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机省时省力 助推马铃薯丰收——全国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观摩交流活动侧记
  • 时间:2023-09-18
  • 点击:0
  • 来源:甘肃日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于晓明 杨唯伟

  一台台马铃薯收获机在田垄间来回作业,带有泥土的马铃薯翻滚而出,铺遍田垄。这是9月16日在定西举行的全国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观摩交流活动现场演示的马铃薯机械化作业的场景。

  活动现场,用于丘陵地区作业的马铃薯小型机械各式各样,播种、施肥、打药、收获,包括入库的各个生产环节都有农业机械在作业,基本能实现全过程机械化。

  过去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如何高效处理种薯一直是个难题。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黄华教授团队,通过科研开发,设计出一台基于机器视觉的马铃薯智能切种机。

  马铃薯智能切种机通过称量重量和观察形状将马铃薯按大小进行分选,根据大小重量确定种薯切块的数量,并利用机器视觉、大数据和计算机通信技术,根据芽眼位置和数量调用不同刀具,通过控制切种刀具动作,保证每一块至少有一个芽眼。同时,通过提取马铃薯的质心,保证切块大小均匀。

  “之前一位切种技术熟练的工人每小时可以切70斤左右的马铃薯原种,一天可切割300多斤。现在马铃薯智能切种机每小时可切割400斤左右,相当于4至5个人的工作量。”黄华教授说,机器切割原种的效率后期还将继续提高。同时,切种机的算法具有学习能力,随着切割工作时间的增长,设备“见多识广”,数据库将变得更加完善,切种的准确率将进一步提高。

  据悉,目前马铃薯种收全过程几乎可以做到机械化,但在切种这一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普遍不高,人工耗费量巨大,并且切种的窗口期很短,只有20至25天。“如果能大面积推广机械化切种农机,将大大提高马铃薯种植的机械化率。”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副县长罗志刚说,他认为这个机器的原理是成熟的,但需要在规范工艺流程和切种精准度上继续完善。

  “如果用农机代替人工,芽眼的数量和质量必须得到保证,否则会在这一环节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将影响切种机推广。”罗志刚认为。

  “马铃薯种薯智能切种机突破了马铃薯芽眼识别与定位、马铃薯质心位置的确定、刀具的切种算法、相机的硬触发、马铃薯种薯智能切种机的机构设计、切种刀具的运动控制、识别算法与运动控制的信息传输等关键技术。”黄华介绍,该机器填补了国内基于机器视觉的马铃薯切种机的空白,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目前芽眼识别率保证在91%以上,质心定位精度保证在98%以上,达到了较好的识别与切种效果。

  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省农业农村厅和定西市政府举办的全国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观摩交流活动9月16日在定西市举行,与会嘉宾共商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共绘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与推广应用发展蓝图。

  今年,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国家部委,选定江苏省协同甘肃省建设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为了加快探索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熟化定型、推广应用三位一体的机制模式和路径,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支持我省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资金1亿元。我省以先导区建设为契机,以一体化试点为抓手,加力开展丘陵山地小型机械研发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