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2-06-27
- 点击:0
- 来源:
一、2010年能源工作情况<?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能源生产和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华亭大柳煤矿及选煤厂、天祝三号井及选煤厂、民勤红沙岗一号井、平凉新安煤矿,甘肃西南供气管道、河西五市供气支线,崇信电厂,莲麓一、二级水电站、白川水电站、水泊峡水电站、立节水电站,瓜州30万千瓦本地化示范风电场、兴泉本地化试验风电场、酒泉风电基地一期380万千瓦风电场、敦煌太阳能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和750千伏永登-金昌-酒泉-瓜州输变电工程以及330千伏东大滩变、银东变等一批重点能源工程顺利建成并进入试生产和投入运行运阶段;民勤红沙岗二号井、环县刘园子煤矿,兰州国家石油储备库、兰州生产运行原油储备库,范家坪、酒泉热电厂,苗家坝、花园、沙湾、橙子沟、喜儿沟、青羊沟等水电站,酒泉、白银、武威、404矿区等地区总装机容量110万千瓦风电场,嘉峪关、张掖等市356兆瓦大型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以及330千伏连城、景泰、岷县、临江、柳园省内重点电网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初步测算,2010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预计达到6382万吨标煤,同比增长13.3 %;能源消费总量约5000万吨标煤,增长8.76 %。其中:新增煤炭生产能力540万吨,原煤产量达到4547.2万吨,同比增加571万吨,增长14.20%;原油万吨;全省原油产量382.14万吨,增长14.05%;原油加工量1383.54万吨,下降3.71%;成品油消费量270万吨;全省天然气消费量17亿立方米;全省发电装机达到2560.15万千瓦(其中:水电645万千瓦、火电1363万千瓦、风电550万千瓦、光电2.15万千瓦)。全省全口径发电量达到791.5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28%;全社会用电量8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
从全省能源工业的生产能力来看,煤炭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煤炭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加,煤炭、电力、油气、节能、可再生能源及农村能源等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能源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从发展状况来看,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风电、太阳能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在能源行业的比重显著提高,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省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稳步推进“两翼”能源基地建设,增强全省能源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实力和后劲。
加快建设河西新能源基地。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十一五”38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及配套750千伏永登-金昌-酒泉-瓜州输变电工程提前建成;酒泉风电基地二期800万千瓦风电场建设正式启动,项目预可研已通过国家评审,计划2011年上半年开工,外送电网工程也已形成初步方案,并纳入国家电网公司建设计划;并网型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取得突破,中广核和国投两个敦煌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并网发电,武威、白银、金昌三个20兆瓦国家太阳能特许权项目完成招标,启动建设,张掖、嘉峪关等地一批10兆瓦、9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全省在建并网光伏发电装机达356兆瓦;围绕新疆煤炭资源利用规划的酒泉热电厂(2×30万千瓦)通过国家核准,肃州电厂(2×60万千瓦)也正式向国家申请“路条”;河西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选点方案正在抓紧论证;四○四大型核乏料后处理工程和2×60万千瓦核电自主化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深入推进。目前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酒泉地区建成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536万千瓦,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集中、连片、规模化并网风电基地,我省风电建成装机已跃升为全国第二位。风、光电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取得新进展,酒泉风电产业园初步形成,入住企业持续增加,武威光电产业也正式启动,全省风电设备制造业和太阳能产业已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全力打造陇东煤电基地。陇东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全面加速,按照国家开展大型煤电基地建设的工作部署,“输煤与送电并举”的发展思路,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全面展开了陇东煤电基地建设工作。陇东煤电化工基地建设已纳入《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已批复庆阳宁正矿区、沙井子矿区总体规划,并核准核桃峪矿井及选煤厂开工建设,同意产能500万吨/年的马福川煤矿开展前期工作;庆阳甜水堡矿区总体规划上报国家待批,规划矿井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宁县中部和合水南部、环县甜水堡及平凉灵台等矿区煤田地质勘探工作进一步加快;矿区内的交通、供水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电源建设取得新进展,平凉电厂二期(2×60万千瓦)、崇信电厂(2×60万千瓦)建成并网发电,陇东地区煤电装机容量已突破400万千瓦。加快了陇东煤电基地坑口电站项目前期论证和布局工作,配合核桃峪矿井及选煤厂建设的正宁电厂一期工程(2×100万千瓦)已上报国家申请开展前期工作,依托沙井子煤田矿区和刘园子、毛家川、马福川矿井规划的环县电厂(2×100万千瓦)也已完成可研论证。同时,围绕庆阳-陇南铁路建设,开展了陇东煤炭辐射天水、陇南地区路口电厂前期工作,天水电厂、陇南电厂等大型骨干电源点论证正在抓紧进行。顺应未来煤炭产能快速增长的要求,加快西平铁路、天平铁路及其北延伸段建设和宝中铁路扩能改造,以及平凉—天水高等级公路建设,完善路网布局,提高煤炭外运能力。以平凉、庆阳为中心,辐射天水、陇南的煤、电、路、化一体化发展的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格局已初具雏形。
(三)积极申报能源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大能源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力度。2010年,共争取国家下达能源建设投资计划90487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64741万元。煤矿安全改造项目投资871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741万元);电网建设投资计划89616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63000万元)。分别为风电配套电网工程投资71587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28000万元);全省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投资18029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3500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在项目选择和资金下达前期工作中,我们积极完善、细化工作机制,在与企业积极对接的基础上,充分听取了各市(州)、县对项目建设时序的意见和建议,使项目的选择更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全力开展舟曲泥石流能源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重建任务顺利进行。积极应对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在第一时间建立了值班制和简报制度,及时向国家上报受灾及抢修恢复进展,使国家对舟曲电力设施受灾情况有了全面了解。同时,配合省电力公司研究灾后抢修恢复工作,积极协调调配有关方面人力、物力、技术资源,采取应急措施,分轻重缓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舟曲灾区供电,有力的保障了灾后抢修恢复工作的顺利开展。协助国家编制了《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并按照省政府的安排,会同省电力公司编制完成了《舟曲县电网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五)加大能源行业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生产、加工与转换过程中废弃物排放量为目标,积极推进能源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一是抓好重点城市热电联产项目申报工作,803电厂、兰州二热“上大压小”工程纳入国家电力工业发展规划,武威热电厂路条也已进入办文程序;天水、金昌、白银三个热电项目也上报国家申请开展前期工作。项目实施后可替代供热区域内1000多台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采暖小锅炉。二是开展现役燃煤电厂节能降耗改造,完成了平凉发电公司4号机组节能降耗增容技术改造项目改造工作。三是加快小火电机组关停,全省完成小火电关停容量达到104.408万千瓦,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一五”关停任务。四是加强煤矿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工作,通过资源整合关闭小煤矿72处,淘汰落后产能300万吨。
(六)展望能源工业长远发展,谋划规划编制和重大能源问题研究。结合国家对能源工业发展的最新政策要求,从省情实际出发,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启动了甘肃“十二五”能源工业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工作,为我省争取国家投资,进一步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项目储备支持。一是初步完成了《甘肃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甘肃省“十二五”电力工业发展规划》、《甘肃省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甘肃省“十二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二是围绕国家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的投资重点,编制完成了《甘肃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三年(2010-2012)规划》,谋划了今后两到三年内全省着力向国家争取资金支持的一批农网项目;三是结合两翼能源基地建设,配合国家能源局开展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综合开发调研、陇东煤电基地潜力研究等工作,起草《关于加快发展能源产业行动计划》,编制完成了《甘肃矿区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等五个电力专项规划,会同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省电力公司等开展了河西走廊能源管廊带规划研究,油气管道、电力线路等已有行业初步规划。
二、2011年能源工作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
2011年能源工作的基本工作思路是: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河西新能源基地、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陇东煤电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积极开展重点城市热电联产,加快电网建设,继续推进电力外送。扩大原油产能,提高原油炼化能力和天然气利用水平,深入开展能源工业节能减排工作,为实现“十二五”能源发展目标奠定良好基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抓好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提高清洁、高效优质能源比重,进一步促进能源工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加快中小水电建设步伐,抓好黄河河口等在建水电站建设及黑河、白龙江、白水江等流域一批水电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推进河西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继续加快全省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积极衔接酒泉风电基地二期80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完成部分项目核准并开工建设;启动武威民勤、404矿区、张掖平山湖三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场项目前期工作;抓好嘉峪关、武威、张掖等市大型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年内建成光伏发电装机100兆瓦以上,完成河西太阳能资源富集地区规划工作;积极支持兰州电机厂、天水星火机床、长城电工等省内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联合,加快风光电设备研发和制造能力,带动全省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二)启动和实施能源产业行动计划,建设储备一批新的重大能源项目,提高能源工业发展水平。以资源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加快实施能源产业行动计划和央企签约重点项目,积极推进煤炭资源勘探和规模化开发利用,实施煤电联营。一是继续加快陇东煤电基地和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建成环县刘园子煤矿90万吨/年,开工建设核桃峪煤矿800万吨/年,力争国家批复甜水堡、灵台矿区总体规划,核准马福川500万吨/年等大型矿井,同意新庄800万吨/年、毛家川500万吨/年开展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力争国家同意正宁电厂、环县电厂开展前期工作,配合国家电网公司等做好陇东电力外送的论证研究。力争协调启动庆阳石化千万吨级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国家尽快批复酒泉风电基地二期800万千瓦风电场建设方案,并核准部分项目,力争开工建设200万千瓦以上;全年力争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抓好敦煌、金塔、嘉峪关、武威、张掖、白银等市大型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年内建成光伏发电装机180兆瓦,完成河西太阳能资源富集地区规划工作。二是积极促进陇东地区煤炭资源优化配置,鼓励、引导省内企业重组整合,与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培育形成大型、综合型的能源开发龙头企业。三是积极参与国家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综合开发意见起草工作,组织做好省内基础材料的研究,力争在意见中尽可能反映我省及陇东能源基地规划发展的要求。
(三)继续配合中国石油积极开展我省境内油气管线工程建设。加快中卫至贵阳联络线、兰州至成都原油管道及兰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兰州原油商业储备库、兰州生产运行原油储备库建设工作,力争储备库项目年底建成。建成甘南供气管道,力争开工建设兰州至定西天然气供气管道项目。
(四)积极推进电网项目建设。加大酒泉和陇东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全面开工建设750千伏兰州-天水-宝鸡输变电工程,加快330千伏良平、环县、黄泥湾、社棠、天祝等项目前期工作,建成330千伏高台、柳园、景泰输变电工程;继续做好全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围绕舟曲灾后重建,做好舟曲和兰州秦王川转移安置区电力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
(五)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继续积极推广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加快现役电厂燃煤机组节能降耗改造,继续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大的小火电机组,强化电力工业节能和减排。
(六)深入研究论证,圆满完成“十二五”能源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继续加大对能源工业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在现有“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十一五”能源工业完成情况和面临的形势,修改、完善、完成《甘肃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组织实施。配合国家能源局开展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综合开发调研、陇东煤电基地潜力研究等工作,会同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开展河西走廊能源管廊带规划研究,争取国家尽快出台《促进宁东-鄂尔多斯-榆林能源化工金三角经济区开发的若干意见》,为加快陇东煤电基地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七)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衔接,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主动建立与省内外能源企业的信息交流和服务,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在项目信息、政策法规、产业导向、项目核准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的跟踪督促,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规划、土地、环保等手续的办理工作,协助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全面做好重点项目的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工作,总结经验,发扬成绩,为全省能源工业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