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打好预算“组合拳” 夯实用水“硬支撑”
  • 时间:2024-09-30
  •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

近年来,白银市深入学习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指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和改进水资源管理方式,建立取水许可、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取用水预算管理机制,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以“管”为基,从严落实计划用水。根据省政府下达的“十四五”用水总量控制指标11.61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预算按照“一年一预算,一年一审核”原则,按农业、工业、服务业、居民生活、人工生态环境补水等分行业分用途,省市县对辖区内782个取水口按照管理权限下达年度用水计划,加强水资源的全过程监管。大力开展“三超两无一拖欠”专项行动,利用日常监管、专项检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方式,加大超许可、超范围、超计划取用水查处,对于违规取用水设施坚决予以拆除,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取用水行为及管理秩序。同时对143家用水量达1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服务业重点监控用水单位下达2024年年度用水计划,严格水资源用途管制,落实计划用水管理。7月起对全市取用水量实行“旬调度、月汇总、季分析、年考核”机制。其中,对211个地表水取水口及引大、引洮、地下水、非常规水用水量全部纳入监控范围,按照“四水四定”要求,全面落实用水预算管理和定额管理。截止9月中旬,全市取用水总量为8.13亿立方米,占省政府控制总量11.61亿立方米的70.02%,预计全年用水计划执行可控,做到统筹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以“节”为本,全面加强用水调度。印发《白银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节水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将节水行动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生态景观节水、科技创新引领、取用水监督管理、市场机制创新等重点工作任务和主要指标,逐项分解至各县区及相关部门,全面压实节水行动工作责任。印发《白银市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4年-2025年)》,通过采用“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计划用水”硬措施,从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再生水循环利用等方面强化节水措施,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统筹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进一步加强取用水计划管理,着力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优化配置能力,全面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以“兴”为要,加速构建骨干水网络。在做好年度用水预算管理的同时,针对全市水资源“双超”严峻形势,多措并举做好用水预算远期规划,确定地表水超载治理“1154”和地下水超采“定、管、节、控、增、换”6字治理思路,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骨干水网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制定《白银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白银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白银市贯彻落实甘肃水利“四抓一打通”促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规划5大类290个项目,总投资297亿元。实施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靖会、兴电2处大型灌区和靖远县刘川、白银区工农渠、平川区陡城、会宁县关川河等10处中型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建设引洮二期会宁县农业灌溉配套、景泰县永泰川灌溉调蓄水库、白银区北城区生态治理水系连通等项目,建成调蓄水池42座,在建73座,总库容1938万立方米;持续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全市水利系统首个“政银企”合作项目靖会灌区除险加固及提升改造项目三场塬片区应急补充水源工程落地实施,为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全市“一河三干、两水补给、多点连通、延伸增效”骨干水网更加完善,加快形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