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武威历史沿革
  • 发布人:qyjj
  • 时间:2018-08-30
  • 点击:134
  • 来源: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西汉政府在原休屠王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周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西汉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匈奴占领河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春,霍去病击败匈奴,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后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4郡。境内置武威郡隶属凉州刺史部,领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揟次、鸾鸟、扑■、媪围、苍松、宣威共10县,以姑臧(今凉州区)为治所。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6月,武威郡隶属于雍州,领14县,为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揟次、鸾鸟、扑■、媪围、宣威、仓松、鹯阴、祖厉、显美、左骑千人官。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十月,重置凉州,辖武威等7郡,州治武威郡姑臧县,武威郡领姑臧、宣威、武威、揟次、仓松、显美、骊靬、祖厉、休屠、鸾鸟、扑■、张掖、鹯阴、媪围共14县。
  西晋初,隶属凉州,辖姑臧、宣威、揟次、昌松、显美、骊靬、番和7县。晋愍帝建兴二年(314年)五月,张寔建立前凉,建元永安,设置凉州、河州、沙州、定州、商州和秦州共6州。武威郡属凉州,领姑臧、祖厉、宣威、揟次、仓松、显美、骊靬、鹯阴、番禾9县。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十月,吕光改元太安,定都姑臧,史称后凉。后凉辖武威等26郡,武威郡领姑臧、祖厉、宣威、揟次、显美、骊靬和鹯阴7县。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正月,河西鲜卑族秃发乌孤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建元太初,建都西平(今青海西宁),是为南凉。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年)十一月,秃发傉檀称凉王,都城移至姑臧,置武威郡等14郡及邯川护军。武威郡隶属凉州,领姑臧、祖厉、宣威、揟次、显美、骊靬和鹯阴共7县。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五月,段业创建北凉,置有凉、秦、沙3州。武威郡隶属秦州,仍领姑臧、祖厉、宣威、揟次、显美、骊靬、鹯阴7县。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国西凉,以汉人一万户侨置会稽、广夏2郡,余户分置武威、武兴、张掖3郡。武威郡仍领姑臧、祖厉、宣威、揟次、显美、骊靬、鹯阴7县。
  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拓跋焘亲征河西,灭北凉,据河西,境内仍为武威郡,属凉州,武威郡领林中、襄城2县。凉州治所林中。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年),灭北魏,据凉州,置武威、昌松、魏安、番禾、广武5郡。武威郡领姑臧、林中、襄城、显美4县。北周世宗孝闵帝二年(558年),置凉州总管府,治所姑臧,统武威、广武2郡。武威郡领姑臧、昌松、白山、力乾、安宁、广城、鄣和燕支共8县。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废武威郡,置凉州总管府,治所姑臧。隋炀帝大业初年(605年),废凉州总管府,复置武威郡,郡治姑臧县,领姑臧、昌松、番禾、允吾4县。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废武威郡,置凉州总管府,治姑臧。武德七年(624年),废凉州总管府,改置凉州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凉州属陇右道。武威郡属凉州,辖治范围仍沿用隋朝建置。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凉州为武威郡,辖姑臧、神鸟、天宝、昌松和嘉麟5县。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武威郡为凉州。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凉州被吐蕃占据,置西凉府。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温废帝建立后梁,之后黄河流域先后由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更替建国,史称“五代”时期。“五代”时西凉府虽领神鸟、嘉麟2县,曾间置节度使或留后,但始终为吐蕃自立政权自置官吏统治。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吐蕃部族在西凉府设置西凉府折逋葛支、西凉府六谷部首领潘罗支等自立政权。太宗至道二年(996年)秋七月,北宋辖管西凉府,领姑臧、神鸟、番禾、昌松和嘉麟5县。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李元昊攻占甘、凉二州,从此,河西属西夏版图。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在武威置西凉府,属甘肃军司(治甘州)辖。其下所置史无记载。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在永昌府置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永昌路属甘肃行省,辖领西凉州和庄浪县两个县级政权。
  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甘州卫(今张掖)和庄浪卫(今永登),统领河西地区。洪武十二年(1379年)正月,在庄浪设置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统领河西各卫所。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由庄浪徙治甘州。辖甘州5卫(甘州左卫、右卫、前卫、后卫、中卫)及永昌卫、凉州卫、庄浪卫、西宁卫、镇番卫和碾伯、镇夷、古浪、高台4个守御千户所。
  清初承明制,为西宁道。辖凉州卫、镇番卫、永昌卫、庄浪卫和古浪守御千户所。清康熙二年(1663年),改庄浪卫为凉庄道。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改凉州卫为武威县,改永昌卫为永昌县,改庄浪卫为平番县,改镇番卫为镇番县,改古浪守御千户所为古浪县。置凉州府,治所武威县,隶属凉庄道。领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5县及庄浪茶马厅。清乾隆三十八年(1775年),改凉庄道为甘凉道,治所武威县。凉州府隶属甘凉道,领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5县及庄浪茶马厅。
  民国初沿清制。民国11年(1922年),废除府州,分甘肃道为甘凉道和安肃道。甘凉道治武威县,领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张掖、东乐、山丹、抚彝9县。民国18年(1929年),改镇番县为民勤县。民国25年(1936年)7月,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成立,辖武威、民乐、民勤、永昌、山丹、张掖、临泽、古浪8县,治所武威。民国30年(1941),将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改为武威专员公署,治所武威县,辖武威、民勤、永昌、古浪、永登5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中共永登县天祝区委、天祝区公所成立。是年10月14日,武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下辖武威、永登、景泰、古浪、民勤、永昌6县。1950年5月,撤销张掖专区,张掖、民乐、山丹三县划归武威专区。1955年10月,武威、酒泉两专区合并,成立张掖专区。1961年11月,恢复武威专区,辖武威、民勤、永昌、古浪和天祝藏族自治县。1963年10月,永登、景泰两县划归武威专区。1969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右旗划入武威专区。1970年3月,永登县划归兰州市。1979年7月,国务院决定将阿拉善右旗交由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81年2月,永昌县划归金昌市管辖。1985年4月,撤销武威县,设立县级武威市。同年5月14日,景泰县划归白银市。至此,武威地区辖县级武威市及民勤、古浪和天祝共3县1市。
2001年5月,撤销武威地区设立地级武威市,原县级武威市改称为凉州区。武威市人民政府驻地凉州区,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共3县1区。2011年末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县4个县区, 8个街道43个镇50个乡共101个乡级政区;领导7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12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8287个村民小组。
上一篇:兰州历史沿革
下一篇:历史沿革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