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关于甘肃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时间:2016-09-09
  • 点击:934
  • 来源:

——2015128日在甘肃省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赵 春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4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依据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面落实国家决策部署,深入实施“3341”项目建设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3%,城镇登记失业率2.1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1%。按照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的调整目标来看,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可以完成。

(一)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积极对接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精准调控政策,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电子商务产业、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等发展的扶持,确保国家政策落地显效。全力争取国家支持,抢抓国家加快中西部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政策机遇,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44.8亿元,加快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谋划实施,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生态战略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出台《加快甘肃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针对一季度经济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加强经济形势监测和重点企业生产调度,采取扶持措施稳定工业生产,开展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减轻企业用电成本9000万元,支持了冶金、有色等产业发展。扶持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全面落实小微企业税费减免政策,“营改增”试点扩面以来减税10.3亿元,减负面达到98%;出台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大力推进简政放权,释放市场主体投资活力,推出首批100项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的示范项目。经过综合施策,逐步扭转了经济下行的趋势。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围绕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835亿元,增长3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1万亿元,增长25.5%。采取BT、BOT、PPP等投融资模式,引进社会资本92.7亿元;全年利用外资4.6亿美元;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融资208亿元,完成上市公司再融资10.76亿元,多种融资形式有力支持了全省经济发展。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川至马家坪铁路建成,兰新高铁开通运营,干武二线、额哈铁路、兰州至合作铁路、兰州铁路综合货场开工建设,全省在建铁路里程和投资规模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新增铁路运营里程798公里;成县至武都、瓜州至敦煌、临夏至合作高速公路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0公里,建成二级公路705公里,所有市(州)和48个县(市)实现高速公路联通;兰州中川机场二期扩建主体工程基本建成,陇南成州机场可研获批;兰州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建设。引洮供水一期全线建成通水,积石山引水等水利工程加紧施工,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加快建设,我省列入国家6个光伏扶贫工程试点省区,全省风电并网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居全国第2位;光电并网装机容量突破500万千瓦,居全国第1位。《陇东能源基地开发规划》和正宁电厂、新庄煤矿、马福川煤矿获批,刘园子等煤矿建成。切实加强投资管理。全省 “3341”动态项目库储备500万元以上项目3.8万个。省委省政府组织了“看高不看低”的项目观摩活动,160个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513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7759.6亿元,投资增速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新增投资1352.6亿元,超过2007年全省投资总量,投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加快改造升级步伐,推动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2:42.8:44,其中第三产业上升2.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分别下降0.3和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实施方案,加快发展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8大产业,筛选了第一批16户重点扶持的骨干企业。中央财政参股的新兴产业创投基金达到4只,总规模11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2亿元。金昌列为国家第一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 %左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延伸,电解铝液直接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金川、白银公司铜镍合金新材料发展迅速,铜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编制了全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酒钢10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兰州七里河区纳入全国城市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试点,兰石集团等一批出城入园项目建成投产。兰州石化搬迁改造前期研究工作全面启动。出台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支持发展服务业。制定实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保险服务等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平台,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七届省文博会,推进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出台了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0亿元,增长26%。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粮食总产达到1158万吨,比上年增产19万吨。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540万亩,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36%,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65万亩。稳步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畜牧业增加值增长12.1%。农业龙头企业数达到2424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9.5%。

(四)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进展良好。 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白银现场会,“四位一体”循环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五大载体打造成效明显,七大循环经济基地加快建设,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十百千”示范工程积极开展,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入选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定西、甘南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节能减排降碳取得阶段性成效。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实行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8.8亿元,支持156项节能重点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建设项目。兰州市入选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布两批《甘肃省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名录》,加快推进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改造,进一步推广高效煤粉锅炉。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能耗总量、单位生产总值碳排放和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淘汰落后产能有序进行。对淘汰类高耗能企业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淘汰铁合金2.36万吨、电石10万吨、水泥80万吨、平板玻璃60万重量箱,关闭小煤矿76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有序推进。制定了我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实施意见和2014年实施方案。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稳步实施。争取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65万亩。张掖、甘南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强化污染综合防治,建成67个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

(五)全面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梳理提出341项年度改革任务,出台了改革方案,逐项分解落实。省级政府部门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85项,前置性审批进一步简化。修订印发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和管理办法,制定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获批,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城建设有序推进。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稳步启动。加快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工商注册便利化,改革后新增市场主体19.27万户。全面启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初步建成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启动编制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出台《甘肃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工作实施意见(2015-2020年)》,提出了10个方面54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资源性产品、交通、医药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居民用水、用气、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初步建立,电力市场化和农村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印发实施,在15个县和30个建制镇开展了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出台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农村土地流转成效显著,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71.3万亩,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加快开展。庆阳市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提升对外经贸合作水平。印发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六大工程,“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事项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积极搭建对外合作交流平台,成功举办“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第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大型节会。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道路联通、贸易畅通取得积极进展,开通兰州至迪拜、第比利斯、新加坡3条国际航班和中欧货运班列“天马号”(武威至阿拉木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成功举办第二十届兰洽会,签约项目1299个,签约额6511.5亿元。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力推进扶贫攻坚。深入开展“双联”行动,开展精准扶贫试点,全省减少贫困人口140万。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8.32亿元,金融机构推出一批金融扶贫产品,投放支农再贷款201.93亿元、再贴现92.26亿元,贫困地区贷款余额增长27.35%,有力扶持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全年搬迁群众4.68万户23.34万人。180万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和11.6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解决,建成通村公路1万公里,改造农村危房20万户。为10万名特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为7万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乡镇幼儿园实现全覆盖。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快“两个共同”示范区和肃南、阿克塞县庆项目建设。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5.4亿元,加快推进实施“十二五”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面落实我省支持“两州两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加快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出台支持临夏等特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三项基本医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城乡低保标准均提高15%,在41个县实行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全省推开大病医疗保险。启动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最低工资及支付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改善社会事业基础条件。建设改造学校291所、医疗卫生机构810个、地级三馆3个,建设社区、养老、体育场等设施55个。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投入使用,甘肃科技馆主体工程完工,省人民医院扩建项目、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加快实施,甘肃中医药大学(筹)、省图书馆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前期积极推进。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8.89万套,基本建成13.49万套。强化市场价格调控监管。建立蔬菜、猪肉和食盐储备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取消、放开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

与此同时,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矛盾共同作用、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相互交织影响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问题凸显。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原材料工业占比大的经济结构在新常态下发展受到制约,传统产业转型任务更加艰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有效支撑。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工业产品价格连续33个月下行,企业要素成本居高不下,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受外部环境和价格变化的影响,省内大型企业原材料进口需求减少,导致全省进出口总额下降15.4%。对于这些问题,要采取务实措施,积极应对并加以改善。

二、2015年全省宏观经济环境和主要预期目标

2015年我省仍然面临一些不稳定因素和深层次问题,也有许多有利因素和政策机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明显,适应新常态的任务更加艰巨。

从外部环境看,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回落,世界经济总体复苏疲弱的态势难有明显改观。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移,产能过剩矛盾短时期难以化解,市场需求可能进一步降低,经济增速呈现回落态势,国内外经济仍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同时,按照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国家把经济工作的着力重点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上,适当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和国家政策调整的双重影响,我省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

从发展趋势看,去年以来我省经济增速明显回落,目前仍然呈现出投资增长势头减弱、消费拉动乏力、进出口支撑不足的趋势。投资需求方面,受产能过剩、需求不振、市场前景不明等影响,工业企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面临下行压力,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减弱。消费需求方面,受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信心不足、新的消费热点缺乏等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进出口方面,由于大宗矿产品价格下跌、工业企业进口减少,进出口总额出现大幅回落,对外贸易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弱化。因此,在三大需求拉动乏力的影响下,全省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从政策机遇看,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培育更多新的需求增长点和区域增长带,为改善我省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提供了机遇。国家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有利于我省进一步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和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并在政策扶持、项目建设方面带来了机遇。国家加快推进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完善扩大出口和增加进口政策,优化出口退税率结构,构建新型外向型经济新格局,将进一步带动我省“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为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发挥重要作用。

总的来看,2015年我省经济发展环境依然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按照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合理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一方面要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适当调整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要立足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任务,充分利用我省经济发展起步晚、基数低的后发优势,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条件加快发展,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据此,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十二五”控制目标。以上预期目标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集中精力抓好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也可以保障完成就业、民生、节能减排降碳等目标任务。

三、201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按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努力适应新常态,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定向精准加强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投资拉动作用。

一是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把国家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作为新的投资契机,全面加快中小城市和县城教育、卫生、住房、棚户区改造、城市综合开发、基础设施等建设,带动投资稳定增长。抢抓国家出台的《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和《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机遇,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切实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在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市政、交通、能源、信息、社会事业等领域加大投入。紧盯中央投资方向,有针对性地加大重大水利、铁路、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等领域的项目储备和建设工作。紧密对接国家出台的健康养老服务、清洁能源、油气和矿产资源保障等7个重大工程项目包,做好项目谋划争取工作,力争更多项目获得国家支持。

二是继续抓好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宝兰客专等8条在建铁路和兰州铁路综合货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建成天平、兰渝和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开工建设银川至西安、包兰铁路兰州至银川扩能工程和兰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加快推进兰州至张掖三四线等铁路项目前期。加快临洮至渭源等5条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建成徽县至天水等3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白疙瘩至明水、渭源至武都等高速公路。完成兰州中川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陇南成州机场、敦煌机场扩建工程,加快天水、平凉机场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及配套调峰火电项目和外送风光电项目,继续抓好7个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建设,力争风电、光电并网装机容量分别增加300万和100万千瓦。加快国电兰热、大唐八〇三“上大压小”和白银市、武威市热电联产4个火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金塔核产业园规划和建设工作。力争将陇东列为国家大型煤电外送基地,将陇东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列入国家“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加快灵台矿区总体规划和宁正、沙井子、华亭矿区总体规划修编的批复工作,推进建设核桃峪、新庄、马福川等大型煤矿项目。

三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深入推进“3341”项目建设工程,做好动态项目库的跟踪管理和考核评估。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继续减少投资核准事项。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协同监管,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纵横联动的协管体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支柱产业主辅业成龙配套和关键环节补链等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吸引更多实力强的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在我省投资。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服务业等领域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企业债券(票据)发行和公司上市,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协调推进省列重大项目建设,做好项目观摩活动。

(二)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一是全力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加大对第一批16户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组织认定第二批骨干企业,启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企业行动计划。以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和兰州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持续推动微电子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建设,完善公共创新研发平台和孵化配套设施,打造完整产业链。引导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的投资力度,积极实施产业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云计算工程、大数据等专项项目,组织好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技术路线关键节点攻关计划。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以上。

二是着力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结合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鼓励上下游企业相互参股持股、深度合作,延伸有色、冶金、能源、石化等产业链。扩大直购电范围和规模,降低用电价格,支持传统产业发展。制定全省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优化产业布局,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园区向循环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提升园区承载力和项目承接能力。有序推进兰州石化搬迁改造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庆阳石化600万吨扩能改造项目。实施全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推动酒钢煤炭分质利用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平凉华泓汇金70万吨烯烃项目。争取国家批复我省创建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强行业项目管理,进一步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

三是提高创新驱动能力。用好技术创新驱动基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城,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加快推进能源装备、微电子等5个省级工程研究院建设,新组建15-20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争取新认定3户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和3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修订《甘肃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

四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完成七大循环经济基地、16条产业链等建设任务,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积极推进兰州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定西市、甘南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一批国家试点示范工作,为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探索经验。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为重点,以煤炭分质利用等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兰州排污权交易等资源环境领域市场化改革为动力,以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为切入点,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三)积极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快扶贫攻坚步伐。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争取国家资金支持,逐步启动实施祁连山、定西渭河源区和“两江一水”三大区域综合治理规划。力争完成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靖远双永供水、引洮入潭、积石山引水等收尾工程建设任务,加快引洮济合、引黄济临、敦煌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河西走廊高效节水灌溉、天水城区引洮供水等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开工建设引洮供水二期、兰州水源地、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和武威红崖山水库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引哈济党、白龙江引水、引大济西、马莲河水库和青走道水库等项目前期。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加快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建设任务。

二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稳定粮食生产,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等项目的支持,启动实施国家(甘肃)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种养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广全产业链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培育引进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

三是大力推进扶贫攻坚。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双联”行动,提高精准扶贫水平,完成减少贫困人口100万的目标任务。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加大资金筹措和整合力度,创新安置方式,在完成上年搬迁任务的基础上,再搬迁3.15万户、15.4万人。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解决126.5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建设通村公路1万公里,争取改造农村危房14万户。抓好光伏扶贫工程试点,编制全省光伏扶贫工程规划,力争年末全省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四)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稳步扩大消费需求。

一是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借助国家推动金融消费、信息消费、老年消费、健康消费、体育消费发展的机遇,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支持引导企业拓展相关消费市场。壮大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培育和扩大县域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引导餐饮住宿业转型发展、连锁经营,着力打造一批体现甘肃特色的文化旅游服务品牌,带动相关领域消费。

二是改善消费环境。积极营造便利、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支持邮政、供销等大型流通企业搭建农村电商、社区服务网络。健全质量诚信报告、失信黑名单披露等制度,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造假售假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居民消费过程中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发挥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的作用,推进消费维权社会协同共治。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金融租赁、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推动电子商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推进兰州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重点在特色农产品、中药材、清真食品、民俗产品、马铃薯、葡萄酒等特色产品领域发展一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编制全省物流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东川物流园建设。深入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加快20个旅游大景区建设,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等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健康、养老、旅游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提高服务层次。

(五)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是创新行政管理制度。根据省委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做好地方承接行政审批项目的管理和指导,同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立覆盖到县的政府权力清单、政府部门责任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政务服务网“三张清单一张网”。按照国家部署,逐步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基本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动兰州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二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环保等7大领域投融资体制机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适时再推出一批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的项目。改革竞争性领域财政资金投入方式,设立财政参股的技术创新驱动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贷款融资担保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支持设立各类投资基金,破解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特色优势产业等发展的融资瓶颈。力争获批组建我省首家民营银行。

三是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开展省属监管企业改革试点。深化非公有制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努力消除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建设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通运行“信用甘肃”网站,加快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和失信行为惩戒地方立法。加大价格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开竞争性领域价格,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实行居民生活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

四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国家颁布的“三个1亿人”的城镇化实施方案,研究制定我省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省级15个县、30个建制镇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加快完善户籍、土地、财政、社保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完成敦煌、玉门等7个县市“多规合一”国家和省级试点工作,加快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的规划管理体制机制。

五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市县空间落地试点。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监管体制,规范主体功能区转移支付,研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探索建立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制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提高排污费标准,实行差别化收费政策。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完善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启动疏勒河流域水权交易试点。

(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大力推进实施“13685”总体方案,进一步拓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务实交流合作的渠道,在继续扩大商贸、矿产资源、农副产品、文化交流合作的同时,力争在基础设施、能源资源、装备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建成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积极申报设立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园区。加强马鬃山口岸恢复通关磋商工作,争取敦煌机场口岸尽早对外开放,力争嘉峪关机场列入国家口岸发展规划。新开辟兰州直飞圣彼得堡、阿拉木图等国际航线,积极开展国际航空货运业务。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进一步提升“兰洽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节会的国际化水平。

二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省内企业走出省域,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开发省外、特别是中西亚等境外矿产资源,并依托我省石化、水泥、有色、钢铁等产业基础,在中西亚国家合作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利用我省在旱作农业种植、加工、保鲜和畜牧业养殖加工,以及在土地盐碱化治理、节水灌溉工程应用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扩大农业领域对外合作。加强中医药领域对外合作。

三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兰白核心经济区交流合作,推进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支持各市州在兰州新区发展“飞地经济”,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落户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推动东部4市协作发展。探索建立河西5市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合作,促进酒嘉、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编制好“十三五”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藏区的支持力度。加强跨省区经济合作,推动我省与周边省区合作发展。

(七)加大社会事业建设力度,促进民生持续改善。

一是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抓好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重点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省体育馆、省图书馆项目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供给。促进教育公平,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和省属高校基础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积极推动甘肃中医药大学(筹)、省人民医院项目建设。

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复转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继续深入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加大对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快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尽快组建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管委会,继续实施一批基层就业和社保服务中心项目。

三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巩固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省级补助标准和城乡低保标准。完善全民医疗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快推进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加强高风险行业参保工作。

四是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巩固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全面清理行政审批前置环节中介服务收费项目。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开展以民生价格为重点的专项收费检查。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密切关注主要工业产品价格走势。

五是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加快岷县漳县地震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小城镇、重灾村和集中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地质灾害治理、生态修复、产业恢复重建。加快实施永靖刘盐八库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

(八)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保障长远发展。

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分析评价,总结规划实施的成效和经验,针对关系未来五年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结合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确定的一系列发展战略、重大工程,做好19项重大课题研究,科学规划我省“十三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在做好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全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和规划纲要基本框架,编制好能源、交通、水利、社会等47个省级重点专项规划。完善规划编制程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咨询论证工作,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加强与国家规划的衔接,争取我省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各位代表,做好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大的监督评议,认真听取省政协的意见建议,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