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乡村振兴华彩乐章——陇西以“党建链”引领“产业链”串起“致富链”
  • 时间:2025-07-03
  • 点击:0
  •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陇西县渭北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云上田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陇西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张蕾 郑飞龙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陇西县以昂扬之姿疾驰向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当地创新推行“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人才育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四链”模式,以党建促产业、以产业带民富,实现以“党建链”引领“产业链”,串起“致富链”。

  如今,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富足的美丽画卷在陇西大地徐徐展开。

  党建赋能,筑牢引领产业发展“硬堡垒”

  走进陇西县云田镇北站村,渭北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云上田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生机勃勃。现代化的智能温棚鳞次栉比,棚内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高原红玫瑰盛放,色彩绚丽。工人们穿梭其间,娴熟地给玫瑰打杈、剪枝,一派繁忙景象。

  这片充满活力的基地,是青岛崂山与陇西东西部协作结出的硕果。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新建日光节能温室14座,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基地采用“村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成功引进山东百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用国内领先的节水栽培、臭氧杀菌、沙培等技术,种出了品质上乘、市场认可度高的高原红玫瑰。

  “我们当时着眼解决的是农村资源分散、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这些老大难问题。”陇西县设施农业产业党委副书记宋玉祥回忆起当初的探索,话语中仍带着几分感慨,“所以就尝试打破行政边界和区域壁垒,以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平台,组建成立了产业带党委,推行‘党委+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

  “这一招有效集聚了区域内的资源、要素和服务,真正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宋玉祥的话,道出了“四链”模式中“党建链”引领“产业链”的核心要义——通过党组织的强大组织力和凝聚力,将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发展合力。

  陇西县坚持“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发展相融、愿景相同”的原则,按照“一乡一产业、一业一党委”和“强村引领、弱村抱团”的思路,打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和隶属关系。依托产业培育与和美乡村建设的共同目标,在乡镇内部或乡镇之间,精心组建了19个联合党委;依托农业产业链条和农业产业服务项目,在县域范围内统筹建设了2个产业带党委和5个产业片区党委。

  党组织深度嵌入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推动形成了“抱团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筑牢了“硬堡垒”。

  党员带头,建强带动产业发展“先锋队”

  夏日,陇西县巩昌镇河那坡村蔬菜产业园内,忙碌而有序。在浆水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熟练地打包装箱。由该产业园生产的“陇之味”浆水榨菜系列特色农产品,即将从这里启程,发往祖国的大江南北……

  产业园的负责人郭亚斌,是一位返乡创业的青年。“我当初决定回乡创业,心里其实挺没底的。”回忆起创业初期的点点滴滴,郭亚斌感慨良多,“没想到,党组织及时了解了我的发展意愿和需求,很快就确定由镇党委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和一名蔬菜种植大户党员来联系帮带我的项目,指导我争取项目、选择厂址、建设厂房,还帮助我建立稳定的蔬菜收购渠道。”

  “没有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就没有‘陇之味’的今天。”郭亚斌说,“在村党组织的培养和考察下,我现在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身份的转变,更坚定了我发展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我要做得更好,带动更多的人富起来!”。

  郭亚斌的故事,是陇西县深化党员带头作用的生动缩影。陇西县积极推行“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行动,让党员在产业发展中挑大梁、当先锋。

  通过采取“结对帮带提志、专项培训提能、城乡共建提力”的“选、育、扶”三管齐下的措施,将有潜力、有干劲的党员培养成懂技术、会经营的致富带头人。

  推行乡镇党委班子成员、村党组织书记、与致富渠道关联的党员“三个一”联系培养措施,将致富能手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不断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实现每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达到15%以上,推动2000余名有能力的党员每人发展1个致富带富项目。

  深化“党员能人组团带动、党员责任区帮带、党员中心户结对示范”等模式,引导扶持党员致富能人创办经济组织276个,建立产业基地75个,构建形成“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带富共富链条。

  汇聚人才,锻造助力产业发展“生力军”

  “黄芪苗出齐后要及时进行松土除草,如果田间杂草过多,会与黄芪竞争养分、水分及光热资源,影响黄芪的正常生长。出苗后一般要进行2至3次松土除草……”

  时下正值中药材生长的黄金期和关键期,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定西市领军人才毛正云,正在首阳镇南门村耐心细致地向农户讲解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的技术要领。

  “以前我每年也种八亩左右的中药材,可因为不懂技术,产量一直上不去,每年药材收入两万元。”听着专家的讲解,药农杨世祖说,“现在好了,像毛老师这样的技术专家经常到田间地头来指导我们科学种植,手把手教我们怎么管理。”

  如今,杨世祖一家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到了15亩,每年药材收入也增加至6万多元。

  陇西县深化开展“双百四联”、拔尖领军人才“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选派百名农业科技专家,每年至少利用100天时间,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联基地、联项目、联协会、联农户活动,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为产业发展储备人才。

  采取“项目支撑+校地合作+专家引领+技能培训”培养模式,柔性引进170多名农业专家,通过实用技术讲座、“名师带徒”、订单培训等方式,帮带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14万余名。

  深化“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主题,采取召开恳谈会、联谊会等方式,推介农村发展政策支持、资源优势、发展愿景等,回引返乡创业人才1680人,培育了一支“懂技术、善经营、能带动”的产业发展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