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关于甘肃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时间:2007-01-27
  • 点击:503
  • 来源:

关于甘肃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07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07年1月26日在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邵克文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6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紧实施“十一五”规划,按照省委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和改善薄弱环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解决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重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的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物价比较低、群众得实惠比较多的良好态势。主要特点是: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物价水平温和上扬。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形势下,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275亿元,增长11.4%;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94.7亿元,增长20.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0.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2.3%。社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7.5亿元,增长13.4%,增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价格总水平较上年上涨1.3%。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粮食生产保持基本稳定,总产808.1万吨。农业产业化和劳务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234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3%;全省各类龙头企业增加到1319家,带动170万农户生产;输转劳务534万人次,实现收入119亿元,分别增长25%和9%。制定了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把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作为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一批扩能改造项目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成发挥效益,有色行业在产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装备制造业经过改组改造活力有所增强。完成工业增加值873亿元,增长1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70亿元,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突破100亿元,达到105亿元,增长60%。结合我省实际,对电石、铁合金、焦炭、水泥、煤炭等国家确定的产能过剩行业进行清理整改,严格市场准入条件,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完成了主要污染物减排2%的任务。

    国有企业等重要领域的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外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实现国有工业企业改革“376”攻坚计划,70%以上的省属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增资扩股和产权转让30多亿元;下划市州管理的中小企业80%完成改制并转入非公有制经济轨道,近11万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列入国家破产计划的66户企业中,已破产终结60户,70%以上的职工实现就地再就业。启动了粮食、流通、农垦等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在政府部门普遍推行依法许可(审批)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挂牌服务制、责任追究制,11个省级政府部门、11个市(州)和40个县(市、区)政府设立了政务大厅(集中审批大厅),初步形成“集中办理、统一监管、优化服务”的工作机制。利用外资规模有所扩大。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增长6.6%;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0.3亿美元,借用国外贷款2.4亿美元。境外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起步良好,在建的酒钢南非基萨铬铁工程进展顺利,新核准金川公司澳大利亚阿维贝雷硫化镍等5项境外投资项目。实现境外投资5573万美元,增长52.4%。外贸出口在上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38.2亿美元,增长45.2%,其中出口15.1亿美元,增长38.4%。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国家和省上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四补贴”资金5.3亿元,较上年增加3.6亿元。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406万学生免除学杂费,对262万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53.8万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试点县增加到38个,惠及853万农民,国家和省市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由每人20元提高到35元。实行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制度,有66.5万人享受到每人70元的财政补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城市低保标准再次提高10%,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制度启动实施,有76.3万人受益。对农村五保人员的基本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600元,有10.9万人受益。扶贫开发取得新的成绩,解决了农村9.1万绝对贫困人口和38.8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有1.7万户“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20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2134元,增长7.8%。

    经过努力,全年除完成节能降耗任务有一定难度外,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均已完成,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但是,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化水平不高,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去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影响较大。二是“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占很大比重,面临宏观调控和节能降耗的目标约束。国家上调工业用电价格和对高耗能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后,一些小铁合金、水泥、电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影响到部分市县财政收入。由于高耗能工业比重较大,对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地方对环保监管不力,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滞后或未能正常运营,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群众反映强烈。三是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因素较多,主要是资金供应紧张、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信贷资金向少数城市、部分行业和重点企业集中的现象依旧存在,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比较普遍。青藏线的开通和出疆物资的增加,使兰新线、兰青线运力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部分企业原料供应受阻、产品积压严重。四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较多,特别是社会事业发展比较滞后。劳动力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偏低。社会事业建设欠账较多,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更落后。安全生产仍然存在隐患和漏洞,连续发生几起重大煤矿、交通安全事故,教训极其深刻。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主要是受国内外环境和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从深层次看主要是经济基础薄弱、结构性矛盾突出、增长方式粗放、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单一、整体发展活力不强。对上述矛盾和问题,必须予以特别关注,并着力加以解决。

    二、重大项目进展和投资完成情况

    各地、各部门围绕去年年初确定的投资任务和项目建设计划,层层分解落实投资目标责任,搞好协调服务,加强项目督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投资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达到1020亿元,增长16.5%;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达到3253个,比上年增加298个。

    一是加强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一批在建的重点项目进展良好。省上集中开展了年中、年底项目督查,对各地投资完成、项目进展、土地利用等方面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帮助解决重大项目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加大农林水利投入,抓紧组织实施景电一期等8个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景泰等8个县的节水增效示范、庆阳巴家嘴等10个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万亩;完成退耕还林20万亩、荒山造林90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77万亩、防护林建设30万亩、退牧还草2200万亩。一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相继建成发挥效益。兰州石化60万吨乙烯改扩建项目一次试车成功;金川公司镍精炼节能降耗改造、20万吨铜电解及矿山改扩建工程竣工投产;酒钢200万吨碳钢热轧薄板已建成,板带比达到57%;兰铝26万吨电解铝大型预焙槽更新改造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兰州吉利汽车、金刚子午胎生产线等一批发展前景好的民营企业项目进展顺利。交通、能源建设继续强力推进。清水至嘉峪关、武威过境段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建成二级以上公路6条428.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4.4公里。兰州至武威铁路实现双线运行,武威至嘉峪关铁路电气化改造全线贯通,敦煌铁路正式营运,兰州至西宁铁路二线开工建设,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850.3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为58.1%和64.7%。完成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并按期复航。张掖电厂、靖远电厂三期两台机组、黑河小孤山水电站、洮河海甸峡水电站以及玉门低窝铺风电场、三十里井子风电场三期等电源工程相继建成,乌金峡水电站成功截流,全省电力总装机新增173万千瓦,达到1186万千瓦。华亭砚北选煤厂建成投运,山丹花草滩矿井、民勤红沙岗一号矿井开工建设。中油独山子至兰州1000万吨成品油管道、鄯善至兰州2000万吨原油管道全线贯通。

    二是着力实施关系民生的建设项目,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安排建设6个缺水县城的供水工程、8个县城所在镇的道路及排水设施,解决了8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沼气4.3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502公里,又有18个乡通等级路、170个乡通油路、318个村通公路。在31个县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又有2万户农民新通了电。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国债资金2.7亿元,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域的6.8万人实施易地搬迁。编制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两县一区列入国家规划,并组织实施了一批发展项目。新建2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12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项目,为1631个中心小学和291个农村初中配备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79.9万平方米。建设238所乡镇卫生院和10个县医院、8个县中医院、10个县妇幼保健站的基础设施项目,新增医疗用房26万平方米。新建11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全面推进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有4.1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纳入国家“十一五”建设规划。

    三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省关注的一些重大项目取得重要突破。对于关系全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指定专人负责,实行跟踪办理,不断优化建设方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面,多次向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汇报衔接,取得良好效果。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务院复议和初步设计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评审后全面开工建设,国家对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补助资金追加到19.7亿元。完成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修编工作,已进入国家审批程序;当年国家安排投资1亿元,先期实施三个灌区的节水改造等应急工程项目。兰渝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十一五”铁路规划的重要项目,推荐方案新建788.8公里,其中甘肃境内全长421公里,项目预可研报告已通过中咨公司组织的专家评估。

    四是按照“十一五”规划总体部署,“十大超百亿工程”的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西部通道和干线公路高速化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奠基,天水过境段、武都至罐子沟高速公路可研报告国家已批复,瓜州至猩猩峡、徐家磨(永登)至古浪等5条高等级公路的可研报告已上报国家。大型支撑电源和骨干电网工程中,甘谷电厂“以大代小”项目正在开展施工准备工作,崇信电厂、兰州第二热电厂扩建、西固热电厂“以大代小”、酒泉热电厂、平凉电厂二期、永昌电厂改扩建、靖远电厂一期扩建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已完成,750千伏和330千伏输变电等电网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华亭大型煤炭基地综合开发工程中, 60万吨甲醇项目完成了土地审批、征地拆迁和环境评价工作。中油庆阳石化搬迁改造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和相关前期工作。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顺利通过中咨公司评估。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已批复,国家安排补助5000万元。黑山峡小观音水利枢纽工程规划调整和环评报告已完成。

    五是通过签订一揽子协议的办法,把项目建设落到实处。与国家有关部门分别签订铁路、民航、农村公路和电网建设的会谈纪要或协议,就支持我省加快项目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标志着我省铁路、民航、农村公路和电网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铁路建设方面,明确“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兰渝铁路、西安至平凉铁路等项目,研究建设西安至兰州客运专线、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及其它相关线路,完善区域网布局。在电网建设方面,确定甘肃“十一五”投资276亿元,其中750千伏电网投资120亿元,力争使甘肃电力具备200万千瓦以上的外送能力;共同投资20.8亿元,在三年内完成惠及农村52万人的“户户通电”工程。在民航建设方面,与民航总局共同商定,加快建设纳入国家和省上“十一五”规划的机场项目,总投资28亿元,其中,民航总局承担13亿元,重点搞好中川、敦煌、庆阳、嘉峪关4个机场的改扩建和天水机场的军民合用,新建金昌、夏河、陇南3个机场。

    三、2007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2007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要按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突出又好又快的发展主题,坚持和谐共享的发展方向,落实“四抓三支撑”的各项措施,集中精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增长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财政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2007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投资和消费协调快速增长

    按照国家投资方向的调整,更加重视抓符合国家投资政策的项目,更加重视抓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更加重视抓关系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项目,坚持以项目带动发展。主动适应宏观调控对项目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建立固定资产投资联席会议制度和项目审查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搞好项目建设的全方位协调服务,努力使我省有更多更好的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

    把握好国家扩大社会消费的政策机遇,大力发展面向居民消费的服务业。发挥我省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综合优势,促进旅游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努力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快建设宕昌哈达铺、迭部腊子口战役遗址等项目,开工建设高台烈士陵园等项目,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加快发展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社会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消费服务。把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作为扩大社会消费的重点,努力开拓消费市场。

    (二)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

    利用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大力推进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优化能源结构,努力使城乡生产生活条件有进一步的改善。

    农林水利。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为重点,搞好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计划投资8亿元,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实现首台机组发电目标,全面启动库区移民外迁工作;引洮供水一期工程计划投资5亿元,总干渠1—6号隧洞完成掘进12公里。抓紧报批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继续实施应急治理工程。从今年开始,争取两年内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剩余28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组织实施好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搞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快“三化”草场治理和人工草场建设,完成草场围栏1600万亩。力争启动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交通建设。建设与养护并重,重点建设国道主干线、西部通道和农村公路,继续加强客货主枢纽及重点场站建设。公路计划投资136亿元,建成嘉峪关至瓜州一级改高速公路,加快天水至宝鸡甘肃段、天水至定西、平凉罗汉洞至定西等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天水过境段、武都至罐子沟、兰州兰山环城高速公路,力争开工西峰至长庆桥至凤翔路口、康家崖至临夏、徐家磨(永登)至古浪、瓜州至猩猩峡等高速公路,新增高等级公路34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5公里。铁路在抓紧建设兰州至西宁铁路二线等续建项目的同时,加大协调工作力度,力争开工建设兰渝铁路和西安至平凉铁路。民航力争开工中川机场扩建、天水军民机场航站区改扩建等项目。同时,抓紧搞好金昌机场、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天水至平凉铁路和列入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十一五”公路项目的前期工作。

    电力建设。新增电力装机150万千瓦以上。建成华亭矿区煤矸石电厂,抓好兰铝自备电厂和黄河炳灵峡、柴家峡、乌金峡等水电站建设,开工建设甘谷电厂“以大代小”工程及洮河莲麓、白龙江苗家坝水电站。新开工750千伏兰州东至平凉至乾县、西宁至永登至白银送变电工程,完成农网完善和县城电网改造。抓紧“十一五”规划电源项目的前期工作,努力在国家选优排序中多列几个项目。做好嘉(峪关)酒(泉)煤电、风电基地建设规划,加快黑山峡河段水电规划调整步伐。继续做好风电特许权试点,新开工风力发电3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

    煤炭开发。抓紧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加大关停、整合小煤矿工作力度,抓好采煤沉陷区治理和煤矿安全改造。开工建设大柳煤矿、新安煤矿和天祝煤矿三号井、华亭东峡煤矿改扩建项目,抓紧建设民勤红沙岗一号矿井、山丹花草滩矿井。基本完成重点煤炭企业瓦斯治理任务,建立全省煤矿瓦斯治理监测体系。加大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力度,加快灵台煤田开发的前期工作,完成正宁南部煤矿采矿权招拍挂工作,尽快进入实质性开发。

    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中心城市集中供热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及14个缺水县城供水和重点镇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实施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平凉、定西医疗废物处理项目以及合作、瓜州等10市县供水管网改造或排水管网建设。

    管道运输。抓紧兰州至银川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兰州至郑州成品油管道(甘肃段)、兰州至成都原油管道(甘肃段)。

    (三)继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推动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计划”,完善落实具体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发展一批在国内有优势、发展前景好的装备制造企业。大力发展石油钻采及炼化设备、电工电器、数控机床、新型采矿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真空设备、汽车加工配套等制造业,提升我省装备工业整体水平。引导装备企业整合资源,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以产业延伸配套为重点,继续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建成酒钢53万吨不锈钢、兰州石油化工公司11.5万吨丙烯酸及脂等项目,加快建设金川公司20万吨氯碱、银光公司10万吨TDI改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酒钢150万吨碳钢冷轧、中铝20万吨铝板带箔、庆阳石化搬迁改造、华亭60万吨甲醇、西北永新5万吨涂料生产线搬迁技改、新希望集团金昌聚氯乙烯生产线等项目。做好乙烯下游产品开发、核乏燃料后处理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燃料乙醇项目在我省布点建设。围绕国家重点专项,组织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加快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

    以提高加工深度为核心,加快发展量大面广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发展草食畜、马铃薯、果品蔬菜、酿造原料、玉米淀粉、中药材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鼓励民营企业提高加工技术水平、规模化水平和产品附加值。

    (四)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用先进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和改造农业,大力发展高科技设施农业,组织实施一批节水设施项目,努力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按照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提升农业,把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和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结合起来,加大对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落实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粮食总产稳定在800万吨以上。

    坚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重点抓好六件事:一是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病区改水工程,力争解决9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小水电和农村沼气,努力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新增小水电16万千瓦,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2万户以上。规划发展一批集中连片的沼气用户,典型引路,示范推广。三是加快实施通乡油路工程、通达工程和以工代赈工程,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6000公里,逐步解决农民群众行路难问题。四是继续抓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大电网可延伸到的户户通电任务。五是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在20户以上自然村建设1万个农村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点。六是完成全省农村“村村通电话”工程。

    继续把扩大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落实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各项措施,支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劳务输转的政策引导和管理服务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全年输转农村劳动力550万人次。

    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搞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争取全年易地搬迁6万人。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增整村推进项目村618个。通过多项扶贫措施,解决农村13万绝对贫困人口和46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

    (五)着力做好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工作,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采取综合措施,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各地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强化政府责任。督促重点企业编制节能减排规划,落实企业考核的硬指标。二是突出重点领域。继续推行市场准入管理,加快淘汰高耗能工艺、设备和产品,突出抓好石化、有色、钢铁、煤炭、电力、建筑、建材等行业和123 户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继续组织实施工业锅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等十大节能工程。三是严把源头关口。把能耗作为项目审核的强制性门槛,组织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新项目必须符合节能环保标准。四是健全体制机制。安排节能专项资金,支持重大节能工程建设和高效节能产品推广。鼓励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低能耗、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供应结构。五是突出抓好重点流域、重点城市、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以黄河甘肃段、渭河、泾河、石羊河等主要流域和兰州、金昌、白银、张掖等国列二氧化硫控制区为重点,在电力、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建材、造纸和煤炭等重点行业,开展工业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工作,着力解决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组织实施工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态保护等重点项目,完成白银公司铜冶炼硫酸系统污染治理、甘肃稀土公司氨氮废水治理和新西部维尼纶公司废水治理工程。六是发展循环经济。抓好酒钢、金川公司等重点企业及重点城市、开发区的循环经济试点。

    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途径。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高技术园区的创新能力提升和技术改造。加强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开工建设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项目。鼓励大中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支持中小企业、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应用。

    (六)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积极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完善对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失地农民以及退役军人的就业指导和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努力扩大就业门路。对城乡劳动力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有组织地进行转移就业。

    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将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加快城镇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在落实好已出台的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抓好农民工参保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试点工作。

    (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围绕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基本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在国扶贫困县逐步实施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力争建成100所学校的学生寄宿设施。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稳定普通高中招生规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44%。再新建15个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中等职业招生规模1.5万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支持高校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重点发展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基层服务网络。重点抓好五件事:一是投资1亿元,继续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再建设200个乡镇卫生院和一批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站等卫生基础设施项目,新建县乡医疗用房20万平方米。二是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力争覆盖全部农村人口。三是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社区居民防病治病。四是继续落实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政策,建立基本覆盖城市非职工人群的城市合作医疗制度,济困廉价病床制度覆盖省市县三级公益性医院。五是对15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和30个乡计划生育服务所进行改扩建,为9个县增配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

    安排建设文化事业项目。争取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力争开工大地湾遗址和一批市县级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项目。

    加强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搞好监狱布局调整、县级法院审判庭及检察院技术办案用房建设。再安排建设一批量大面广的“两所一庭”(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项目。

    (八)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建立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

    搞好各项改革的协调配套,重点突破,有序推进。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积极推动省属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加快推进农垦、建筑、粮食、流通、公路交通等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搭建资金、人才、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投资体制、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地方金融和农村金融,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信用担保体系,努力缓解中小企业和农村贷款难问题。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规划引导、政策指导和协调服务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企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通过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组团招商、定向招商等多种方式,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合理高效地利用国外贷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加快转变以资源型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外贸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农副土特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大企业在境外开发铜、镍、钴、铬铁、煤炭等省内短缺资源和设立营销网络。

    各位代表,完成2007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坚持工业强省战略和发展抓项目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各项措施,以扎实的工作和突出的成就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