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8-06-20
- 点击:881
- 来源:
关于甘肃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18年1月24日在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一、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三重”“三一”工作方案为总抓手,保持定力、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实现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下降4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8%(同口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8.3%,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9.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4%,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7%、1.89%、4.44%、3.76%,完成了国家下达控制目标。
(一)聚焦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3.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万人。新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8530公里,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4.2万户,农村D级危房基本消除,208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谋划启动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贷款工程及5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安排1亿元省预算内基建资金支持光伏扶贫项目建设。“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获国家批复。58个贫困县市区与东部39个发达县市区确立了携手奔小康结对关系。与天津、厦门、福州、青岛分别签订《扶贫协作框架协议》,落实帮扶资金4.7亿元。
(二)践行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探索出台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本完成;42座水电站全部完成分类处置;25个旅游项目完成整改和差别化整治。获批启动祁连山国家公园和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中46项年度整改任务全部完成。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玛曲沙化退化草原治理和“两江一水”等重大规划加快实施。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1.1%。我省在国家首次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6位、西北第1位。
(三)紧盯“三重”“三一”,力促经济平稳运行。实行省级领导包抓推进项目,组织项目观摩督查活动,开展投资项目集中开工复工行动和前期项目审批办理工作月活动。编制实施投资项目“六个清单”,实施按月调度按季考核和前期费资金以奖代补政策。120个省列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01.3%。制定石化、有色、冶金、新材料、核产业发展五个专项行动方案。制定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及规划。大力推进“放管服”和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省级审批、办理、监管全覆盖。通过电价改革和扩大直购电交易等措施,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超过50亿元,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四)突出创新引领,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兰州市城关区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创建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7个。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比增长1.1倍;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3%,高技术产业增长8.7%,均高于工业整体增速。关闭退出煤矿10处、淘汰落后产能240万吨,取缔15家“地条钢”企业。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0.8个百分点。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降至11.89个月,保持在合理区间。通过减税清费等措施,降低企业成本320.48亿元。新建戈壁农业3.42万亩。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9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29%。
(五)加强项目建设,发展支撑日益增强。宝兰客专、兰渝铁路开通运营,敦煌机场扩建工程建成运行,引黄济临、会宁北部供水工程建成投入试运行,甘肃中医药大学和平校区、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甘肃科技馆、北师大庆阳附属学校建成投用。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全省全年外送电量200亿千瓦时,为历年最高水平。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55亿元,安排省预算内基建资金16亿元、重大水利基金1.85亿元,带动银行贷款、社会投资约600亿元。举办世界500强走进甘肃对接交流会,与中铝、中核、中冶、首创、万达等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签订合作项目104个、投资规模超过5000亿元。
(六)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开放协调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签署渝桂黔陇四方合作共建中新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和关检合作备忘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135亿元、增长32%。全面落实国际产能合作委省协同机制协议。酒钢牙买加氧化铝厂正式投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约5.5亿美元。制定并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开发区改革创新、支持兰州新区加快发展等政策意见。全省66个开发区通过国家公告目录初审。配合国家编制完成兰州-西宁、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全省新增城镇人口38.95万人。
(七)聚力改革攻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106项,取消省级政府部门单位证明事项63项。兰州新区全面启动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推行“50证合一、一照一码”,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700多户。全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扎实推进。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13家。争取国家批复10个增量配电网改革试点。农垦、盐业体制和河长制改革全面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稳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1+N”制度体系基本构建完成。新放开6项、下放4项政府定价项目。
(八)抓实惠民举措,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出台《激发创业人员活力促进增收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选拔1.7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帮助15.7万名失业人员和3.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全年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29.5万人,创劳务收入1028.7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05.9%、106.1%。全省县域外就诊率下降至13.1%。完成14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验收。查处价格违法和垄断案件452件,核减不合理定价成本费用113.72亿元。制定出台陇南“8·7”暴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配套政策,安排各类重建补助资金1.39亿元。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实际执行时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也可以低一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取得更好结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同口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确保65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10个片区县、3个插花县申请摘帽。为实现上述目标,全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精准扶贫措施,夯实全面小康基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9万人。解决33.9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加大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支持力度。启动实施农村C级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和乡村旅游扶贫,优先支持具备条件的贫困县区实施光伏扶贫工程,集中扶持150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力度,对贫困乡村教师在职称评聘、津贴补助、教师周转房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加快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病集中救治覆盖所有深度贫困地区。提高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技能培训补助标准。继续实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大建设项目、惠民实事项目优先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的政策,完善扩大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切实增强帮扶成效。
(二)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全面落实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中办回访调研报告重点任务,力争完成10座水电站关停退出阶段性任务。着力实施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重大规划,加快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完成营造林360万亩以上。扎实做好祁连山国家公园规划和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深入实施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有序开展农村集中或分散污水治理系统,抓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等重点减排工程,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环保约束性指标。严格落实年度能耗强度和总量目标考核责任。推进国家级低碳城市试点和国家级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三)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精准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破解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难点卡点问题,努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深入落实“十大扩消费行动方案”,培育发展旅游休闲、教育文化、体育健身等新兴消费热点,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促进传统消费提质升级。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做实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加快推进银川至西安客专、中卫至兰州客专等铁路,渭源至武都、平凉至天水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0公里以上。积极争取兰州至张掖三四线等铁路,武都至九寨沟等高速公路,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天水军民合用机场、武威机场早日开工建设。继续抓好引洮供水二期、天水城区引洮供水以及常乐电厂等在建项目。实施好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二期及自建院校新校区、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等社会事业项目。推进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重点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排查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四)以绿色发展崛起为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建设中部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区、河西走廊和陇东南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带。全年关闭退出煤矿22处、淘汰落后产能471万吨。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实行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动态调整,加大电价降成本工作力度。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制定出台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行动计划,谋划实施重大标志性改造提升项目。着力培育大健康产业、中核产业园、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戈壁农业等新发展动能,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启动中科院武威钍基熔盐堆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骨干企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旅游强省建设,抓好5A级景区创建工作。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服务业标准化发展专项行动,推动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五)抓实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和“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推进“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制定出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具体规定。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不断加大反垄断执法和市场监管力度。加快推进脱钩企业整合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组建陇药等10个大型企业集团。完成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加快推进省属企业其他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坚持电价市场化改革方向,扩大直购电交易规模,确保达到320亿千瓦时。推进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培训疗养机构改革、省属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统筹协调国防工业、科技协同、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等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支持兰州、天水、白银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六)积极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拓展发展空间。依托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平台,拓展文化交流合作领域,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抢占文化制高点。充分发挥我省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优势,构建“一中心四枢纽五节点”现代物流产业布局,推动高铁经济带、兰州空港临空经济发展,推进“铁公机、江海息”一体化发展,抢占通道制高点。启动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继续推进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动建设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抢占科技制高点。以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紫金云大数据中心为重点,打造以兰州为中心辐射中西亚的核心信息枢纽和信息产业基地,实现“共建丝路信息港、共享陆海大数据”,抢占信息制高点。落实好渝桂黔陇四方合作共建中新南向通道框架协议,实现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加快牙买加甘肃国际产能合作示范产业园、金川公司印尼红土镍矿等境外项目建设。加快商务代表处、营销网点及特色商品展销馆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布局,扩大对外经贸合作。
(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组织实施“组组通”道路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对贫困地区3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实施通硬化路工程。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稳步开展农村改革试验区、土地入股改革试点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试点。积极创建国家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戈壁农业、田园综合体、集约养殖等农业新业态,争取新建戈壁生态农业6万亩。建成35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污水处理设施,力争我省66个开发区审核纳入新版国家开发区目录。实施兰州-西宁、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协调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深入实施藏区“十三五”建设项目方案,落实国家支持临夏州等加快发展的政策,全面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推动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八)加大补短兜底力度,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认真落实新一轮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扎实推进康县、高台等17个县国家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继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县级医院重点专科、薄弱学科、区域医学中心建设。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经办整合工作,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将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启动实施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全年完成改造任务23.22万套。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着力解决中小学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完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加强食品药品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建设,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