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2-02-18
- 点击:1436
- 来源:甘肃日报
蔡文浩
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明确指出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现路径、方式和工作重点,完整、准确理解其本质内涵,对开展经济工作有重要意义。
省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统筹经济与生态,统筹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与安全,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先机主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这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盯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基本方面,按照“三新一高”导向,对富民兴陇、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系统谋划。
“四强”行动明确指出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现路径、方式和工作重点。完整、准确理解“四强”行动的本质内涵,领会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意图,对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部署,实现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四强”行动是按照系统思维谋划的经济社会发展行动,四个行动既有分别实施的独立性,又有彼此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整体性。“四强”行动的独立性,是每个行动都具有各自的目标要求、实施过程和结果呈现。然而在制定具体行动方案时,把四个行动看作一个整体,使每个行动彼此之间相互支撑、促进,必能获得1+1>2的系统效应。
强工业行动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而是要着眼于加速我省工业化进程。强工业的切入点是强产业。强产业必须守牢原有产业基础,发展现代新兴产业,切不可出现传统产业被淘汰、新兴产业未发展,出现产业真空现象。因此,促使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实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专项行动,谋划一批符合甘肃要素禀赋和具有比较优势的百亿千亿元产业集群,是强工业行动的主要内容。
除了强产业,实施强工业行动还应把握加速我省工业化进程的系统谋划。我省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然经济观念经过长期的积累已经形成一定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急需通过工业化的进程引领我省全面现代化。工业化的本质是一个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过程,既有产业升级和发展的过程,更是全社会各部门的工作方式向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由自然经济观念向商品经济观念全面转变的过程。认识不到这一点,只重视产业体系建设,会使强工业行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强工业行动的内容,包括了农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发展,乃至政府治理体系的工业化。除了设施设备等硬件的工业化要求外,还应谋划标准化、组织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流程再造的软件要求。
强科技行动的实质是强科技第一推动力。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是“三新一高”的必然要求。作为第一推动力的强科技行动必然要与其他三强行动相融合,才能促进工业化进程加速,带动强省会、强县域的行动。反之,工业强省会强和县域强,也必定带动基础科学研究和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科技人才的集聚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省会强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强,县域强的标志之一是产业特色突出。这些既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创新成果,也离不开企业家们的科技成果转化。在我省以往科技工作的实践中,往往比较注重对科学研究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对科技成果的市场支持重视不足。其原因一是我省的企业家群体数量偏小,缺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主体;二是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研成果少,符合市场需求的民生科技成果也偏少。因此,要牢牢抓住科技工作者这个科研创新群体和企业家这个科研成果转化主体,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将重大项目的科研攻关与遍地开花的民生科技结合起来,使科研创新活动真正成为全面推动我省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的推动力。
四强行动的整体性,同样决定了它的边界性。甘肃省的四大功能定位是: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战略通道和开放枢纽。这些功能决定着四强行动的主要内容和行动的重点领域,明确了四强行动的核心目标,即更好地发挥甘肃的这四大功能。
省会兰州市,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很强的生产要素集聚、经济辐射、科技外溢和行政影响的能力。在四强行动中,强工业是引领,强科技是动力,强省会是手段,强县域是基础。因此,要把强省会作为四强行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将其余三强行动植入到强省会行动之中,率先在兰州迅速开展,在推进过程中同时起到强省会的作用。
强省会,要倾力提高中心城市的“五力”,即要素集聚力、经济外溢力、文化传播力、治理示范力和政治影响力。
提高兰州市、兰州新区的要素集聚力,一是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补交通、给排水供电供气管道陈旧老化等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更要在城市规划、旧城改造、智慧城市、宜居城市等建设方面适度超前,使之成为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先行示范区;二是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再造优化政府的各类组织机构和行政审批流程,消除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信息化、公开化、社会化的要求实施各类政府机关办事流程再造,提高各类事项的办事效率;三是要大力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推行社区商业、社区养老幼儿园等生活便利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舒心的教育医疗和生活服务,提高人口集聚度;四是要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上破除官本位,使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和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劳动者得到尊重。五是要将兰州旧城区与新区之间的区域尽快实现城市化,使兰州市与新区不仅有交通连接,而且有中心城市的连通感。
兰州市的经济外溢力,是要发挥中心城市各类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辐射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一是要提高兰州市的投资强度和投资效率,扩大投资乘数效应,在省会城市紧缺的土地资源上算好账,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投入产出比;二是要在产业链上掌握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以一体化战略延伸产业链;三是要发挥企业家的统筹谋划作用,通过并购、联盟、参股等方式,发展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四是要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按照高质量、可持续、惠民生的要求,发展一批“小而美”的中小微企业,改善兰州市的经济生态;五是要打造兰州X小时经济圈,发展以兰州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增大兰州市的经济体量。
兰州市的文化传播力,不仅在于传播陇右传统文化,更在于将兰州市率先工业化的工业文化和现代文明向外传播。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市的发展受到空前重视,大江南北支援建设的人流源源不断汇集兰州,使兰州市的文化较我省其他地区更具多元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兰州市众多从东北、华北地区迁入的大型国有企业,有“三老四严”的文化传统;众多从上海支援而来的商业企业,有现代商品文化的传承;兰州市的卫生医疗和教育系统中,在改革开放前集聚了大量来自长江三角洲、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华南地区的人才,这些都是兰州市文化特质的来源。在强省会行动中,兰州市要重视工业化的文化建设,处理好继承与发扬、保留与创新的关系,以现代文明城市的法治化社会、信用社会的要求,传播省会城市的城市文化。
兰州作为省会城市,在行政管理、社会治理等方面探索积累的经验,都会对省内其他地区产生示范效应。为此,提高兰州市的治理水平,是强省会行动中的重要内容。兰州市是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省直机关、主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省属大型国有企业的总部均坐落在兰州。兰州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高效廉洁的执政作风、节俭勤政的工作方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政治影响力的作用。兰州市要以创建学习型政府为抓手,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消除“四风”危害,对党建高度重视,对干部知人善任,对部门消冗除疴,对群众公平正义,这些都是强省会行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作者为兰州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