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5-21
- 点击:0
- 来源:天水日报
据天水日报报道 近年来,武山县锚定乡村振兴目标,深挖本土资源禀赋,以特色产业为强劲引擎,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为乡村经济注入澎湃动力,徐徐展开富民强村新画卷。
在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架豆示范种植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抓手。今年,北顺村全力推进这一特色农业项目,统一搭建标准化种植棚,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科学管理措施,严格把控品质,确保架豆达到无公害标准。目前,首批示范种植的架豆迎来采收期,预计亩产超2000公斤,有望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绿色引擎”。
“现在这两个棚我一个人就能照料。原先种黄瓜收成不太好,就改种了架豆。架豆行情不错,隔一天就能摘一次,昨天刚摘完,今天又能摘百十斤,每斤5元的价格很可观。”北顺村村民包爱爱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架豆种植不仅让村民尝到了甜头,更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火。北顺村“两委”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扩大种植规模,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供应种子、提供技术指导并打通销售渠道,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在武山县南部山区的滩歌镇,当地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野生淫羊藿资源,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滩歌镇引入武山远致药业有限公司,在代磨村等地流转500亩土地,分3期建设淫羊藿特色种植基地,着力构建覆盖育苗、加工、销售及技术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代磨村党支部书记郭丽霞介绍:“代磨村的淫羊藿种植项目去年10月落地,现已搭建165座钢架棚,其中29座已种下淫羊藿苗,预计今年7月就能迎来收获,每亩收入可达2.4万元左右。”
产业发展也为村民带来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村里不少人都在这里务工,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代磨村村民王喜全说。据了解,淫羊藿种植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65万元,同时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有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从北顺村的架豆到代磨村的淫羊藿,武山县正以一个个特色产业为支点,撬动乡村发展活力,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新天水·天水日报通讯员蒲爱民 赵超 车彤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