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发改视点/ 正文
甘肃陇南武都区:创新实施以工代赈帮助易地搬迁脱贫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 时间:2021-08-16
  • 点击:2613
  •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程晖

    2020年以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的《以工代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工作方案》要求,深刻把握以工代赈政策内涵,探索开展“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试点,支持坪垭藏族乡肉兔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吸纳农村低收入群众特别是易地搬迁脱贫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技能培训,及时发放劳务报酬,并将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资金折股量化给肉兔养殖公司,所得收益用于当地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壮大,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帮助搬迁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强化统筹协调,积极推进以工代赈试点项目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推进试点。为保障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武都区成立以工代赈试点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区长任副组长,发展改革、自然资源、扶贫、人社、农业农村等相关单位及坪垭乡、康达肉兔养殖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管、全方位服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武都区发展改革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抽调成员单位相关技术、业务人员,具体负责以工代赈试点项目的规划编制、计划上报、资金审核、项目实施的协调及监督检查等工作。

    科学规划引领,精准谋划布局。武都区创新“以工代赈+”模式,将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稳岗就业相结合,与技能培训扶志扶智相结合。科学规划坪垭藏族乡整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产业园,投入中央以工代赈资金840万元、东西部扶贫帮扶资金2600万元,实施坪垭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肉兔养殖场建设,新建双连体兔舍7栋、三连体兔舍1栋及实验室、仓库、办公生活区、污水处理、生物肥发酵罐、护坡、排水渠等配套设施,为产业示范园项目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坚持跟踪督导,强化制度保障。根据试点任务要求,制定出台了《武都区2020年以工代赈试点项目劳动力培训方案》、《武都区2020年以工代赈试点项目劳务报酬发放方案》、《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肉兔养殖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资产折股量化分红方案》,为推进项目落实和试点任务完成提供了制度保障。坚持项目进展月调度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聚焦群众就业,激发内生动力实现扶志扶智结合

    吸纳群众就业,巩固脱贫成果。武都区出台奖励扶持政策,积极组织项目区群众参与项目建设,除管理岗和技术岗以外,其他岗位均优先吸纳易地搬迁群众及周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其他农村低收入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切实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累计组织务工群众128人次,发放劳务报酬130万元,劳务报酬占中央以工代赈资金比例达到15.5%,有效克服了2020年以来疫情和灾情对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发展壮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实施以工代赈试点项目,共建成护坡1000米、排水渠450米、排导堤350米、消力池3处、崩塌防护130米及场区主干道路硬化650米等,有效改善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条件。目前,肉兔养殖场首批350只种兔已进行试养。正常运营后,预计年出栏50万只肉兔,可实现50人稳定就业,并带动周边3000多户农户通过种植牧草增加收入。同时,还将引进企业再建4家扶贫车间,建设产业示范园,带动1000人以上就地就业,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让农民群众有活干、有钱赚。

    拓展赈济方式,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赈”的作用

    强化就业培训,提升就业技能。武都区结合项目建设用工需求和群众就业意愿,采取以工代训、边建边训等方式,开展工程施工专业技能实操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并发放培训补助,让参与务工群众至少掌握一项劳务技能,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项目开工以来,共培训木工、泥水匠、焊工等劳务工人70人。此外,武都区充分利用当地职业教育资源,与康大集团建立合作关系,计划在武都区职业教育机构中开设3年制肉兔养殖专业,让更多搬迁群众掌握专业养兔技术,成为专业养兔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培训和良种推广,带动更多周边农户养殖肉兔,力争将项目打造为西北地区肉兔养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

    开发公益岗位,加强兜底保障。武都区按照“因事设岗、以岗定人”的原则,综合考虑有劳动能力、就业意愿和外出就业困难的安置区及周边脱贫人口情况,开发一些适宜乡村发展的保洁员、饲养员、养护员等公益性岗位。公益性岗位依照公开发布信息、本人自愿申请、村委班子提名、乡镇资格审查等程序,由坪垭藏族乡政府组织实施。试点项目分红收益可设置9个公益性岗位,包括生态护林员2人、养护员2人、饲养员5人。

    折股量化分红,助推户户受益。武都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总体思路,引导龙头企业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帮扶。引入社会资本租赁经营肉兔养殖基地,引进良种、购买饲料、药品及注入流动资金等,开展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坪垭藏族乡易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以工代赈资金形成的生产经营性物化资产进行股权量化后,入股到肉兔养殖公司,安置区可获得年分红收入约100万元,主要用于坪垭藏族乡易地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及公益性岗位开发等。

    通过实施试点项目,武都区充分发挥了以工代赈在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巩固了易地搬迁脱贫成果,受到搬迁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