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稳住经济】改革增活力 创新出效益——我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述
  • 时间:2022-07-26
  • 点击:1398
  • 来源:甘肃日报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重要支柱、重要基础。

  202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我省国资国企系统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已经完成,进入全面收官阶段。省属企业在去年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的基础上,今年1—6月实现工业总产值2039.58亿元、利润总额1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98.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65%、15.13%和10.69%。

  改出新活力

  2020年8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出台,明确提出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稳定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

  2020年10月,我省印发《甘肃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紧紧围绕取得“三个明显成效”目标要求,针对我省国资布局结构不优、国企活力动力不强、质量效益不高等短板弱项,进一步将国家《方案》10个方面50项任务细化为110项任务。

  这是一场扭住关键的改革——

  聚焦“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通过补齐制度短板、强化制度落实、规范权力运行,提高治理能力、提升监管效能。

  聚焦“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整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传统产业“三化”改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形成高质量产业集群。

  聚焦“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深化混改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引导企业不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这是一场突出实效的改革——

  兰石集团制定“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党组织前置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等,健全完善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工作规则,优化决策流程,更好适应市场变化,成功进军新能源新赛道。

  金川集团制定党委会研究讨论事项清单,明确党委会前置研究六大类50个事项,涵盖“三重一大”全部内容,实现子公司董事会应建尽建和外部董事占多数,强化市场主体地位,提高自主经营能力。

  白银集团建立健全33项法人治理制度,母子公司全级次开展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定董事会授权经理层工作清单。通过强化治理管控,转换经营机制和厚植发展优势,企业运营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

  目前,甘肃省、市国有企业全部实现党建工作要求进章程,建立了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实现了董事会应建尽建。

  改革增活力,创新出效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让省属企业活力大增,效益显著提升。2021年,省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33.9%、12.6%和108.2%。

  改出新成效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国有经济发展基本实现了国有资本“做大”的目标,正在积极推进“做优”“做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

  近年来,省政府国资委制定了全省“十四五”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规划、省属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各市州、各省属企业分别编制了本地区国资布局规划和本企业发展规划。

  围绕推动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和做强实业产业,省政府国资委制定了《省属企业主业管理办法》,建立了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严控非主业投资规模和方向,严防盲目扩张和脱实向虚。

  甘肃电投集团突出主责主业,投资130亿元全力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火电调峰项目常乐电厂,同时实施火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为新能源外送火电调峰提供强支撑。

  甘肃国投集团聚焦资源要素整合,出资组建工程咨询集团、电气装备集团、科技集团、药业集团等四户产业集团,通过挖掘项目资源、提供借款和担保等,助推产业集团稳健发展。

  甘肃公航旅集团大力推进PPP项目建设,开启了甘肃地企合作建设高速公路、配套基础设施和文旅项目的新模式。目前,实施PPP项目14个,总投资821亿元。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

  近两年,省属企业加大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力度,加速数字化转型。省属企业建成30个数字化车间,重点企业设备联网率达40%以上、“上云用数赋智”率达70%。

  酒钢集团启动实施了1#2#焦炉优化升级建设、炼铁工艺装备“三化”改造等项目,劳动生产率实现1000吨钢/人·年。

  兰石集团信息化和智能制造部部长谢云说:“兰石集团初步建立了兰石云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三维数字设计,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40%,产品模块化率由20%提高到了40%。”

  省属企业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牵头组建甘肃省首批4个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238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建立35项“卡脖子”技术和99项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库,通过“揭榜挂帅”、与中科院兰州“一院三所”合作等方式,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高附加值新产品。

  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激发国有企业活力的重要途径,省属企业营业收入的64%、利润总额的80%来自混改企业。

  窑煤集团完成主辅分离暨公司分立,主业资产证券化已启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程序。甘肃农垦集团成功并购庄园牧场,促进了产业链延伸和市场开拓。白银集团引进九江德福先进技术和市场,设立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兰州新区布局建设20万吨高档电解铜箔项目。

  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韦诗彬介绍说,通过混改,企业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助推甘肃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及新能源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为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改出新动能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省、市国有企业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推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形成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这是一场力度前所未有的“变革”——

  聚焦“能上能下”,各省属企业、96%的市州一级企业实行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公司完成总经理的市场化选聘,酒钢集团首席主管、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实现市场化选聘。

  聚焦“能进能出”,省、市国有企业全面实行市场化用工,推行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全员绩效考核、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西北永新集团实行管理人员全员竞争上岗。天水市建立“赛场选马”机制,竞争上岗比例达95%。

  聚焦“能增能减”,省属企业健全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持续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甘肃建投集团“一企一策”制定企业负责人薪酬方案,各出资企业事业部负责人年度薪酬直接与经营业绩考核指标挂钩,同岗位层级之间薪酬差距最高达6倍。该集团子公司甘肃众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经理李阳说:“2021年我们公司顺利完成生产任务和各项考核指标,我个人工资提高50%,全体职工工资也不同程度地增长,‘多劳多得’的获得感,让大家干劲儿十足。”

  这是一张让人振奋的“答卷”——

  伴随改革深入推进,省属企业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成熟,国有经济布局更优化,创新动能更澎湃,经营机制更灵活。

  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其中国有企业增长7.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9个百分点。为甘肃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台阶、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大关作出突出贡献。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省政府国资委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省国资国企系统锚定“三个明显成效”目标,抓对标补差、示范引领、长效机制,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全力推动国资国企成为坚决执行重大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改善民生的坚实力量。(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