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8-04
- 点击:0
- 来源:兰州日报
盛夏金城,甘肃省第六届中学生运动会在兰州激情开幕。这场全省青少年体育的顶级盛会,以“强健少年体魄,绽放青春光彩”为主题,以“青春无畏,逐梦陇原”“运动点燃激情,青春绽放未来”“团结奋进,文明育人,共创体育强省”为口号,汇聚了全省14个市州、兰州新区和省教育厅直属学校的16个代表团、219支代表队、3600名运动员、教练员和领队展开力量、勇气与智慧的角逐。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宴,更是一次青春风采的展示、体育精神的弘扬与教育成果的检验。
本届中运会共设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游泳、围棋、跳绳、网球12个大项,116个小项,为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
赛场上,亮点频出,高潮迭起。运动小将们在比赛中展现出了极高的竞技水平,多项纪录被打破。在田径赛场上,发令枪响,运动员如离弦之箭,全力冲刺,汗水浸湿了后背,却浇不灭他们对胜利的渴望。球类赛场上,运动员们默契配合,巧妙传球,每一次得分都引来观众的欢呼与掌声。在武术与健美操比赛中,选手们身姿矫健,动作流畅,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完美融合,赢得了阵阵喝彩。围棋赛场上,智慧无声碰撞,意志默默交锋,少年棋手们以专注与坚韧诠释围棋的千年魅力。泳池中,水花四溅,运动员们劈波斩浪,速度与力量的比拼令人赞叹不已。
运动员们在展现出高超的体育竞技水平的同时,也诠释了奋勇拼搏、团结互助、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篮球比赛中,球员们积极拼抢篮板,默契配合,不气馁、不放弃,即使比分落后也绝不轻言失败,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队力量一次次扳平比分,将比赛悬念留到最后一刻。足球场上,少年们奔跑不息,传球、射门,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对胜利的渴望,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足球运动的真谛——团队、拼搏与坚持。排球比赛中,队员们相互鼓励,每一次精彩的扣杀和救球都彰显出团队间的默契与协作。在比赛中,无论胜负,运动员们都保持着良好的体育道德,尊重对手、尊重裁判,赛后相互握手致意,展现出新时代甘肃青少年的文明素养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赛场秩序井然,背后是专业裁判组的坚实保障。大赛从全省各大高校和专业体育机构抽调各项目裁判员共606人,他们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裁,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保障。每一次精准的判罚,都赢得了运动员和观众的尊重与信任,确保了赛事在公正的环境中进行。
兰州市作为承办城市,为本届省中运会的成功举办付出了巨大努力,赛事组织服务工作堪称一流。各承办单位精心筹备,从比赛场馆的筹备与维护,到赛事流程的安排与协调,都做到了细致入微。同时,紧盯比赛场馆、人员、住宿、交通、消防、食品、医疗等关键领域安全要求,保障中运会顺利举办。
兰州奥体中心等多个比赛场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为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比赛条件。各承办学校为运动员提供了舒适的住宿、营养的餐饮和便捷的生活服务,让他们在紧张的比赛之余,感受到家的温暖。
赛场内外,213名志愿者的身影如春风般穿梭,成为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赛场引导、赛事辅助,还是后勤保障,都能看到他们忙碌而又坚定的身影。他们用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为赛事注入温暖底色,传递着兰州的热情与友好,赢得了各方的赞誉。在比赛现场和运动员驻地,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和齐全的医疗设备,医疗保障团队时刻待命,及时处理比赛中可能出现的伤病情况,为运动员的健康保驾护航。后勤保障人员则默默扎根幕后,从场地消杀到物资补给,从设备调试到环境维护,用万千细节筑牢赛事的基石。
甘肃省第六届中学生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省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舞台,更是一次青春梦想与体育精神的精彩绽放。少年们的出色表现,赛场内外的全情投入,为我省的体育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推动着体教融合不断深入发展,向着共创体育强省的目标大步迈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见习记者 程旋旋 秦文玉
团结拼搏 以实力诠释体育精神
武术比赛中,酒泉队女子对练项目。
黄河奔涌,见证着青春的力量。甘肃省第六届中学生运动会的赛场上,219支代表队、3600名运动员、教练员、领队,以汗水为墨、以拼搏为笔,在12个竞技项目中书写陇原少年的奋进华章。
赛场上,运动员们身姿矫健,上演着一场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他们的每一次跃动都凝聚着汗水与坚持,每一次呼吸都饱含对胜利的渴望。这场历时13天的体育盛会,不仅见证了全省中学生体育竞技水平的跨越式提升,更以无数动人的瞬间诠释了新时代陇原少年永不言弃、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
竞技成绩新突破 闪耀赛场创纪录
“28.50秒!”
8月1日,兰州奥体中心游泳馆内掌声雷动,兰州队选手冯欣淼在女子5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28.50秒的成绩刷新了该项目的赛事纪录,将原纪录32.57秒大幅提升近4秒。这一激动人心的瞬间,成为本届甘肃省中学生运动会上青少年体育竞技水平跨越式提升的生动注脚。
游泳项目比赛首日,选手们便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兰州、平凉、陇南三队选手合力创造14次破纪录的佳绩。“这不仅是个别选手的突破,更折射出全省中学生体育竞技水平的整体跃升。”本次中运会竞赛筹备组张凯智表示。
在这场全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中学生体育赛事中,3600名运动员、领队及教练奔赴兰州奥体中心、兰州二中雁滩分校、城关区文璟学校、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兰州市体校5大赛点,完成12个大项、116个小项的激烈角逐,用汗水和激情书写着“更高更快更强”的青春答卷。参赛人数创下历届新高的背后,是陇原少年体育素养的全面跃升,更是甘肃校园体育蓬勃发展的鲜活注脚。
竞技水平的提升首先体现在参赛队伍的专业度上。赛场上,不少选手拥有全国性、省级大赛参赛经历:兰州围棋队8名队员全员达到六段水准,历经层层选拔与假期特训的汗水早已融入落子的从容;羽毛球小将罗亦可、蒲炎梓、柴轶等曾多次征战省级赛事,决赛中上演的逆转好戏尽显大赛历练出的心理素质。这些专业选手的加入,不仅提升了赛事观赏性,更带动了整体竞技水平的水涨船高。
技术的精进,让对抗更精彩。篮球项目裁判长曹明坦言:“如今的中学生球员,攻防转换节奏更快,身体对抗更激烈,技术特点鲜明,对规则的理解和运用也更为成熟。”在男篮决赛中,兰州队与酒泉队上演巅峰对决,双方交替领先至最后一刻,两队行云流水的团队配合与精准的外线投射,展现出媲美专业赛事的技术水准。
羽毛球赛场的进步同样可圈可点。相较于2019年第四届中运会,本届赛事参赛队伍从15支增至16支,运动员人数从170人增至203人,增幅近20%,单项赛中除女双、混双报满30对外,其余项目均满额32人(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心理素质,以及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的专业水平,都呈现向好发展的态势。”羽毛球赛事裁判长赵薇表示,校园体育与社会力量的结合,让青少年羽毛球运动迎来专业化发展的黄金期。
武术赛场上,则展现出地域特色与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兰州队稳步领跑的同时,天水队在女子南拳、男子剑术项目中崭露头角,临夏州选手在男子太极剑赛场惊艳亮相,陇南队的对练项目更是凭借默契配合斩获高分,形成多点开花的喜人局面。而首次进入省中运会的网球项目,吸引了全省10支队伍57名选手参赛,黄色小球划出的优美弧线,预示着甘肃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广阔前景。
精神面貌展风采 拼搏团结不言弃
运动会不仅是竞技成绩的比拼,更是体育精神的展现。在赛场上,运动员们顽强拼搏、团结互助、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体育道德风尚。
面对比赛,他们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全力以赴,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从不轻言放弃,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奥林匹克精神。
在篮球决赛中,兰州队与酒泉队激烈对决。两队队员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每一次进攻和防守都倾尽全力。尽管受伤,但酒泉队的队员仍带伤上场,坚持完成比赛,用坚韧和毅力赢得了对手、裁判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网球场上,参赛选手们同样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不畏强手,敢于挑战,即使面对实力悬殊的对手,也毫不退缩,全力以赴;即使汗水早已浸透赛服,阳光下的挥拍却一次比一次坚定。
赛前友好握手,赛后握手致谢,本届中运会上,赛场上的礼仪,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7月26日首个比赛日开始,每一场篮球赛场终场哨响,队员们都会手拉手向现场裁判鞠躬致谢;羽毛球赛场上,双方隔着球网颔首微笑握手,仿佛在说“全力以赴,请赐教”。
赛场不仅是竞技的擂台,更是友谊成长的沃土。在采访中,有这样一段友谊让人感受到了少年们的纯粹与热忱。临夏州男篮的赵昌博和兰州新区队的胡尚明,早在年初的篮球训练营里就结为了好友。尽管此次中运会代表不同城市征战,却早已许下暖心约定:“拼尽全力,无论胜负都要交换球衣。”
上一秒赛场上“厮杀”,下一秒场下切磋的好友。两位羽毛球小将——兰州队的罗亦可和省教育厅直属队的蒲炎梓,既是队友,也是对手。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球技,赛场上,他们认真对待每一次挥拍,赛后,无论胜负,他们都会相视一笑,互相鼓励,共同提高。
在游泳比赛颁奖仪式前的候场区,即将步入大学的兰州队选手晁潇飞望着身旁明年高考的平凉队选手侯棕薷,笑着说:“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同场参加省中运会了,但这份并肩冲刺的记忆,肯定会记很久。”原来,侯棕薷与晁潇飞是2022年省游泳锦标赛上结识的好友。两人相视一笑的瞬间,成了赛场另一道亮眼的风景。
竞技的锋芒与友谊的温度,在此刻交织成青春最动人的乐章。这种在竞技中收获的友谊,在挑战中共同成长的精神,正是体育给予青少年的宝贵财富。
兰州军团竞实力 毅勇前行创佳绩
作为本届省中运会的东道主,主场作战的兰州健儿奋勇拼搏,以“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为目标,深刻诠释“强健少年体魄,绽放青春光彩”的赛事内核,用实际行动展现兰州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的成果。
本届省中运会,兰州市共派出265名运动员、领队、教练员参加了所有项目的角逐,从前期的选拔、组队、集训、备战到参赛,兰州市代表队上下一心,全力以赴,力争佳绩。
在赛场上,兰州市代表队展现了出色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多个项目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赢得了观众和对手的广泛赞誉。无论是赛场上的激烈对抗,还是场下的友好交流,兰州市代表队的健儿们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体育精神的真谛。
在兰州市代表队的出色表现中,不乏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在篮球比赛中,兰州队凭借团队配合和顽强拼搏,最终险胜酒泉队夺得冠军,展现了团队的力量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实现了“把精彩留在奥体、把冠军留在兰州”的赛前誓言。
“半决赛和决赛时,大家水平相差无几,拼的就是那一两分的韧劲。兰州队也将继续努力,争取下届把冠军都留在兰州。”羽毛球队教练王潇凯的话道出了本届中运会羽毛球赛事的激烈。凭借着这份韧劲,10名羽毛球小将表现尤为突出,共收获男双和混双2枚金牌,男团、女团、男单、男双4枚银牌、男单和女单2枚铜牌,以8枚奖牌的总数位居羽毛球比赛奖牌榜第一。
在刀光剑影与拳风劲舞交织的武术赛场上,兰州队堪称“梦之队”,在全部20块金牌的角逐中,以绝对优势斩获14金,成为本届赛事当之无愧的焦点。
女子棍术比赛中,14岁的杨瑜婕最后登场,她自信满满,每一招都打得刚劲有力、风格突出,最终以8.060分的高分夺冠,比第二名高出1.507分。“每一场比赛,都需全力以赴。”这位从小就觉得“武术很酷”的姑娘,对刀棍项目有着执着的热爱。“武术带给我自信,让我强身健体,更能在赛场展现自我。”
碧波池内,捷报频传。兰州队选手展现出强大实力,首日强势斩获3枚金牌。在女子50米自由泳决赛中,冯欣淼以28.50秒的优异成绩夺冠并打破赛事纪录,队友李籽颖(28.59秒)、梁矾予(29.72秒)紧随其后,分获二、三名。男子50米自由泳决赛中,兰州队于子峰以26.31秒获得银牌。继女子50米自由泳破纪录夺冠后,兰州小将冯欣淼在100米蛙泳项目中再次刷新赛会纪录,以1分20秒48的成绩强势摘金。另一边的跳绳赛场,跳绳健儿们身姿轻盈,动作敏捷,在赛场上穿梭跳跃。他们的每一次挥绳都凝聚着辛勤的训练与不懈的努力。“兰州队伏燕芝,102.3分!”当女子花样组的成绩播报划破赛场,观众席瞬间炸开一片惊呼。作为女子花样组第二个登场、兰州队第一个登场的选手,伏燕芝的绳影如彩蝶翻飞,刚柔并济的动作让全场沸腾。
“特别开心、特别激动,这次是我参加跳绳比赛以来,花样比赛表现最好的一次。”伏燕芝开心地说道,自团队十人八字跳创下历史最佳时,自己就浑身是劲儿,看到队友郝国泽拿下男子花样冠军,房雨轩包揽30秒双摇和1分钟并脚跳金牌后,更是铆足了劲要跟上节奏。正是每一个队员都铆足劲,兰州队在跳绳项目中收获三金一银五铜的好成绩。
网球、排球、乒乓球,田径、围棋、健美操,每一位兰州健儿都在各自的赛场上用汗水浇灌着胜利的果实。肯吃苦、肯拼搏,是兰州健儿们共有的精神特质。正如他们在省中运会出征仪式上所说的——用最饱满的热情投入比赛,不负期望、奋勇拼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文/图
同心协力 以责任筑牢赛事保障
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场地清理工作
黄河之畔风正劲,少年意气贯长虹。甘肃省第六届中学生运动会于7月26日在兰州燃情开赛,12个竞赛项目相继拉开战幕,青春的活力在盛夏赛场尽情迸发。
赛场上,运动员们每一次冲刺都裹挟着不服输的倔强,每一次起跳都承载着对热爱的执着,汗水滴落跑道,浇灌着逐梦的种子。裁判席前,裁判员们目光如炬,纸笔间的每一次记录都凝聚着专业与公正,不辜负少年们的每一分拼搏、每一滴汗水。赛场内外,志愿者的身影如春风般穿梭,微笑指引方向,快速传递物资,用细致服务为赛事注入温暖底色。医疗站点旁,医护人员始终严阵以待。后勤保障人员则默默扎根幕后,从场地消杀到物资补给,从设备调试到环境维护,用万千细节筑牢赛事的基石。
黄河奔涌见证青春朝气,兰山叠翠映照少年锋芒。这场在母亲河畔奏响的青春乐章,正因为每一个参与者的全力以赴,愈发激昂动人。
青春力量集结 志愿服务有标准
志愿者,如璀璨星光,是赛事顺利举办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力量。在甘肃省第六届中学生运动会的舞台上,213名来自各大院校的志愿者,身着“志愿蓝”,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服务,成为了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展示着兰州这座城市的良好形象。
为了确保赛事顺利、圆满、精彩举办,团市委、市教育局早在5月初便全面启动了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他们秉持着严格选拔的原则,从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等多所院校中,精心挑选出了213名优秀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在赛事期间承担物资分发、参赛引导、竞赛辅助、赛场补给、颁奖礼仪、应急保障等多项重要服务,为赛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7月24日,各市州代表队陆续抵达兰州。此时,志愿者也开始忙碌起来。记者在承担多项赛事保障任务的甘肃嘉威中学看到,一群身着“志愿蓝”的志愿者热情地为运动员提供搬运行李、道路指引、信息登记、办理入住等一站式服务。志愿者马芳芳介绍说:“从引导到登记,每个环节都经过了提前规划,就是为了确保运动员能顺利入住,保障整个流程高效顺畅。”他们的周到服务,让远道而来的运动员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7月26日,比赛正式打响。在兰州奥体中心室外篮球场,志愿者早早地将运动员送到比赛场地后,并没有选择离开。他们静静地守在场地一旁,密切关注着赛场情况,随时准备提供帮助。来自甘肃政法大学的大一学生杨婧就是其中一员。她介绍说:“我前期主要负责对接参赛市州教练,及时传达工作动态。比赛开始后,就转向带队运动员乘车,并及时为运动员提供帮助。”和杨婧一样,甘肃政法大学共有50名大学生参与到了此次中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中,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者的奉献精神。
7月27日,跳绳比赛现场,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的志愿者杜伟杰忙得不可开交,脸上却洋溢着骄傲的笑容。他兴奋地说:“6月在家看到志愿者招募信息就报名了。”他先后参加了市里、学校组织的多次志愿培训。通过这些培训,他深刻感受到赛事筹备的周密性,专业的场地设施和细致的志愿服务,让每位选手都能在赛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
为了让志愿者能够更好地服务赛事,团市委、市教育局于7月中旬至下旬,分三个阶段组织开展了志愿者专项培训。培训内容紧密围绕赛事需求,涵盖了省中运会概况、岗位职责与规范、服务礼仪、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针对性的培训,志愿者进一步明确了服务标准,提升了服务技能,强化了责任担当与服务意识。
从培训课堂走向赛事一线,从熟悉流程到实战服务,这213名志愿者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全力以赴地投身到赛事服务保障工作中。他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紧紧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为赛事的顺利进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让“志愿蓝”在赛场上闪耀出光芒。
科学规划先行 后勤保障获盛赞
安全是赛事顺利举办的核心。为确保赛事安全顺畅进行,根据不同赛事、场地、环境等综合因素,比赛前期组委会科学规划赛程。据篮球竞赛项目组联络员何春珍介绍,赛事前期已完成多项筹备工作。每日比赛分为上午与下午两个时段,巧妙避开午间高温峰值,最大限度保障运动员健康。“针对奥体中心羽毛球项目,竞赛训练组联合技术专家、裁判长进行了专项实地勘察。重点检查场地尺寸、平整度、照明及功能区标识,场地按竞赛要求验收达标。”羽毛球竞赛项目组联络员车延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7月25日,提前适应场地后,兰州新区队男子篮球教练李继修对奥体中心的场地赞不绝口。“这里的场地条件太棒了,无论是地板的弹性、还是摩擦力,都无可挑剔。这种专业的场地能让球员们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减少受伤的风险,而且场馆的计分系统也十分先进。”言语间,满是对场地的高度认可。
赛事的顺利推进少不了后勤保障人员的辛勤付出。作为此次运动会的重要保障单位,甘肃嘉威中学承担了田径、羽毛球、篮球、游泳、网球5个项目共1530名运动员的食宿任务。该校党总支副书记王行高介绍,为高质量完成保障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保障领导小组,抽调专业人员分类推进各项服务。在住宿方面,学校提前清空学生宿舍物品,全面检修设备设施,运动员宿舍按五人一间标准配置,配备独立卫生间并24小时供应热水,充分满足运动员居住需求。
饮食保障同样精心筹备。学校从酒店和高校招募8名高水平烹饪大师及管理人员加入保障团队,结合青少年运动需求制定科学食谱,提供自助餐服务。“最高峰时需保障800多人同时用餐,我们通过食堂区域划分,引导各代表队分区就餐,避免拥挤。”王行高说。
学校的用心得到了运动员、领队的热烈回应。24日办理入住的酒泉市代表队的运动员毛俊翔大方地分享道:“第一次参加全省的中学生运动会,既紧张又期待。驻地环境整洁舒适,工作人员热情周到,让我迅速卸下路途中的疲惫,接下来要好好调整状态,争取在赛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
临夏代表队篮球领队肖经云更是对赛事保障给出高度评价:赛事的组织接待、场地的布置各方面都非常好。尽管住的是学生宿舍,但是卫生条件、餐饮标准都很用心,良好的后勤保障,让我们无后顾之忧,全力以赴地投入比赛中。
绿色通道护航 医疗保障全天候
在省中运会紧张激烈的赛场外,各项保障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宛如一张细密而坚实的大网,全方位守护着赛事的顺利进行和运动员们的安全。
其中,医疗团队宛如赛场外的“生命卫士”,时刻坚守岗位。他们配备了一应俱全的急救设备,每一件都摆放整齐,准备随时投入战斗。省中运会医疗保障组组长、兰州市外国语学校教师朱红芳介绍道:“省中运会期间,兰州市精心制定了大赛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还专门成立了赛事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目标明确且坚定,就是要确保赛事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处置,让所有伤病员都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绝不能出现延误治疗和医疗服务不到位的情况。”在7月25日至8月6日赛事期间,兰州二中、嘉威中学、兰州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和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均设立了医务室。这些医务室就像一座座温暖的健康堡垒,为参赛学生住宿场地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服务,同时肩负着现场突发急症患者的急救重任。此外,城关区卫健局、七里河区卫健局、兰州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委抽调了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和性能优良的救护车,按照赛事安排在比赛现场严阵以待,负责赛事医疗保障工作。
7月29日,记者在篮球比赛半决赛现场看到了那令人暖心的一幕:救护车停在比赛场地一旁,随时准备发动行驶,医生和护士们身姿挺拔,紧紧盯着赛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危险的瞬间,为运动员的生命健康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来自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病科的男护士李炳玉,在比赛中场时间迅速行动起来,为受伤的运动员紧急按摩、涂抹药膏。他的手法娴熟而轻柔,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运动员的关怀。简单处理后,运动员连声道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李炳玉对救治工作流程了如指掌,他坚定地说:“我们的标准是‘一医、一护、一救护车’,三人一小组,在赛事期间全方位保障运动员的生命健康。一旦遇到紧急伤病且现场不能处理时,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就近的省中心医院、兰大一院、兰大二院、市一院、市二院等大赛活动定点救治医院,及时开通救治绿色通道,并且预备一定数量的床位,确保人员突发疾病的救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赛场之外,除了医护人员的严阵以待,甘肃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守护者,时刻留意着场内外,以专业的素养筑牢赛事安全的根基。甘肃蓝天救援队队员王纯钢和他的伙伴们,每天分散在不同场地,开展赛事保障、人员疏散、意外受伤处理以及紧急情况院前急救辅助等工作,为赛事的顺利进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些默默付出的保障人员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为省中运会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全天候护航运动员们的平安健康,保障赛事圆满、顺利地进行。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宝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