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陇史】76年前的8月10日夜 兰州鞭炮声响彻云霄
  • 时间:2021-08-12
  • 点击:2201
  • 来源:兰州晨报

  “晚上八点多,日本人投降的消息传到了兰州,瞬间整个城市沸腾了,唱戏的演员连妆都不卸,就上街庆祝了……”

  这天是1945年8月10日。日本将决定投降消息传递到了同盟国!兰州是大后方为数不多的省会城市,这一夜,鞭炮声响彻云霄。

  演员穿着戏装就上街了

  1945年8月9日,日本天皇和内阁的御前会议上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10日,日本将决定投降的消息传达给了中立国瑞士、瑞典的驻日大使。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递给了中、苏、美、英四国政府。

  很快,消息通过电波,传到世界各地。因而,人们在8月10日就得到日寇要投降的消息。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

  据回忆,1945年8月10日的兰州,没有天高云淡的景象,天空中令人惊奇地布满了阴霾。到了傍晚,天气依旧没有好转的迹象,而街头更令人压抑了。这似乎是暴雨要来的节奏。夜幕降临后,兰州城里几家报社的编辑们开始忙碌了,他们听新闻,收消息,为第二天报纸备稿。

  忽然,一位译电员惊叫了起来……他收到这样一条电文:“重庆10日电,日本政府已接受了敦促其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看到这个消息,人们先是吃惊,接着就欢呼起来了。随后,消息迅速向外扩散,人们欢呼:“日本投降了!”

  此时,兰州城内的蒲剧社正在上演《六月雪》,班主和演员听到胜利的消息,二话不说就换成了《回荆州》。而另一家剧场内,文化社正在演出《二进宫》。忽然,后排有人喊:“日本投降了!” 于是,演戏的、化妆的,跳下戏台就向剧场外奔去。

  紧接着,外面响起了鞭炮声。这一夜,鞭炮声响彻云霄。故而,许多人的抗战记忆,将胜利之夜称为“炮响了”。很快,兰州街上欢庆胜利的游行队伍中,王朝马汉、八仙诸神混在一起,演员们不期而遇……

  四十万甘肃子弟走上了前线

  抗日战争时期,甘肃作为中国抗战的重要战略后方,兰州是中国的三个战略支撑点之一。同时,兰州也是西北国际交通线的东起点和枢纽,还是中国空军的重要基地。在抗战初期,日寇对兰州的重视程度仅次于重庆。

  1939年,日寇对兰州的轰炸力度,远高于其他城市。抗战时期,甘肃的兰州、平凉、永昌、天水、武都等10多个城市,成为日军轰炸的目标。从1937年7月至1941年9月,日机空袭甘肃各市、县共71次,出动飞机1081架次,投弹4090枚,甘肃军民821人遇难,605人受伤,2.4万余间房屋被毁。

  艰苦奋斗的八年里,一大批陇原子弟毫不犹豫从军报国,走上各个抗日前线。他们或战斗在敌后游击中,或身处正面战场的大会战,或守护着祖国的蓝天……粗略地统计表明,抗战期间,甘肃有411582人参军报国,共征马11800匹,先后有6000多人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1941年5月7日,日军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向中条山发动突袭。驻守中条山的部队中,有一支甘肃地方部队165师,师长为王治岐。王治岐是天水人,黄埔一期毕业。165师原为新编第十四师,多年驻扎在岷县、陇西、临洮、武都等地。1940年9月9日,165师进驻山西晋南,奉命支援孙蔚如第四集团军的三十八军赵寿山、九十六军李兴中两军,任务是守护张店到茅津渡的大道,隔河掩护陇海铁路。

  其时,165师师部驻扎在山西平陆县,全师有万余人。中条山之战中,中国军队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最终败退。165师伤亡达两千余人。危急时刻,两百多甘肃黄埔子弟组成敢死队,断后掩护全师突围,最终全部牺牲。

  浴血奋战,我们迎来了胜利。1945年9月3日(农历七月廿七)上午九时,人们在兰州中山林公园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当天,甘肃的报纸一版只有四个字:“庆祝胜利”!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王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