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经济动态/ 正文
平凉市崆峒区城子村:小小刺苞头 鼓起钱袋子
  • 时间:2021-06-15
  • 点击:1138
  •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朱婷婷 朱丹

  6月11日,记者走进崆峒区麻武乡城子村,党支部书记纳军提起村里新引进种植的刺苞头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是我们村种植刺苞头的第二年,长势很好,成活率较高。相比去年,今年一亩地产量能达到30斤左右,零售价每斤能卖到25元,批发价也在17元左右。城子村成立的宏鑫合作社今年种植的刺苞头收入在9万多元。”提及初见效益的村集体经济,纳军满怀喜悦。

  城子村位于麻武乡西北部,地处十万沟大阴山腹地,山大沟深,农户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务工为主。城子村利用当地特有的地质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产业,土豆、山药、胡麻都已形成规模化种植。2020年开始,纳军带领部分群众依托合作社种起了刺苞头,为增加村民收入探索新的渠道。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为了拿准产业发展“脉门”,纳军介绍说,当地的气候、土壤、温度、环境等条件非常适合种植刺苞头。“我们把刺苞头种植作为‘一村一品’产业,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种植。农户进入合作社后,不仅可以通过共建共享方式享受每年的保底分红,还可在基地务工,获取务工收益。”据了解,截至目前,城子村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种植刺苞头共320亩,带动当地农户人均收入9000元左右。

  刺苞头,是药、菜两用的名贵野菜。它的树根茎可入药,有健胃利便、活血止痛等功效。小小刺苞头的种植,托起了全村村民的致富梦,不仅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更为麻武乡开辟出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致富路。

  “以前我都是去外省打工,每年收入3万多元。现在上了年纪,我和老伴都在合作社干活,我们家也种了3亩刺苞头,还养了8窝蜂采蜜,收益还不错,挣钱、顾家两不误。”在宏鑫合作社务工的村民韩云鹏说。

  赶走贫困,收获富裕。“去年5月,刚上市的刺苞头就被抢购一空。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了固定的市场,不仅当地人喜欢,而且还受到了外地客商的青睐,兰州、固原、泾源等地的客户早早就预定了明年的产量。”纳军说,下一步,我们还将逐步扩大刺苞头种植面积,完善低收入困难户入股参与模式,让刺苞头种植产业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