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2】守牢底线抓发展 稳中求进促振兴——回望2022年甘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路
  • 时间:2023-01-06
  • 点击:662
  • 来源:甘肃日报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

  稳中求进,接续奋斗。这一年,甘肃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以产业就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清单化管理为抓手,接续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乡村面貌日日焕新,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幸福感稳步提升。

  守牢来之不易的幸福

  去年,当定西市安定区石峡湾乡石峡湾村村民董继军看到大儿子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书时,他的心情非常沉重。对于这个刚刚脱贫摘帽、生活才有起色的家庭来说,高昂的医药费成为难以承受之重。

  帮扶干部得知老董家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想办法为他对接各项帮扶政策。村里将董继军一家人纳入医保,孩子看病的花费有了保障。

  “国家解决了我的负担,我可以安心跟着合作社继续扩大种植养殖规模了。”董继军说,一定要把产业搞得有声有色。

  底子薄、基础弱,脱贫群众之所以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主要原因还是家底薄、收入低且不稳定。对于甘肃而言,脱贫成果来之不易,防止规模性返贫更是“头等大事”。

  一年来,甘肃聚焦重点群体,不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聚焦重点区域,强化倾斜支持政策落实;聚焦重点工作,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发现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超过72%的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高峰乡是定西市安定区海拔最高的乡镇。从乡政府沿山上行35公里,便到了贡马村。

  60岁的村民高海洋一家6口人住在山里的3间房子里,房子地基下沉,房屋潮湿。每逢雨季,在外务工的老高总是睡不踏实。

  去年,贡马村生态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建成,23户搬迁户一起搬进了新家。搬迁户摸底排查、选址、入住,只用了4个月时间。老高的四合院新家,厕所、羊圈一应俱全。

  集中力量办大事,甘肃省级领导全覆盖联系帮扶3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安排中央和省级近70%的财政衔接补助资金,分年度谋划实施10大类1.5万个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实现23个国家重点帮扶县每县1个科技特派团和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全覆盖。

  从政策制定到工作部署,从项目安排到督查调研,甘肃帮扶工作力度和政策保障丝毫不减,确保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筑牢根基。

  走稳增收致富的路子

  今年39岁的李文生,是平凉市泾川县王村镇朱家涧移民新村种菜最多、最忙的人。去年7月,他投资20多万元,办起了养殖场,养了200多只羊。

  整村搬迁后,朱家涧村借助自身优势和东西部协作的东风,盖起了蔬菜大棚,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鼓励群众发展规模种植。村支书朱惠平说,依托种植养殖业,去年朱家涧人均纯收入提高到了9000元,比上年增加了12.5%。

  甘肃坚持把产业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做优乡村特色产业,培育拓展脱贫地区产业新业态。

  加大力度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接续落实到户产业帮扶措施,强化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甘肃在脱贫地区建起2231家龙头企业,带动脱贫户35万户,7.1万个农民合作社带动脱贫户80.4万户。

  “如今旱塬上的农户家里,西门塔尔、夏洛莱等优质引进品种比比皆是。”正宁县石家湾子村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本地“早胜牛”为主打品牌,肉牛产业也从最初的放养、散养到现在的标准化养殖、抱团式发展,已经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心骨”。

  东西携手,山海情深。2022年以来,天津市、山东省和36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投入我省帮扶资金38.19亿元,成功举办2022年“津陇共振兴”和“鲁企走进甘肃”活动,签约项目107个,合同金额170.8亿元。东部协作地区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畜牧产品、特色手工艺产品金额72.82亿元。

  协作双方携手推进“一县一园”和“百村振兴计划”,共建产业园区7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81个。持续打造“津甘技工”“鲁甘人力”等劳务协作品牌,帮助输转农村劳动力15.91万人,有效推动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

  建设宜居宜业的乡村

  “新年临近,花卉订单多、需求大,尤其是蝴蝶兰,深受消费者喜爱。”天水市清水县花卉产业示范园工作人员鲁旭兰说。

  家门口建起的花卉产业示范园,让鲁旭兰和村里的姐妹们过上了“上班族”的日子。

  2022年以来,清水县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优越的自然资源,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实现了效益倍增。

  甘肃各地资源禀赋条件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既要有等不得的紧迫感,更要有急不得的耐心。

  甘肃出台《甘肃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为甘肃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各地各部门编制完成6536个发展类村庄规划,深化“5155”乡村示范建设,加快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往村覆盖、向户延伸。

  甘肃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电子商务、光伏项目、帮扶车间、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有效拓宽脱贫人口增收门路。

  党的二十大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专门部署,赋予了乡村振兴在新征程中的新使命。

  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人才保障。甘肃在全省基层干部中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关爱服务和“练兵比武”活动,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回首2022,甘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深化;展望2023,甘肃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定。陇原儿女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团结一心,接续奋斗,让田野充满希望,让生活更加美好。(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