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1-02-02
- 点击:1022
- 来源:陇东报
陇东报记者 张蕊娜
要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近年来,华池县将金融“活水”集中运用于贫困户创业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产业扶贫基地和产业扶贫项目发展,逐步扩大户贷户用、企贷企用范围,为群众纾难排忧、增加收入。
助推贫困户稳定脱贫
韩世旺是华池县悦乐镇高河村村民,因为精神残疾,加之妻子常年患病,无劳动能力,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同年,儿子韩彦钰退伍后外出学习汽修。“父母一身病,我不能经常在外,家庭生活的拮据让我喘不过气。”韩彦钰说。
2016年初,帮扶干部来韩彦钰家走访时,给他宣传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扶贫小额信贷是专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发展资金量身定制的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产品,可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贴息的信用贷款。“我想通过贷款开一个汽车装修店。”韩彦钰将这一想法告诉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博,并第一时间递交了贷款申请,一个月后,他申请的5万元贷款到账了。
资金到手,韩彦钰通过多方考察,在华池县南区街面上租了门店。2017年,华池县把扶贫小额信贷作为加快扶贫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韩彦钰又借此机会贷款5万元,扩大经营规模。如今,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在华池县,像韩彦钰一样,享受扶贫贷款的群众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县共有7431户贫困户获得扶贫小额信用贷款36637万元。
带动企业致富发展
山庄乡尚湾村受地理条件限制,产业结构单一,村文书李峰通过多方了解和外出考察,认为这里早晚温差大,具备种植香菇的条件。2018年,他带头成立庆阳子午百菌园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起包含12座大棚的香菇产业园。“起初合作社运行并不顺利,没技术、缺资金、没有经验,产业滞后无法发展。”李峰说。
2019年,经过华池县金融办的推荐,由信用社承贷、甘肃金控庆阳融资担保公司担保,李峰申请到150万元特色产业贷款资金。资金一到位,合作社新建了养菌棚、菌棒生产车间,购置了菌棒生产设备,规模不断壮大。“多亏了县上特色产业贷款的支持,我们新建四季出菇棚89座,配套建设烘干车间、冷库、包装车间及菌棒厂1座。”李峰告诉记者。
华池县以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集中信贷资金,扶强扶优具有市场优势、发展前景好的涉农项目。甘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华池县的优秀企业,2018年对产能进行技术改造,面临资金短缺困难,2019年5月,通过特色产业贷款贷到15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现已带动903户农户脱了贫。
织密风险“防控网”
为切实加强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华池县加强续贷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贷后监管,会同各乡镇和承贷银行(兰州银行庆阳分行)定期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入户回访,及时了解掌握农户续贷资金使用情况,确保续贷资金全部用于产业发展。
金融扶贫政策的推广让华池县的农户实现了增收,看到了希望。面对随之而来的金融领域风险问题,华池县采取了相应措施,建立了贷款监管服务机制,做到贷前信用审核、贷中用途管理和贷后违约追责。金融办副主任李永久告诉记者,他们对贷款的贫困户通过村、镇(乡)做了相应的了解,承贷银行(兰州银行庆阳分行)与农户签订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续贷协议时,为了缓解到期一次性还款的压力,根据农户家庭实际情况,在续贷期3年内制定了分年度还款计划,并在每年度还款到期前一个月,兰州银行庆阳分行向借款户发送还款信息,提醒农户按期还款,降低了续贷风险。
华池县通过微信群、手机短信、村民会议等形式,教育引导贫困户重视积累信用记录,增强信用意识、还贷意识,培育良好的信用行为。有效运用村规民约,依托村委会“红黑榜”,对不按期归还贷款的农户适度进行曝光,形成失信惩戒的约束机制,对确实有能力但拒不归还贷款的农户,通过法律手段依法进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