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民俗
  • 时间:2024-01-22
  • 点击:0
  • 来源:甘肃日报

  文\刘居荣

  冬日里,农村的生活显得格外踏实。蓦然间,腊八节已到眼前,这意味着年关将近,忙碌一年的人们终于能歇歇脚与家人团圆。定西老家金川有一句很朴素的谚语,就是“紧腊月,慢正月,不紧不慢二八月”。

  自古,腊八节就有开运的习俗,寓意祈福、辟邪、保平安……腊八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据史书记载,在夏朝,人们称之为“嘉平”,商朝称之为“清祀”,周代称之为“大蜡”,在古代,人们在这个时候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腊八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民俗节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阖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节年年都过,但我对腊八节的记忆,仍深藏在儿时的记忆里。那时,每到腊八,一大早,村里的家庭主妇们便忙进忙出,淘洗大米糯米,清洗大枣葡萄干,泡枸杞绿豆花生米,之后把所有用料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便飘溢出香甜的腊八粥味道。这种只有腊八特有的味道不断飘散弥漫,年味也随之发酵得愈益浓烈和醇香。

  小时候,一到腊八早上,当我们还躺在热被窝里时,就能依稀听见母亲拉风箱和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不同于以往的赖床不起,当母亲喊道,“快,都起来吧,喝腊八粥啦”!我们会立马钻出热乎乎的被窝儿,叠好被子,放好饭桌,等待母亲把一盆热腾腾的腊八粥端上来。记得那粥吃到嘴里黏黏的,浓浓的,有一种独特的香味。

  我还很怀念小时候只有腊八节才能尝到的臊子面的味道。吃臊子面之前,母亲会让我端上面碗去门道里泼洒泼洒,一般是挑一筷子面放在门墩上,然后再浇点臊子汤。这时候人才可以开吃。本意是为了敬拜天地,确保来年风调雨顺,祭祀先祖,确保全家平安健康。现在想想,这个风俗习惯事实上是给那些饥饿的飞禽或家禽供应了一顿美餐。我特别喜欢腊八这天的臊子面,一吃就是几碗,直吃到小肚子滚圆滚圆才罢。

  在这美好的节日里还有一种美食“腊八蒜”,其做法很是简单,但味道却是极好。把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容器里面,倒入醋进行腌制,腌好的蒜瓣通体碧绿,如同翡翠,喝粥吃面的同时就着腊八蒜,那种纯粹的美味如今再难寻到了。每当这时,我都会不自觉地想起儿时奶奶唱的一些歌谣来:“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吃完早饭,外面还是很冷,我只能坐在炕头上听大人们坐在一起拉家常,直到天气变得温煦母亲才允许我跑出去玩,出门时,我得反复确定提上自己的冰瓜。走到村头,玩伴们早已等候在那里,十几个提着冰瓜的孩童聚在一起,甚是热闹。冰瓜是父亲做的,用舌头舔一舔,感觉一股透心的凉渗入心扉,透心凉中又带着一份甜蜜。对于冰瓜冻得瓷实程度,父亲在具体观察之后会做出不同的推断:冻得不牢固,说明那个冬天是个暖冬,来年会大旱;假如冻得牢固,说明来年确定丰收;假如冰面上冻出了突出的疙瘩,则说明那个冬天是寒冬,父亲担忧的是种在地里的冬麦会不会冻死。父亲就是凭这些先祖们传授下来的阅历经验,提前做他的家庭生活打算。

  四十年光景一晃而过,但无论身在家乡还是游走远方,我依旧能记起孩提时过腊八的情景,忆起父母亲曾经赐予我的疼爱和温暖,腊八节也仿佛成了一种对过去生活的温暖记忆。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