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中国农民丰收节】鲜薯飘香稳增收
  • 时间:2022-09-23
  • 点击:732
  • 来源:新甘肃

  金秋九月,定西市安定区近百万亩马铃薯陆续成熟,进入最佳采收季。

  走进安定区鲁家沟镇太平村的千亩水肥一体化马铃薯种植基地,随着阵阵机械轰鸣,一个个硕大饱满、个头匀称的“金蛋蛋”破土而出,村民们忙着采拾、分拣、装车,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收获装袋的马铃薯。

  安定区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培育的马铃薯个头大、皮薄质嫩、淀粉含量高、贮存期长,优良的品质使这里的马铃薯备受市场青睐,也荣膺“马铃薯之乡”“中国薯都”的美誉。

  “这几天,已经卖出去了600多吨马铃薯,外地的订单源源不断。”定西聚鑫牧草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聚东高兴地说,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按目前的市场价1亩收入4800元左右。

  李聚东是土生土长的安定人,从小爱吃洋芋,长大了种洋芋,也种出了名堂。2013年,他与弟弟李旭东创办了定西聚鑫牧草农民专业合作社,从起初5户村民入社到现在100多户村民参与,从“靠天吃饭、大水漫灌”到“水肥一体、精准滴灌”,他将一颗定西土豆做得风生水起,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

  又是一年丰收季,薯农心里乐开花。本组图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吴维娜

  “这几年我家的马铃薯产量翻番,得益于水肥一体化和优良脱毒种薯。”李聚东自豪地说,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基地不仅实现了节地、节肥、节水,连人工也省了一半,自动化、精准化、集约化、科技化的种植技术让这片黄土地正在悄然“换装”。

  近年来,安定区通过引洮工程把水引到了山区,整治撂荒地和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引水上山,还使滴灌技术得以应用,旱塬变成水浇地,撂荒地成致富田。

  每年的马铃薯种植和收获两季是村民张林、南菊夫妇最忙碌的日子。“我们家28.6亩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每年租费1.43万元,我们在合作社打零工,趁着农忙干满六个月,一年收入5万多。”定西聚鑫牧草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人员南菊说。

机械化收获马铃薯现场。

  “村民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反过来给合作社打工,既有租费收入又挣了工钱,一举两得。”太平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巨骐表示,马铃薯种植不断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给乡亲们创造了就业岗位,腰包鼓了、日子好了,乡亲们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像聚鑫这样“龙头+农户”带动经济发展的马铃薯种植企业,安定区还有很多。今年,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84.4万亩,总产量预计约180万吨,产值可达50亿元。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通讯员吴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