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建丰思想文化 大清盛世百花园的艳丽奇葩
  • 时间:2024-03-14
  • 点击:1
  • 来源:甘肃日报

  巩建丰(1673—1748),伏羌(今甘肃省甘谷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六十大寿恩科取士,巩建丰赴西安乡试中举后,又赴北京殿试,两试皆捷,赐进士出身。位于北京成贤街孔庙的康熙五十二年进士提名碑上,刻有“巩建丰,陕西伏羌人。”(当时未设甘肃省,伏羌县隶属陕西省)。巩建丰官至朝议大夫。历任翰林院检讨,云南提督学政,太子弘历侍读学士(乾隆帝老师)。弘历自小甚得祖父康熙与父亲雍正喜爱,为其慎择良师,进行多方面教育。巩建丰荣任太子弘历老师,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国君接班人倾注了心血。巩建丰以“忠诚贯日、气节凌霜、冰壶玉尺”的人品和博大精深的学问,被世人誉为“关西师表”。巩建丰遗世的奏疏、文章和诗词歌赋1200多篇,其精深的治国方略,厚重的教育思想,醉人的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清初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人励精图治,国力达到巅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傲视世界的134年“康、雍、乾盛世”。当时的国土面积达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他1723年即位初,面对康熙晚年的大量积弊,高强度工作,夜以继日地批阅奏章,熬夜通宵是常事。面对此情和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巩建丰奏疏曰:“天下至大,庶务至繁,断非人主一身所能经理,必赖内外臣工协力勚勷然后可以成一道同风之盛。若上有凉德之主而下皆皋夔稷契之臣,则工虞水火佐理有人,政务亦不患不举。若上有尧舜之主而下皆驩兜之辈则耳目股肱无所资藉,政务亦必至于废驰。故人君之道得人为要,而人臣之道以奉职为先,此一定之理也。皇上统临万方虽刻刻有励精图治之念,然必赖内外臣工共矢公忠各殚才力,然后有实政实效及于吏治民生,方可以感天和而赐繁祉。不然则朕虽有勤政之念,岂能事事躬亲办理之也。”皋夔稷契,是舜帝贤臣皋陶、夔、稷和契的并称。驩兜,是尧帝时奸臣。这里是说,皇帝精力有限,岂能事事躬亲决断,用人得当是根本大计。如果用人不当,下皆驩兜之辈奸佞,尧舜在世也枉然。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要广开言路,求贤纳谏若渴,不拘一格,唯才是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用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蔚然成风,造就一支矢志公忠,殚精竭虑的群臣百官队伍,皇帝即可垂衣(安然端坐)而治理好天下。

  巩建丰的奏疏和文章,有一系列精深的选人用人方略:“不以才为人有者天下斯无遗才矣。人主之所以平治者惟在一相而相之所以劻勷者尤在群才。若已有之位冠百僚,群才悉奋进于前矣而犹恐任之非宜也。自古庸臣奸相大率皆忌妒馋佞,故妨贤足病国。论士者无恕词合志与才而品斯上矣,故惟行己有耻者斯能使命不辱也!……”巩建丰关于选人用人的政治思想很丰富,综合其意,是说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是关系国家兴衰的大事,非个人之事。如果百官之位皆能选拔德才最优秀者任职,天下群才必然会纷至沓来,唯恐任用不当。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选拔要深入考察,全面衡量而非一人说了算,怀才不遇者将脱颖而出。世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要知人善任,没有经过验证的能力等于无能。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庇,千里马耕地不如牛,扬长避短,量才安排到适当位置。善任就是授权,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只有授权而无考核,就是弃权,甚至大权旁落,被佞臣玩弄于股掌之间,尾大不掉。官不在多,而在精。冗员繁多,不仅加重百姓负担,办事效率也不会高。才不进者有才之路塞,自古庸臣奸相大都忌妒贤能,所以妨碍贤路足以祸国殃民。

  巩建丰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奏疏,充分展现了其精深的政治才干:“彼治天下国家有九经,何以首得修身乎?人主以身理政,治术即有时可易,而治道则永久不易。治道之垂于永久者,未有不先乎本者也。故由天下国家而约之不过人,人之身可以施之而准也。自文武至今垂之则为经列之则为九,而着举其重者终无以易吾修身之说,凡治理天下国家者不可不知。尝思天地以生万物为心而其所以成始成终者,要唯是仁育而义正。帝工以爱民为念而其所以谋身谋心者,不外乎厚生与正德,此固治天下之全图也,即圣贤之谋国亦然。”“圣王临御万机统率臣庶,必使心无逸欲之萌而后事可理,必使心无二三之滋而后令可行,必使心敦俭慈之本而后用有常度人无携志,此固治天下之要道也。清静为理者事易荒,好大喜功者事易纷,主于敬则难易巨细悉次而就理焉。人有定识而后有定力,游移无定者民难愚,更张无渐者民易疑”。这里是说,君临天下治国理政,方略审时度势有时变化,而治道则终古不变。管理天下国家的是人,人的思想品德好才能管理好。克城以武,堪乱以仁,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大事。德薄而位尊,力小而任重不行。厚德载物,以德治国则民安,民安则国安。居高位者一言千钧,关系国家兴亡的皇权是神圣的,应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执行力需要统一意志和国家权威,皇上统率臣庶,必使其尽忠职守,奉职为先。水广而鱼大,君明而臣忠。明君用人,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其任,不赏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让他升迁,是为了奖励他的功劳。罢免他,是为了惩罚他的过错。两方面交替使用。

  在巩建丰的文章中,对廉政的论述鞭辟入里,发人深省:“朝廷者非清操无以自立,而取士务归得人也。论士者无恕词合志与才而品斯上矣!”“士为四民之首,欲端民俗,先端士习,而士习之端由于豢养之道。”“当官者举念畏天则不欺,不欺则人信而不疑。作事敬君则不慢,不慢则政平而就理。每饮思亲则不贪,不贪则知止而不殆。又曰忠以事上则夙夜匪懈,敬以事长则谄渎不生,廉以律己则苞苴不生,严以御吏则奸慝不作,宽以恤民则下情上达,礼以接贤大夫则闻见广而收启沃之益。”这里是说,朝廷非廉政无以立命,选取官吏务必用人得当。人品决定行为,没有人会信任、重用一个人品欠佳的人。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官员和读书人的言行,代表国家的精神高度和智力水平,要社会风气好,必须先端正士习。士风不好的原因,是有的士被收买。孝子不奉承他的父母,忠臣不谄媚他的国君,忘亲者不能忠君。官员和读书人要心系苍生,胸怀天下,广四方视听,以绝天下之壅蔽。为国之道,食不如信。公信力高的政府,才会有强有力的执行力。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为官者心中若有黎民,造孽时心中若有法度,即可远离诸恶而没有危险。     

  巩建丰对社会的洞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观人心风俗可以知世道。人尚醇厚俗贵勤俭则世道日趋于盛可知,人习巧俐俗习奢侈则世道日趋于衰可知。”“君子以道克为贵,身安为富。何为道克?仁统万善,义超万物,在我充足势位莫并,何贵如之!何为身安?耳聪目明,手恭足重,睟面盎背,不言而喻何安如之!彼徒以爵位为贵,膏粱为富者,亦弗思之甚也。”“自市道之无人与缔,以势者势倾则乖,要以利者利罄则隙甚至翻云覆雨,往往始如胶漆而囟终末不可一朝居者甚哉。”巩建丰以其丰富的政治经验,见微知著地洞悉社情,预见社会发展趋势。人心风俗是社会盛衰的风向标,世人崇尚醇厚,风俗以勤俭为贵,则可知社会正在日益昌盛。世人习惯于虚浮油滑,投机取巧,则可知社会正在衰败。不是职位愈高愈尊贵,而是德高望重,深孚众望,百姓爱戴,才是真正的尊贵。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不是天天美酒佳肴才是富有,身体健康才是真正的富有,失去健康,生活会黯然失色。富不过三代,道德传十代,把美好的品德留给子女,就是教授子女幸福。黄金买不来信用,信用却可以带来黄金。在人际关系市场化的不良社会风气下,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没有友情,以势者势倒则疏,以利者利尽则裂。 唯以心相交,方能久远。

  巩建丰对“礼”的诠释醍醐灌顶,前无古人:“原礼之美而可由者,以礼中自有之和也。夫礼惟出于和斯见先王制礼之善也,不然何以为美而大小咸由哉 ”。“礼之实节者理也。惟无拂乎礼之本然,自能协乎礼之条贯而泛求之不得也。返观率性之初所谓本然者安在乎形式。礼者情也,必能顺夫情之当然方为准于礼之详明,而繁而称不当也。”这里是说,礼之所以美好,是礼中自有和谐之道。礼者理也,理是礼的实质。惟不违背礼之实质,自然会正确梳理各种礼仪而显根本。泛泛追求形式,不得礼之根本。回顾当初直率的人性,安在乎形式?顺应情感的自然表现,方为礼之准则的最好诠释,繁文缛节不应当。

  “改过者迁善之机,迁善者进德之要。人孰无过,最怕刚愎自用,令人不敢劝谕。即有人直言婉道,亦面从心违而不肯改。改过贵有其机圣人,世未有安于有过而可望无过之一日也。贵以自咎之心启其自新之路,悔悟深而克治切固吾之所愿旦暮一遇者也。是非能见其过而内自讼焉,不可过之潜伏易灭也。天下无无过之人,吾犹期天下有寡过之人。”这里是说,世上没有安于有过错而可望在一日内突然没有过错的奇迹。纠正错误的事情不如纠正错误的思想。勇于改正错误是明智。粉饰过错,拒绝批评,是愚蠢。天下没有无过错之人,只能期望过错少。人如果没有改过的转机,安能过错少。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纳言者寡尤之道也,敏行者自修之实也,有容者其德乃大也,能忍者其谋克济也,谦而益谦德盛礼恭虽得若失也,敛之又敛色淡声希以退为进也,体是数者乃藏器待时之君子。”这里是说,泰山不辞土壤,固能成其大;河海不辞细流,固能成其深。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善于接纳并采用先进思想文化和哲学中的精华,是跨越式发展的捷径。要知行合一,心动不如行动,虽然行动不一定成功,但不行动一定不会成功。海纳百川者道德深厚。能忍受各种艰难困苦者谋事能成。能始终如一的不是伪装而是真诚。自我表现者,缺乏自知之明。自我夸耀者,难以长进。收敛再收敛,夹起尾巴做人,具有强者的实力而保持“弱者”的姿态,是以退守的方式稳步前进。实践证明数一数二的优秀人才,是怀才等待机遇的君子。德性以用而见其醇驳,学问以用而见其得失。见过世面的人,明白自己的局限,所以谦以待人。

  “忧患未必生而生于常存优惠之心,安乐未必死而死于溺安乐之心。”“幾者,动之微,有朕兆而无行踪也。人能明于未然,断于临事,自然不为外物牵系,小之进退取舍,大之出处行藏也,往而不得其可哉?”我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生活在忧患中未必能生存,而生于常存忧患之心。安乐未必死,而死于沉溺于安乐的思想。贪图安乐,只会让生命生锈。承平日久,忘记危险是最大的危险。要想和平吗?那就时刻准备战争。巩建丰根据长期的政治经验,警示细微的迹象,是行动在某些方面所引发的反映,有朕兆而无形踪,要见危于无形,见祸于未萌。根据隐微的朕兆进而洞察暗潮涌动,深藏不露,运筹帷幄,静待时机。要待机如山,决机如刀,赴机如潮。事变发生后处变不惊,胸有成竹,迅速决断,自然不为突发事变牵制而被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巩建丰以其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深刻剖析了社会不良气风产生的原因:“风之行也自上而俗之靡也不尽自上。其始也一、二人倡之,既而千百人和之,如水溃堤狂澜肆溢而莫可防遏,虽有勇者卒无所施其力,无他势使之然也”。 “ 乡原既无狂者之志,又无狷者之守,只是阉然媚世故曰德之贼。”这里是说,不少不良社会风气来自官场,但社会上奢靡风俗不完全与官场有关。开始一、二人倡导,然后千百人随波逐流附和,势如江河冲溃堤坝狂澜肆溢而不可阻挡。乡里八面玲珑,遇事无原则地迎合讨好者,既无高远的志向,又无正直的操守,只是一团和气,随波逐流,不得罪人,不伸张正义。由于他是以老好人面目出现,不像那些公开的坏人,所以败坏了道德大家还不觉得,故曰德之贼。有作为的人劈风斩浪而不是随波逐流,懂得示好,但不是无原则地讨好。      

  “盛世身享太平,俗近奢而不自检也至。但恐仓廪既实则懈惰或生,积贮不讲则匮乏不免。所谓礼防于未然而立久安长治之业者正在此时。民而富也,莫不各有其财,即莫不各恃其财。苟观其身财甚裕而问其心则甚谣,是民丰之患。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时则淫,淫则忘善。顾乃习于纵侈醵会宴饮,好乐荒时,虽规模景象顿为改观,固已奢则不孙矣。夫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教其尚哉,祈父恭兄以瑾其趋,敬教劝学以兴其德,比户有可封之习,闾阎无嚣凌之气,一道同风,斯可称芸芸之殷乎。不然逸居无教,上满之患知不免矣!”。在当时大清盛世时期,巩建丰已经预感到,如果富裕后不思进取,贪图奢靡享乐,骄傲懈怠,必然导致衰败,民富之患将不可免。百姓富裕了,莫不各有财富,莫不恃财傲物。一看他们的行头很富裕,而通过交谈深感其思想空虚,道德贫乏。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百姓勤奋则进取,进取则善良。心生安逸则放纵,放纵则忘记善良。看到不少人习惯于骄奢淫逸,凑钱聚会宴饮,荒废时日。已奢侈则不勤俭,由勤奋入奢侈易,由奢侈入勤奋难。要教育他们崇尚品德,户户有可褒奖的道德,平民无嚣张欺凌之气,风清俗美,这才全称得上芸芸众生幸福。不然,生活安逸不受教育,富裕的忧患将不可避免了。民族的惰性会导致国家衰败。                             

  巩建丰精深的教育思想发人深省:“天地之化不翕聚则不能发散,人之为学亦然,故道德深藏者方能有为。以义理养其根本,以经史畅其枝干,故其成才也多。学求日新要时时有生意方得变化之益。富贵骄人者其病犹小,学问骄人者其病实大。宜尚志立品,士品之端方器识为之,器识之远大志趣为之。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只知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作好人,迨功名既得,便志在富贵润身肥家,皆是志不立之病。每见士品卑靡,学术他岐,溺词章则志夺于举业矣,急科名则志汨于富贵矣,株守迂腐则志流于虚寂无用矣,妄谈经济则志陷于放荡无用矣。”这里是说,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君子挟才而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天雨虽大,难润无根之草。孩子的人品就是孩子的命运,不管他学历再高,人品不行,终究会一败涂地。人品大于能力,天佑有心人,地佑有情人,人佑感恩人。世上能做大事者必有大志。哀莫大于心死,事业还没有开始,人生就无趣,动力何在?没有理想,羽翼会退化,会成为意志消沉的社会弃儿。学问以用而见其得失,科学的存在全靠他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就死了。         

  国家不用贤则亡,中国是人才思想产生最早的国家。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大清盛世把科、举制度发挥到了极致。公平公正的科举制度,革除了以往世袭制、察举制、卖官鬻爵和权力的干扰,使得有才华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提高了官员素质,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巩建丰多年奉旨主持科试,“冰壶玉尺”誉满朝野。他提督云南学政时,革除了以往科试的十大弊端,制定了“滇南科试条约”,拔正才举优淘劣,开创了云南人文之盛,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子从政从教。他任满离开云南时,云南学子挥泪追送其至六百里外澜沧江头,在悬崖上锲“壁立万仞”四人个大字留念。滇人曰:“我巩太宗师,可仰止百世,与山水俱长矣!”巩建丰遗世的300多首诗才华横溢,脍炙人口。其中为国选才的一系列科试诗情真意切,荡气回肠。《云南科试》一诗云:“天末人文宠上台,百年风气自今开。龙腾莘海波翻浪,鲲化沧江浪击雷。果是明珠终照耀,莫愁和壁竟尘埃。诸生尚贾宗君勇,万里乘风亦快哉。”这首诗人在云南主持科考有感而发的诗,读来令人热血沸腾:看到云南百年未有人文之盛令人欢欣鼓舞,莘莘学子如大浪滔天的澜沧江中的鲲鱼,将变化为腾飞高远的大鹏鸟。如果是夜明珠,終将会发光照耀。莫愁天下所共传宝和氏璧竟然如尘埃。

  《澜沧江谒武侯祠》一诗,诗人在诸葛亮南征的古战场澜沧江畔触景生情,感悟诸葛亮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干:“先生心事志伊周,秉钺南征独运筹。泸水曾经冲漳渡,澜津何惜架空浮。蛮烟扫净无全局,化雨施来度几秋。赢得江边遗庙在,荒苔犹见旧风流。”诸葛亮一心要像商伊尹和周公旦那样,辅佐蜀汉一统天下。挥师南征运筹帷幄,冲过怒江和瘴气蔽日的亚热带森林,架设浮桥渡过澜沧江。南征获胜后,采取怀柔政策收伏人心,使南方太平了好多年。

  诗人途经四川所写的《泊舟野滩雷雨大作》一诗气势磅礴:“野渡收帆遇急流,篙师乍起缆船头。雷车挟电摇渔火,雨脚乘风撼舵楼。声潇四山惊客梦,势倾三峡动猿愁。晓看峦翠如新沐,万顷波回拍岸浮。”

  《官道采风》一诗明白如话,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位勤劳可爱的农家女形象:“妇馌夫耕夏日长,女儿栽稻傍爹娘。高揎两袖涂双足,沐雨梳风当晓妆。”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农家女不同于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以勤劳为美,“沐雨梳风当晓妆”。

秦岭感怀

万水朝宗万国同,安澜那仗铸金功。

牧童不晓沉浮事,牛背横吹一笛风。

黔途遇雪

黔云低处色寒茫,腊里梅花带雪稥。

云山积素迷孤鹤,烟树凝华艳冷梅。

漠漠桑田万树烟,月明鸡犬带云眠。

竹枝影里疏灯照,羌鼓声中淡月流。

山杏花

舒苞稥雨足,绽蕊协风催。

嫩蕊疑雪清,清香欲妒梅。

细风容妩媚,斜日影徘徊。

雨过含姿润,云停惹态香。

满城风雨近重阳

满城风雨近重阳,寂寞黄花独自芳。

风吹寒叶谁飘荡,雨滴芳心自敛光。

烈霜夜下颜皆醉,寒露晓凝色倍妍。

老干低垂寒露结,柔心暗损薄云凉。

云南道上急雨

雷声乍轰排空谷,雨势平倾涨急流。

一洗千林将悴叶,全浇三伏半蔫花。

天外飞虹随日落,波间泛鹢接云平。

宿雾全收渔艇稳,晴烟半抹马蹄轻。

巡视途中

自奉简书远,葵心向日倾。

不饮盗泉水,求贤心若渴。

经窄林遮日,山深峡吼风。

树远炊烟淡,村孤人语幽。

佳城何郁郁,一望冻云平。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深受雍正帝器重的巩建丰以头晕目眩为由,奏请“归田事亲”,经多次奏请未获准,最后洒泪陈情,才予允准,但未定准期。一日御宴群臣,雍正帝出一字联让巩建丰应对:“十口心‘思’,思父思乡思妻子”。雍正之意,是以‘思’字由十、口、心三字组成为由头,试探巩建丰去留的实情。巩建丰借其联中体察思归之由,当即起身叩谢对曰:“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以‘谢’字由寸、身、言三字组成为由头,谢雍正帝体察思归之情。雍正帝感其才思敏捷,应对绝妙,不便再托词挽留,准许辞官归故里。巩建丰辞官回乡后,以教学著书为务,以灌园吟诗为乐。他在甘谷县城文庙建东、西两坊,教授生徒数百人,还常应邀到秦州书院讲学,在他的门下出了不少颇有影响的学者。巩建丰一生著书甚丰,著有《朱圉山人集》十二卷(巩建丰晚年自称朱圉山人)《蜀滇采风集》《日省录》《归田集》《一轩小草并清吟》《静虚南北览胜》等一系列著作。   

  在甘肃省甘谷县的巩建丰纪念馆里,清代最后一位皇帝傅仪的弟弟傅杰,亲笔题写的“巩建丰纪念馆”六个烫金大字,高挂在纪念馆大门上。纪念馆内悬挂着清代名士敬赠的匾额“关西师表”“忠诚贯日”“气节凌霜”“冰壶玉尺”……表达了朝野对这位一代纯儒的无比敬仰。由巩维祥、巩亮和巩芳编译,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巩建丰文选》深受读者好评。此书2022年荣誉入选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农家书屋”发行书,向全省发行。

  本文作者

  巩维祥(甘肃省甘谷县广播电视台原台长)

  巩亮(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

  巩芳(兰州市第六十六中学教师)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