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2-19
-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
近年来,甘州区聚焦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全力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加快构建现代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走出了一条安全用水、高效节水、科学治水的协同发展特色路子。
聚焦安全用水,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小小一滴水,汇聚大民生。近年来,甘州区坚持把农村供水保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积极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筹措资金7.3亿元,组织实施农村规模化供水项目,构建了城乡互联供水保障体系。
长安镇五座桥村七十多岁村民黄大爷拧开家里的水龙头,一股清澈的水哗哗流出。“水厂改造后,水质变好了,水压变稳了,还实现了全天候供水,真是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看着哗哗流出来的水,黄大爷开心地说。
据了解,2024年甘州区全面推行农村供水“3+1”(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县域统一管理和专业化管护)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对标城乡供水“五同”管理服务目标,通过强化水源保护、优化制水工艺,改造供水设备等措施,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农村供水实现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转变。
“目前,一期河东水厂已试运行,二期河西片区供水管网及小型引调水工程计划年内竣工投运。项目建成后,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规模化覆盖比例将达到100%,年可压减地下水1400万立方米,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水动能。”甘州区水务局局长赵乾升介绍说。
聚焦高效节水,推进灌区建设现代化
保障粮食安全,水利是命脉,灌区是关键。甘州区地处黑河中游,区域年均降水量仅为132.3mm,蒸发量达1788.1mm,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为全国的60%、20.5%,属全国中度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挑战,甘州区坚持以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为抓手,强化“灌区现代化+智慧水务”双轮驱动,建立“在建、储备、谋划”三个项目清单,加速构建现代水网体系。
据了解,投资1.27亿元的甘州区上三、花寨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已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总投资15.05亿元的西浚、盈科、大满等大型灌区改造项目,已申报列入国家“两重”项目储备库,争取年内开工建设;投资7200万元的安阳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项目已纳入水利部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储备库。
“我们借助灌区现代化建设项目,全力打造西浚、上三等智慧灌区示范点,积极探索智能化运行、标准化管理、多元化管护的新模式。同时整合优化现有数据平台,打造全区智慧水务应用管理平台,逐步提升水资源精细化管控水平。”赵乾升说
聚焦科学治水,推进水源配置均衡化
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离不开科学的规划与配置。甘州区集中了黑河流域近2/5的人口、1/4的耕地、1/3的生产总值,近五年来,全区年均引用黑河地表水量仅占黑河来水量的30%左右,地表水长期引流不足,造成地下水超采、水位下降。
为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甘州区聚焦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目标任务,通过探索运用“预算﹢计划﹢定额”水预算管理模式,制定《甘州区2024—2030年地下水削减规划》,加快“井转河”等水源置换调蓄工程建设,统筹推进水生态治理项目等“6+1”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以内。2024年全区地下水取用量较2023年减少7300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了42%。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张掖市先行先试开展水预算管理试点工作机遇,全面推进水源置换调蓄工程建设,奋力推进在建畜牧产业园等5项调蓄工程年内投入运行;全力推动神沙窝调蓄池等4项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争取早日开工建设。通过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高质量调蓄设施,进一步提升水资源调蓄能力和应急供水能力,逐步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均衡利用。”赵乾升说。
撰稿:付玉飞 审核:鲁龙 刘义武 成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