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4-30
- 点击:0
- 来源:陇东报
镇原县邦诚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械在上肖镇示范点给小麦喷洒农药。
庆阳融媒记者 白勇涛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今年以来,镇原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大力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呈现出“产业活力旺、发展势头足”的良好态势。
春风拂绿,菌香满棚。走进镇原县城关镇原郑村澳沃农业产业园,十几座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一朵朵羊肚菌争相破土而出,错落有致地盛开在菌垄上,散发出淡淡的菌香。
“有几棚羊肚菌已经成熟,我们正组织工人采摘。”该产业园负责人王波说,羊肚菌生长周期较短,每年11月播种,次年3月便可采收,经济效益颇高。
“产业园吸纳周边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75人,季节性务工6100多人次,实现务工收入94万元。”城关镇党委书记吴东虎说,产业园还通过土地流转和产品收益等多方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
据了解,原郑村澳沃农业产业园建成日光温室19座,目前,已种植羊肚菌8座,按亩产2000斤计算,预计收获鲜菌6万斤以上,总收入可达到300万元左右。
近年来,城关镇紧扣全县“菜篮子”工程主产区和蔬菜零散供应中心定位,大力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通过政策扶持、企业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特色菌菜产业,实现扩面延链。
在殷家城乡李园子村,四月的阳光照在铺满地膜的梯田里,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犹如飘动的银丝带,煞是好看。“我们按照乡上的产业发展布局,今年计划完成顶凌覆膜6000亩,种植色素辣椒1000亩、全膜玉米4000亩、小杂粮1000亩。”殷家城乡李园子村党支部书记郭改锁说。
“我家每年种20多亩玉米,去年又开始种植色素辣椒8亩。”殷家城乡李园子村村民白清仪说,种玉米和色素辣椒用的地膜和辣椒苗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家中还养了6头牛、十几只羊,每年能收入3万多元。
今年,殷家城乡依托衔接资金支持,计划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8万亩,建办千亩点4个,推广新品种玉米6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00亩,发展订单色素辣椒6000多亩,种植新品种马铃薯1500亩。同时,按照“村有村营”模式,对李园子羊场进行改造提升,力争羊饲养量达2000只以上。
殷家城乡张老庄村绒山羊产业培育基地,是通过盘活利用闲置资产和招商引资建设的标准化绒山羊养殖繁育基地,现存栏绒山羊800只。“我们作为‘链主’企业,与镇原县解语花山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签订了羊线回收协议,与养殖户签订了羊只回收协议。同时,我们还负责技术指导和防疫。”甘肃慧恩泽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白君君介绍。
据悉,老庄村绒山羊产业培育基地是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支部链接、以投改补、合作经营、风险共治”的方式,与养殖户一起“念羊经、发羊财”。目前殷家城乡羊存栏量30000多只、牛存栏量5500多头、生猪保供量6000多头。
上肖镇围绕创建“科技农业先行镇”的目标定位,依托省农科院镇原实验站的技术支撑,精心打造5000亩科技农业产业示范园,建成1个千头肉牛养殖示范村、3个百亩种子试验培育基地。
“目前示范园的春季农事活动已全面展开,1000亩冬油菜和1000亩冬小麦已完成施肥和病虫害防治;1000亩单作玉米示范点已完成耕种、施肥、覆膜;1000亩春播马铃薯地块已完成土地深松,正在进行覆膜,预计4月底全部完成种植任务。”上肖镇副镇长刘树贝说。
在示范园建办过程中,上肖镇突出科技化、规模化,由合作社牵头,农户参与,最大化降低种植风险及成本,不断提升产业效益。“我们玉米覆膜、马铃薯覆膜都是机械作业,给作物施肥也用的是无人机,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镇原县邦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自虎说,合作社还在上肖镇流转4000亩土地进行新品种玉米、马铃薯、药材等特色种植,积极利用高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今年,镇原县靠实春播粮食地块83.4万余亩,其中玉米70万亩、豆类4.5万亩、马铃薯8.5万亩、杂粮0.4万亩;计划春播油料作物7.5万亩,经济作物保有面积达30余万亩;维修调动适耕适用农业机械7500台(套),完成整地55.3万亩、顶凌覆膜2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