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1-06-01
- 点击:983
- 来源:陇东报
近年来,镇原县庙渠镇立足自身优势,依托养殖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构建现代化生猪养殖体系,走出了一条生猪产业发展新路子。
“去年出栏300头,其中育肥猪100头,年收入50万元。今年计划出栏500头,预计收入60万元左右。”镇原县庙渠镇庙渠村养殖大户常荣邦信心满满地说。
常荣邦以前一直在外务工,2016年返乡养猪。“刚开始资金不足,只养了二三十头,效益还不错,就想着进一步扩大养殖规范。”有了第一波的养猪收入,常荣邦又建了3栋800平方米的猪棚,购买了商品种猪,经过几年的养殖,常荣邦积累了丰富经验,并且通过自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养猪方法。现在,他的生猪养殖规模达到了100多头,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也成了村里家喻户晓的养殖明星。
镇原县万辰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是庙渠镇第一个“331+”运营模式的合作社。合作社以入股代养和与正大公司合作等方式,规模化、科学化饲养生猪。合作社现建有猪棚8栋,养殖育肥猪4000头,有力带动了庙渠、店王、六十坪、四合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合作社有5个村集体入股,带动群众100户,去年一年出栏生猪3600头,收益126万元,为群众分红29万元。”万辰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惠剑东说,下一步他打算再建一座300头的能繁母猪场,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群众分红标准。
“村上把养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模式,发展养猪合作社2个,培养养殖大户2户,养猪4500头,年出栏5000多头,增加收入860多万元。”庙渠镇庙渠村党支部书记杨明宝说。
近年来,镇原县庙渠镇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逐步向庙渠村等群众居住分散的山区村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猪棚,发展壮大生猪养殖产业。同时按照“控疫病、保供给、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龙头引领、合作社带动、农户自养”等方式发展现代生猪养殖产业,着力打造生猪养殖新模式。
目前,庙渠镇培育发展3000头以上规模养殖企业1个,培育发展100头以上养猪大户14户,生猪存栏6500多头,预计年出栏可达13000多头。(记者白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