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07-01
- 点击:0
- 来源:嘉峪关日报
据嘉峪关日报报道 “新技术、新设备广泛渗透到作业区各道工序后,矿山的生产效率、安全质量大幅提升。”14年的井下作业,周国柱见证了镜铁山矿技术蝶变的点点滴滴。
自打进入桦树沟矿区深孔班,周国柱的身份再没有变化过。掘进、中深孔、爆破、采矿,道道工序、环环操作,哪儿变了、变成啥样、好不好使,周国柱都深谙于心。
镜铁山矿,是酒钢(集团)公司的主要铁料基地,几代酒钢人接续奋斗,锻造了成熟的工艺操作流程。然而,成熟的工艺操作并不代表生产效率、安全系数的与日俱增。
14年前,佩戴纱布口罩、泡在岩粉烟中、浸在高湿环境是作业常态。14年后,在高压水枪和雾化设备的作用下,“岩粉”缭绕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再也听不到哪个员工患上了“尘肺病”“风湿病”!
环境之变折射技术之力。随着压缩氧自救器、三合一气体检测仪的全面覆盖,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氮气等气体超标的梦魇永不复现,先进技术设备让矿工们再无后顾之忧。
井下作业,工序流程虽然沿循旧章,但操作手法早已实现了更新换代。
在海拔3400米的黑沟矿区,电机车智能化改造项目的顺利投用,让装矿、卸矿等生产运行环节实现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
“把作业人员从建设现场置换到集控室,不仅有效改善作业环境、让大家远离危险源,而且还将生产效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镜铁山矿运选作业区电气助理工程师柳伟军说。
在桦树沟矿区,扇形孔爆破技术早已实现了更迭换代。“曾经,爆破后顶板上方凹凸不规的浮石抬头可见,如今,凹凸不规的浮石则变身为一面规则的‘扇形’,顶部圆圆的,没有一丝隐患。”周国柱说。
从掘进到中深孔,从爆破到采矿,任何一道工序的技术迭代和应用升级,换回的都是生产效率的大幅跃升。
根据矿脉走向,曾经位于15米高度的掘进水平已抬升到30米的高度,省却的一个水平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和作业产能。目前,这一大结构参数研究应用项目已安全运行一年多,反响良好。
在镜铁山矿,随着铁矿石产能的连年攀升,高效的选矿工艺和研发随之跟进。从2015年到2020年,酒钢用5年多时间一举攻克“难选氧化铁矿石悬浮磁化焙烧技术”多项难题并完成工业应用。
“目前,产线已实现稳定运行。与原有工艺相比,铁精矿品位提高12个百分点、金属回收率提高26个百分点。项目成果被评价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特等奖。”酒钢集团公司首席专家陈毅琳说。(融媒体中心记者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