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2-01-14
- 点击:1058
- 来源:兰州晚报
每日甘肃网1月14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1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近日印发的《甘肃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政策解读。记者了解到,这是我省医保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十四五”时期指导我省医疗保障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规划》指出,到2025年,全省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疗保险支付、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建设和关键领域改革任务,医疗保障政策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便捷化、改革协同化程度明显提升。
医保支付比例稳定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
《规划》提出“两个更加适应”的要求,即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收入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加适应,基金支出规模与基金收入水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更加适应。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稳妥提高医保缴费水平、增加基金可支付能力,又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收入水平和可承受力。既要尽最大努力让参保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医保待遇,又要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可持续。
“十四五”期间,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保持稳定,重点救助对象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住院救助比例维持在70%,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到27%,建立重大疾病保障制度,推进糖尿病、高血压病用药保障,有效建立因病返贫和因病致贫机制。
《规划》指出,到2025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70%以上,住院费用省内异地直接结算率达到90%以上,有效解决群众就医“垫资”问题和返回参保地手工报销周期长的问题。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可办率达到80%,节省群众等待时间,减少相关成本。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窗口可办率达到100%。在推进智能化信息化的同时,要求所有的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均可在窗口办理,以适应多样化服务需求,满足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医保政务服务需求。
深入推进带量采购 努力减轻就医负担
《规划》明确,我省将深入推进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工作,持续降低医药价格,努力减轻就医负担,具体体现在两类五项指标上。第一类是支付方式改革指标,明确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或按病种付费的住院费用占全部住院费用的比例达到70%,解决轻病住院、小病大治、资源浪费的问题。第二类是集采改革指标,包括公立医疗机构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采购药品(不含中药饮片)金额占比、耗材金额占比分别达到90%和80%,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到500个以上,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到5大类以上。
截至目前,我省共开展了271种化学药品、17类中成药、12种医用耗材以及胰岛素的带量采购,价格平均降幅50%以上,累计节约费用超过20亿元;共向医疗机构预付医保基金超过2.5亿元,减轻了医疗机构药款支付压力;通过运用价格招采管理工具,超过700个同类药品主动降价超过30%,带量采购联动效应获益明显。
此外,“十四五”期间,推动药品耗材价格科学化精细化,推动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耗材价格形成机制,保证中选药品和耗材长期稳定供应,确保中选产品降价不降质,医疗机构合理优先使用中选产品,提高医保基金的有效支付能力;药品耗材供应规范化严格化,落实集采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合理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更好调动积极性。此外,还将进一步做好全省药品耗材供应和价格监测预警工作,落实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确保药品耗材供应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加有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昕 陈梦圆
延伸阅读
我省医保政策将有新变化
待遇保障将更加有力
全面建立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机制,在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医疗保障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扩大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提高参保人员门诊待遇;建立全省统一的救助对象精准识别机制,实行全省统一的分层分类救助。
把更多急需药品纳入医保
“十四五”期间,按照国家医保局医保目录调整权限和程序,将进一步加大医保目录调整力度。即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将临床疗效好、患者有需求、经济效益好的新药纳入医保目录,扩大用药范围和报销范围;立足我省中医、中药大省实际,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民族药、医院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促进我省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
医保信息化支撑力更强大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不断加大医保信息建设,实现医保电子凭证、身份证和社保卡等多种身份识别介质办理购药、门诊和住院结算及其他医保业务。通过互联网web站点、微信小程序、手机App客户端、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甘肃专区等多种渠道,提供单位网厅和个人网厅服务,为参保群众提供在线多渠道办理参保缴费、报销结算、待遇申请、医保查询等业务,实现医保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通过与全省各级定点医药机构及税务、民政、卫健、乡村振兴、合作银行等部门的实时交易接口,打通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通道,实现医保报销结算等核心业务经办“一窗办”、“一站办”;全面实现异地就医备案网上办理,实现省内、跨省住院和门诊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大幅提高全省医保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与12345热线相衔接、统一的医疗保障公共服务热线,实施“好差评”制度,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