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经济动态/ 正文
天水秦州区关子镇:花椒小产业蕴藏大商机
  • 时间:2021-08-05
  • 点击:1182
  •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张文都

  大暑时节,正是花椒收获时,刘家山村的山梁沟壑间,成片的椒树绿意勃发,一串串红艳艳的椒果缀满枝头,采摘花椒的椒农点缀其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椒香味,好一幅丰收的喜人景象。

  小花椒成就大产业。刘家山村是秦州区关子镇的一个行政村,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个地处高海拔山区的村子就开启了从传统农作物向林果业转型的尝试。从“小打小闹”到连片规模种植,该村只用了不到10年时间,产业效益凸显,花椒种植面积增长到1200多亩,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74%以上,成为村民增收的“金果果”。

  “花椒产业不仅鼓起了村民‘钱袋子’,也鼓起了群众致富的‘脑袋’。”刘家山村村支书高世林笑呵呵地说,近几年,村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种植优质花椒,聚力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去年全村花椒产量达1.3万多斤,户均1000斤以上,椒农年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

  “这里产的花椒以色泽鲜、颗粒匀、麻度大、含油多、香味醇深受客商喜爱,每斤收购价要比其他地方高出2元以上。”高世林说,今年花椒长势更好,收购价每斤50元左右,每亩收益近2万元。为了做大做强花椒产业,镇上不仅修通了产业路,椒农购买烘干机补助900多元,还帮助果农联系客商,收购价公开透明,确保果农收益最大化。

  刘家山村村民高想德是一位直播带货“网红”,这个种植花椒近30年的“土专家”,不仅自己种了12亩花椒,而且还是花椒经纪人。“身兼数职”的他培育的花椒苗远近闻名,一年平均销售椒苗1000株以上。

  “产业好了,收入高了,椒农的眼界也开阔了!现在每家都有烘干机,刚摘下来的花椒一晚上就能烘干100斤以上,果农再也不愁下雨了。”高想德说。

  关子镇党委书记李俊青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关子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步伐,促进了果品、中药材、蔬菜、畜牧养殖、劳务、生态旅游等区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全镇果园种植面积达3.3万亩,其中花椒1.37万亩,花椒已成为助农增收的“香饽饽”。

  李俊青表示,关子镇将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围绕“品质、品种”做文章,依托花椒产业谋突破,大力推进花椒品牌建设,提高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打造“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富裕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