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12-05
- 点击:0
- 来源:定西日报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魏璐 冯文奇
近日,走进岷县秦许乡扎那村的岷县黑裘皮羊保种场,记者看到一排排圈舍拔地而起,一群群黑裘皮羊正不紧不慢地嚼着饲草,那“咔嚓咔嚓”的声音,编织成一曲别具田园风味的乐章。
岷县黑裘皮羊是岷县的特产之一,以其全身黑亮或黑紫色的皮毛、结实的体质和光泽润滑、细嫩多汁的羊肉而闻名,主要分布在岷县秦许、西寨、清水、梅川、十里等乡镇。
回溯往昔,岷县黑裘皮羊曾在历史上拥有辉煌的篇章。其出生3个月左右的二毛裘皮,以吸热保暖、毛穗美观、乌黑光滑、经穿耐用等特点,深受青海、西藏等高寒阴湿地区群众的喜爱。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岷县黑裘皮羊的数量急剧下降,一度面临灭绝的危机。数据显示,岷县黑裘皮羊的存栏量由1986年的8万只急剧下降至2007年的4000只左右。
好在,曙光终破阴霾。2006年6月,《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将岷县黑裘皮羊列为首批保护品种;2009年,甘肃省农教厅发布的《甘肃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又将岷县黑皮羊等25个优良地方品种列入保护范围;2016年,岷县黑裘皮羊被再次列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濒危品种。
“我们保种的首要目的就是保留它的裘皮性状。通过父系建系法建立了八个品系,保证遗传资源的多样性。”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员、全国绵羊育种专家郎侠博士介绍道。作为岷县黑裘皮羊保种工作的领军人物,郎侠和他的团队自2008年开始便投入到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中。
在保护过程中,技术团队还惊喜地发现黑裘皮羊的黑色素含量高于其他羊肉,具备“乌骨羊”的特性。于是,他们在保种的基础上,开展了黑色素沉积机理研究和黑色素性状功能基因挖掘,努力实现保种与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
“这些年,国家政策一路‘保驾护航’,岷县黑裘皮羊数量终于‘触底反弹’,迎来新生!”岷县汇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怀科满脸欣慰地说。“今年保种场保种核心群存栏480只,其中种公羊60只、能繁母羊420只,收冬羔125只,后备公羊20只,看着就有盼头!”
可张怀科也愁绪绕心头,“咱这黑裘皮羊比普通肉羊出栏时间近乎翻倍。加之养殖数量少,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人们一听价钱,都望而却步咯。”
为破困局,张怀科绞尽脑汁。他定制精美的包装盒,利用短视频平台推广黑裘皮羊。“甭管能卖出去多少,咱就想让大家伙知道,这岷县黑裘皮羊,是实打实的好东西!盼着有朝一日,它能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羊’嘞。”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快岷县黑裘皮羊的保种扩繁步伐,11月3日,岷县畜牧中心技术人员配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郎侠博士团队在国家级岷县黑裘皮羊保种场开展了胚胎移植工作。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填补了岷县黑裘皮羊保种扩繁领域的历史空白,借助湖羊多胎性和生长快的优势,为短期内繁育大量优质岷县黑裘皮羊提供了可能。
从命悬一线到如今重现生机,随着保护与开发“双轮驱动”持续发力,岷县黑裘皮羊定能抖落历史尘埃,重拾往昔光彩,成为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特色种业发展的璀璨明珠,以独特基因宝藏,为生物多样性添彩,续写属于它的传奇“羊”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