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4-16
- 点击:0
- 来源:陇南日报
陇南日报通讯员 张盼盼 李 婷
清明过后,康县阳坝镇万亩茶园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采茶季。茶农们指尖翻飞采撷新绿,全自动生产线昼夜轰鸣淬炼茶香,一幅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交融的产业画卷在秦巴秘境间徐徐展开。
“这茬雨前茶芽头饱满,每斤鲜叶收购价100元,我自己有五六亩茶园,一天能采摘三斤左右,收入两三百元。现在茶叶产业有政府和合作社的帮扶,茶叶价格走高,也不愁销路。”在油房坝村1200亩的茶园里,茶农董朝诊笑眼弯弯,身后茶园宛如铺展的绿毯。
在梅子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满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鲜叶经一个多小时的摊晾后,依次投入杀青机、全自动揉捻机、烘干机,在数字化操控下完成蜕变。“杀青机要精准控温在350℃,时间在3到5分钟,然后理条、整形以及抛光,最后放进烘干机,及时调整温度提香,晾凉之后用分选机进行最后筛选。”梅子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树斌轻点触控屏,翠绿的鲜叶在传送带上开启蜕变之旅。
“我们合作社成立以来,每年的产值和销售额都在逐年上升,就2024年来说,产值达到90余万元,销售额在70万元左右,合作社为梅园沟流域5村69户208亩茶园进行托管,按照六无茶园进行高标准管护,通过微信、抖音、小视频宣传,
线上线下、企业、单位、游客购买,让广大消费者喝上地道的康县茶,社会评价高,回头客多,从而让我们合作社更好发展,并带动当地茶农增收。”刘树斌对记者介绍道。
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不仅提高了加工精度和效率,而且能够精准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关键参数,车间大屏实时跳动着含水率、酶活性等十几项指标,昔日的“看茶做茶”经验如今已转化为数字模型。“目前我们车间有7台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主要用来炒制龙井43号,高峰时期每天可以炒制20斤左右干茶,比传统制茶效率提高了很多。”满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满福介绍道。
作为康县产茶重镇,阳坝镇以“生态+科技”双轮驱动茶产业,扩大茶园基地、提升茶叶品质、打造茶叶品牌、拓宽茶叶销售。暮春时节,茶山研学游亦渐火热,游客可体验从采青到炒制的全流程,茶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阳坝,位于北纬33度的黄金产茶带,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湿润、是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天堂。这里孕育出的茶叶具有‘高海拔、高纬度、高香气’的独特魅力,产品涵盖绿茶、红茶、白茶以及黑茶。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利用新媒体线上销售平台,利用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发展茶产品线上销售模式,不断加强品牌建设,阳坝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全镇有3.2万亩高山茶园,户均增收2000元,预计今年产值达60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深化茶旅融合,完善‘吃住游购娱’配套服务,建设康养茶旅小镇。我们有信心在政策的支持和各方协作下,让‘一片叶子’继续造福一方百姓,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阳坝镇镇长李金利说。
春茶凝翠,匠心流转。这片北纬33度的神奇绿叶,正以科技之力延续千年茶脉,让青山绿水真正化作富民“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