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庆阳剪纸与时装“邂逅”
  • 时间:2025-01-20
  • 点击:0
  •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一孔窑洞一盘炕,奶奶坐在炕中央,一把剪刀一张纸。红纸灵动翻转间,繁花绿草、日月星辰、龙凤鱼莲无不形神兼备,还有寿星笑颜、抓髻娃娃的俏皮模样,更有八千年图腾、五千年文明、百年奋进、新时代辉煌,皆于纸屑纷飞中跃然纸上。

庆阳剪纸历史久远,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民众随心创作,佳作频出。

在庆阳市镇原县,一场剪纸与服装设计的跨界融合,让剪纸在现代焕发出新风采。

“剪云裳”团队参加“如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庆阳诗会

风自镇原起

走进镇原县文化馆,举目四望,墙上挂着的“魅力甘肃”“抓髻娃娃”“生命树”“致富路上”“丰收气象”等主题的剪纸琳琅满目,尽显庆阳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庆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剪纸,是门易学却难以精通的镂空艺术。它要求艺人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更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代代庆阳剪纸艺人,仅凭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无须图纸,在谈笑风生间剪刀舞动,纸屑纷飞,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便呈现在眼前。

庆阳剪纸,历史悠久,根植于黄土高原,孕育于民间。2008年,庆阳剪纸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庆阳人民引以为傲的文化瑰宝。然而,在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实际工作中,如何创新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让非遗活态传承,成为传承人亟待破解的难题。

如今,庆阳剪纸正以全新的姿态,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特别是自2024年3月起,由镇原县文旅局、镇原县文化馆精心策划的以剪纸为元素的民间艺术“剪云裳”服装秀,更是让庆阳剪纸艺术大放异彩。这场服装秀乘着“天水麻辣烫”爆火出圈的东风,顺势而为,将庆阳剪纸艺术与现代服装设计完美结合,打造出了一场视觉盛宴。


“模特们身着剪纸服装,款款走向展示舞台,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拍照,大家都对此充满浓厚兴趣。”“剪云裳”剪纸服装设计常燕感慨地说。

这些剪纸服装以中国红与青瓷蓝为主色调,大V领、鱼尾裙、耸肩收腰等设计新颖别致;生命树、凤戏牡丹、鱼钻莲、抓髻娃娃等图案栩栩如生,仿佛将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穿在了身上。

当身着“剪云裳”剪纸服装的模特从庆阳走到天水,从天水走到西安大唐芙蓉园再到兰州中山桥,乃至亮相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一场场庆阳剪纸服饰秀尽情展现着甘肃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这些“动起来”的剪纸服饰以其强烈的立体感和行动性,让全国观众领略到了庆阳剪纸艺术的无限风采。

“剪云裳”庆阳剪纸服饰冲上热搜榜首,全网播放量高达140亿次,庆阳剪纸服饰火爆全网,备受瞩目。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庆阳剪纸艺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更让镇原县文化馆荣获了全省剪纸非遗创新发展杰出贡献奖。

“剪云裳”中国画系列服饰展示

“剪云裳”匠心独运

创新成果的背后,离不开常燕的不懈努力与执着追求。自2012年进入镇原县文化馆以来,常燕便对庆阳剪纸文化情有独钟。她常年与当地的非遗传承人交流互动,致力于庆阳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然而,在过往的经历中,尽管展览上的剪纸精美绝伦,充满艺术魅力,但终究只能挂在墙上,离现实有一定的距离,如何让剪纸文化活起来,融入大众生活,一直是常燕苦苦思索的问题。

所有传承的伟大之处,在于创作;而创作的关键,在于守正创新。在常燕看来,她坚守老一辈的剪纸纹样,同时大胆创新,提出将剪纸纹样融入衣服中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文化馆工作人员和非遗传承人的支持和响应。

经过精心策划和设计后,他们开始制作剪纸服装。打底样、在植绒布上剪出庆阳剪纸经典图案,将里衬用高温熨烫……经过一系列复杂工序后,成品一出便惊艳众人。

第一次,常燕选择制作礼服作为试点项目,她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宫廷文化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打造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剪纸服装。这些服装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可清洗、可重复使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龙纹、凤凰纹、鱼钻莲、生命树、海棠花、牡丹花……常燕介绍,“剪云裳”剪纸服装的图案均源自剪纸大师祁秀梅的作品。

祁秀梅是庆阳剪纸的代表性人物,也是著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通过剪纸服饰,这位大师留下的作品方得以以另一种形式再现光彩。

自去年4月11日常燕带领团队助力“天水麻辣烫”首秀成功后,她又马不停蹄地组织大家制作了青花瓷系列,主打蓝色。“云想衣裳花想容”,这些礼服高贵而典雅,仿佛贵妃的华丽服饰。常燕为这一系列礼服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剪云裳”,并成功注册了商标。“剪云裳”抓髻娃娃、仙鹤海棠、生命树、鱼钻莲等10余种原创剪纸服装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去年6月,“剪云裳”被作为庆阳文旅产品发布,常燕也被授予庆阳文旅宣传大使;7月,“剪云裳”被甘肃省文旅厅授予百团展演优秀团队;8月,“剪云裳”品牌展示馆创建;11月,“剪云裳”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百团汇演优秀团队,并受国家广电总局邀请参加黄河九省春晚。

大V领、鱼尾裙、耸肩收腰……“剪云裳”剪纸服装在外观造型上引用现代服装设计元素与设计理念,力求与市场接轨,与大众需求接轨。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庆阳剪纸艺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这无疑是庆阳剪纸传承发展的一次突破与创新,使艺术贴近生活、服务生活、反哺生活。

“剪纸是用手艺和心意刻画出的生动生活画卷。”常燕深情地说,剪纸纹样首次从纸上剪刻到服装上,是全国范围内一次非遗文化的大胆创新和有益尝试。

如今,已有很多个人、企业联系定制婚礼礼服、演出走秀服装、年服、校服等。“我们期待庆阳剪纸走得更远,并走向世界。”常燕说。

“剪云裳”新款服饰展示

非遗焕发生机

在“剪云裳”品牌的强劲引领下,庆阳剪纸这一非遗瑰宝大步迈入校园课堂,不仅激活了剪纸市场的一池春水,更在文旅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宁夏等地纷纷效仿,庆阳剪纸传习所订单络绎不绝,艺人培训班更是催生了热门的研学旅游。

镇原县文化馆在此基础上持续加码,精心编印了《庆阳剪纸作品集》等专著,拍摄了专题片《庆阳剪纸》及电影《大师祁秀梅》,为剪纸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注入了强劲动力。

庆阳市多管齐下,加强县级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非遗进景区”,有力促进了文旅深度融合。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传统技艺‘活’起来,更要让它‘火’起来。”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庆阳市拨款25万元,全力支持市、县文化馆研发“剪云裳”服饰,并助力其亮相20多个城市,使“剪云裳”品牌大放异彩。

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庆阳市积极探索与多行业跨界合作,打造出“剪纸+”的新业态,推出了“一(遗)见(剪)钟‘庆’(情)”“相(香)见(剪)不晚”等一系列爆款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为了更广泛地推广剪纸艺术,庆阳市借助“旅游+”模式,将庆阳剪纸精心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伴手礼。精心策划以剪纸为主题的旅游体验项目,在景区内设立专门的剪纸工作室,让游客亲手体验剪纸的奇妙魅力,并提供剪纸定制服务。

此外,通过“流量+”策略,引导“剪云裳”剪纸时装与服装企业携手合作,加速市场化进程;通过“群体+”路径,着手研发融入适度香包、剪纸元素的学生校服,并将剪纸服饰作为婚庆礼服的亮点进行重点推广,力争在香港国际IP授权展上获得认定,进一步拓宽市场化道路。同时,将肖像剪纸与“快剪”等时空链接方式相结合,实现网络订单化销售,与电商平台深度合作,提供便捷的网上销售和定制服务,不断树立和提升庆阳剪纸的品牌形象。

围绕农文旅融合特色村建设,庆阳市正致力于打造以民俗文化为核心产品的专业村、特色村,力求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让庆阳剪纸的创新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文/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刘华东)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