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甘肃省国资国企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综述
  • 时间:2024-05-27
  • 点击:0
  • 来源:甘肃日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2023年,甘肃省11户中央定点帮扶企业和77户归口管理企业(中央在甘企业48户、省属企业29户)坚持把产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持续在引进先进理念、紧缺人才、资金项目、优质企业等方面用情用力,不断提高帮扶工作质量和成色。

  据省政府国资委统计,2023年,11户中央定点企业投入帮扶资金3.4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52个,培训39万人,帮助就近就地及劳务输出就业6416人,消费帮扶2.19亿元。48户中央在甘企业投入帮扶资金0.9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76个,培训3472人,帮助就近就地及劳务输出就业7806人,消费帮扶0.73亿元。29户省属企业投入帮扶资金5.9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03个,培训10120人,帮助就近就地及劳务输出就业37441人,消费帮扶3.37亿元。

  (一)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

  各帮扶企业坚持把促进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帮扶的着力重点,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康乐县河口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草长沟景区花儿民宿和康县青龙山景区基础设施,推广种植高原特色野生菌类人工繁育和食用菌大棚;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帮助合水县购置全自动智能加工设备,实施太白镇水稻农旅产业融合项目,建成稻米加工车间,入股宁县龙头企业,带动县内外合作社及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帮扶华池县、环县建设虎洞中药材加工车间、洪德镇赵洼村分布式光伏发电、木钵镇食用菌基地等,扩建提升城壕镇定汉村味之源食品专业合作社,改造升级小杂粮加工厂车间;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新开发达尔宗海油牧场,提升改造桑科草原天境帐篷营地,合作市“牧光互补”40兆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

  各企业以特色农产品优势为牵引,充分发挥绿色有机生态资源优势,按照有内容、有特色、有文化的要求,稳步发展各具特色的田园观光、农耕体验、乡村旅居、康养休闲、订制农业等多业态融合的特色产业,通过入股分红、托管托养、保价收购等形式联农带农益农,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支持帮扶地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产品变商品,让“种得好”变为“卖得出、卖得好”。

  (二)

  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增加农民收入。

  各企业积极与当地政府对接,摸清帮扶地区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帮助各村理清思路、破题发展,选准投资方向,认真实施好适宜的产业项目,接续培育促进乡村发展新动能,精心做优做强现有产业。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全力打造东乡县藜麦全产业链,开发藜麦饼干、藜麦粥等产品,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宁县实施的中农信投食用菌全产业链项目,实现年产值10.2亿元,利税1.5亿元。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为甘谷县腾达服饰有限公司建成4家“乡村就业工厂”和18家“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当地群众就业700多人,年人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累计向村集体分红150多万元。甘肃科技集团甘南海羚安全环保服务公司(临潭乡村就业工厂)为当地分红800万元,带动当地产业工人月均收入4500元。

  (三)

  各企业坚持把党建帮扶作为增强帮扶村发展的关键举措,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就业帮扶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渠道,加大扶智、扶技力度,增强群众致富本领;坚持把消费帮扶作为帮助群众增收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平台、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推介宣传购销“甘味”农产品和帮扶地农产品;坚持把建设“和美乡村”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帮助改造房屋风貌,改善教学环境,修建村组道路,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中央企业累计捐款2.33亿元、捐赠物资价值1757.92万元、援建箱式活动板房9902套,中央企业党员干部职工捐款941.33万元,极大鼓舞了灾区群众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省政府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全面落实推进乡村振兴责任,督促指导各企业将推动自身改革发展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统一起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努力实现群众有收入、产业有效益、企业有回报、地方有发展的良性循环,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