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时政要闻/ 正文
潮涌浪高天地阔 乘风借力奋楫行 ——甘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综述
  • 时间:2022-09-19
  • 点击:819
  • 来源:甘肃日报

兰石集团重装公司煤化工装备制造现场。( 兰石集团供图)

兰州航空口岸。(资料图)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枢纽、大通道,经济社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肃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在改革开放大道上阔步前行。

改革创新引领,夯实发展之基

全省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减至1项,税费业务精减49%,取消1107项涉税资料报送,业务办理时间压缩40%

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牵头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办证慢、多头跑和准入不准营等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持续实施,稳定经济增长同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些领域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改革就是要打破一些坛坛罐罐,突破一些条条框框。

我省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推进“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实行“不来即享”“项目管家”等服务模式,打破“中梗阻”的局面。

从“进两家门”到“一窗通办”,从手写录入到网上申报、自动算税,从纸质发票到电子发票、全电发票……十年间,我省税收征管改革在一次次实践探索中不断优化深化,在一次次回应纳税人缴费人需求中不断提质增效。

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持续深化机构改革,市场监管新体系建立,监管运行新机制更加顺畅,形成了融人融事融智、合心合力合拍的“大融合”局面。

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加快、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初步实现“一网通办”“掌上办”、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全面上线运行、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中小微企业在线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我省重点领域改革任务的有效落实,促进了政务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甘肃电投集团发挥全省新能源产业链主体作用,加快新能源风电基地开发建设。

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始终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省属国有企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打“主动仗”、啃“硬骨头”、蹚“深水区”,紧锣密鼓、蹄疾步稳推动改革,全省国有企业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大力推进重组整合促进行业结构优化,924户企业先后完成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累计完成产业类投资超过1200亿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属企业去钢铁产能240万吨、煤炭产能318万吨,完成172户“僵尸企业”处置。

十年来,我省国有企业规模实力持续壮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2.89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2.85倍。2021年全省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8.67亿元、净利润139.74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82.63%57.08%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发展软实力

近日,兰州市税务局工作人员通过“陇税雷锋”平台在线指导,帮助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兰州石油化工装备分公司对今年3月份应纳税款145.95万元,按照优惠政策办理缓税72.98万元,并将当月应申报的前期缓缴税费405.98万元也自动延长到今年9月份。

“税费缓缴政策为我们企业渡过难关、复工复产提振了信心。”该公司负责人张涌说。

春江水暖,见微知著。营商环境的改善,企业感受最深,张涌说出了大多数在甘企业的心声。

营商环境是最好的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聚焦营商环境建设关键环节,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力度落实惠企政策,更大力度疏通堵点梗阻,更大力度保障发展要素,更大力度破解企业“急难愁盼”,有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迈出新步伐、实现新提升。

好环境,离不开政策层面的“阳光雨露”。

十年来,我省着力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推进体制、机制、政策、工作和模式创新,减环节、减材料、减跑腿、减时间,涵养企业成长的“生态湿地”,打造持续向好的营商环境,全省市场主体活力迸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全省“证照分离”改革推进力度不断加大,简易注销、歇业登记、受益所有人备案等一项项创新性制度连续推出,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便利化措施和“甘快办”10项便企服务措施持续抓实,改革发展的活力得以充分释放和激发。

我省企业开办时限持续压缩,市场主体准入环境更加宽松便捷。企业自己登录甘肃政务服务网“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提交企业开办所需相关资料后,2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在网上办结所有企业开办业务。

521项税收业务实现“网上办”,3.18万户中小微企业因“银税互动”获益,9877个重点项目享受全流程“项目管家”纳税服务,“不来即享”升级,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一键即享、直达快享……多项高含金量的举措加快落地,打通了我省税收征管的“堵点”,消除了纳税人的“痛点”,2021年全省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10亿元。

省商务厅在各市州和县区设立101个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机构,初步形成省市县三级代办服务网络,累计为1244个项目提供了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工作,涉及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下、发展好,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发展潜能充分释放。2021年底全省市场主体达到203.27万户,比2012年增长150.4%

扩大对外开放,塑造发展新优势

85日,从方大炭素传出好消息,首批60吨专门定制的普通φ700mm石墨电极启程运出国门销往海外市场。

作为我省重要的出口创汇企业,近年来方大炭素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创新推进直供合作模式,实现与全球钢铁强企直接合作,每月有3000多吨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战略通道和商埠重地。进入新时代,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甘肃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枢纽,迎来了融入国际合作、实现自身振兴的历史契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出台新时代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和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制定配套实施方案,谋划具体实施路径,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枢纽、大通道,空港、陆港等开放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对外投资合作不断拓展,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在积极参与和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不断取得新成果。

目前,我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14个商务代表处,与74个境外商协会建立合作机制,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10年来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累计超过1500亿元。

截至今年6月底,11户省属企业在2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全级次企业67户,境外投资项目超过25个,境外资产总额超过500亿元。金川集团印尼红土镍矿火法冶炼项目、白银集团秘鲁首信多金属尾矿综合开发项目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成功落地。

2012年,兰州新区获批成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被国家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

近年来,兰州新区立足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港、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一区两港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有色金属、机电装备、跨境电商、仓储分拨等特色外贸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与近6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日益凸显,2021年进出口贸易额对甘肃增量贡献率超50%

近年来,我省积极组织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合作,连续成功举办二十八届兰洽会,兰洽会已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途径、对外经贸往来的重要桥梁和永不落幕的经贸合作平台。今年第二十八届兰洽会共签约合同项目898个、总金额5311.13亿元。

围绕“畅通道、聚物流、兴产业”,我省以通达国际的外运通道为支撑打造枢纽制高点,依托区位和通道优势,开行中欧、中亚、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发运1878列、货值28.6亿美元,通道枢纽的集聚辐射效应不断释放。

兰州铁路口岸、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建成运营,肉类、木材、汽车整车等10个指定口岸建成投运,兰州、天水获批建设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我省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让我们抢抓机遇,革故鼎新,劈波斩浪,以更大魄力和智慧深化改革开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注入不竭动力。(记者杜雪琴 王占东 曹立萍 蔡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