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7-03
- 点击:0
-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渭河源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绿意葱茏。
当晨曦的第一缕光掠过陇中高原,定西在岁月的褶皱里舒展身姿。
这片浸润着渭河源头甘霖的土地,充满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也不乏华夏文明千年沉淀的瑰宝。
从苍茫林海到雕梁画栋,从潺潺溪流到艺术殿堂,定西以山水为纸、文化为墨,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文旅长卷。
孩子在渭河源景区如驿部落欢乐园玩耍。
(一)
沿渭河而上,渭河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如绿色锦缎铺展。进入景区步移而景换,时而山环水抱、景色奇秀,时而地势险峻、飞泉流瀑。
今年5月,提升改造后的渭河源景区全新开园,集文化探源、生态度假、亲子娱乐、户外探索等功能于一体,业态愈发丰富,充满趣味。
作为甘肃文旅产业集团旗下的4A级旅游景区之一,渭河源景区于2023年9月正式启动改造提升项目。项目总投资超1.6亿元,占地面积154亩,重点打造“渭河源·如驿部落”,主要规划设置了民俗儿童体验区、休闲服务区及露营活动区。
“渭河源景区的改造提升,不只是景观的焕新,更多的是经营理念的调整和经营业态的丰富。”甘肃文旅集团渭源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区以大禹导渭为缘起、以渭河源文化为主题,用“园中看景,景中嵌园,诗意栖居”的手法,满足“全龄段”游客“亲子游”“银发游”“研学游”等需求。
“以前我们是自然观光型景区,现在我们致力于打造文化景区,联合渭源当地梳理文化脉络,打造楹联、牌匾、摩崖石刻等,讲好文化故事。”该负责人介绍,“每逢端午、‘五一’等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今年5月我们的游客量达5万余人次。”
“焕新升级后的渭河源景区既适合成年人欣赏自然风光、感受渭河源头的文化,也有很多适合孩子们游玩的项目,特别适合一家人出游。”游客崔女士感叹。
渭源县首阳山。
位于渭源县莲峰镇的首阳山,因“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这里不仅有着九峰环峙如莲花的壮美景观,更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基因。
三千多年前,伯夷、叔齐在此采薇隐居,他们抱节守志的故事,让首阳山成为善、德、仁、义的精神象征。
清圣祠斑驳的石碑上,左宗棠的笔迹苍劲有力,清代文人的诗篇在岁月中流转,与山间的古松清泉共同构建起儒、释、道合一的独特境界。
沿着旅游线路漫步,既能感受文化的深邃,又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独特的历史民俗和文化,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使首阳山景区成为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养生、拜谒先圣、陶冶身心、文化研学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渭源县渭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首阳山景区已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
首阳山、渭河源、元古堆三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格局特色,鸟鼠同穴文化、大禹导渭文化、伯夷叔齐文化三大传统文化闻名遐迩……近年来,渭源县立足资源禀赋,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持续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目前,渭源县已成功跻身“全国避暑旅游样本城市”“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行列,去年全县文旅产业综合收入突破20亿元。
通渭悦心国际书画村,本地画家正在进行创作。
(二)
通渭素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在定西的文化版图上,这里宛如一支饱蘸浓墨的画笔,绘就了独特的艺术篇章。
通渭人崇尚耕读、钟情书画,城区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挥毫泼墨的身影;乡镇村舍屋内,几乎家家悬挂着书画作品。
走进通渭悦心国际书画村,仿佛穿越时空,与历代书画大家对话。书画村设有书画创作室、装裱工坊等,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书画创作的全过程,还能自己提笔,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体验挥毫泼墨的乐趣,感受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50岁的通渭人杨建辉从事书画交易已有22年,十多年前悦心书画村建成时,他便在里面经营起一间工作室。“依托书画村以及每年举办的书画艺术节,我们的书画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每年线上+线下交易量能达到四五百万元,其中八成是通渭本地书画家的作品。”杨建辉说。
目前,通渭有书画创作人员1万多人,其中有中美协会员15人、中书协会员53人,培育市场主体800多家,年书画交易额突破10亿元。
航拍下的陇西县李家龙宫。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崔翔龙 摄
在陇西,李家龙宫无疑是最耀眼的文化坐标。
步入李家龙宫,中轴线排列的戏台、仪门、正殿等建筑,雕梁画栋间尽显大唐风华。这座始建于唐初的宫廷式古建筑群,早已成为李氏文化交流的精神家园。
“我们夫妻俩路过陇西,了解到这里有李家龙宫就特地来转转,看了以后很长见识。”从宁夏吴忠自驾路过陇西的游客李世强说。
多年来,陇西县持续深入挖掘、整理、传承和弘扬陇西李氏文化,李家龙宫正在成为“世界了解陇西、陇西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2017年,李家龙宫被中国侨联命名为甘肃省首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在陇西县探寻文化的足迹,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时代的传承更是绵延不绝。
走进位于县城的莫建成艺术博物馆,莫建成先生的工笔花鸟画以独特的笔墨、典雅的色彩,展现出生活的诗意与美好。各类艺术展览轮番上演,吸引着艺术家和爱好者在此交流思想、碰撞灵感。
徜徉艺术的海洋,穿越理性与美的辉煌时代——欧洲古典油画展正在一楼开展,查尔斯·巴克斯特的《玫瑰女孩像》、阿尔伯特·布伦德尔的《等待回家的未班船》、十九世纪欧洲学院派的《女士肖像》等经典作品琳琅满目,还能欣赏到奥古斯特·罗丹及巴勃罗·毕加索等艺术大家的10件雕塑作品。
在这里,艺术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化作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盛宴,滋养着每一位来访者的心灵。
自2021年10月开馆以来,莫建成艺术博物馆已举办了8场大型书画展览,接待省内外团体与陇西中小学生参观人数110批次,线下参观人数达11.7万人次。
近年来,陇西县积极搭建艺术平台,中美协陇西写生基地、省美协写生基地相继落成,培育出28名中美协会员,十余场高规格书画展览在京举办,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山野拾梦民宿坐落在山野间。
(三)
田野间绿意盎然,村落里古木参天,溪水如灵动的玉带穿村而过……毗邻212国道的渭源县会川镇罗家磨村,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田园画卷。
如果说首阳山和渭河源是定西的“山水之魂”,那么罗家磨村则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山峦叠翠、阡陌纵横,“山野拾梦”民宿坐落其中。
土黄的墙壁、青色的瓦片、柴扉院门,处处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而民宿内柔软的床垫、洁净的卫浴和潮流吧台,又让游客在拥抱自然的同时享受现代舒适。
“这里有4座院落‘水窝窝’‘草坡坡’‘鸡冠冠’‘山屲屲’,共15间客房,每间客房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风貌。”民宿负责人王会兰介绍。
“在这里,自然不再是外在的风景,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清晨可以聆听鸟儿的歌唱,感受清新的空气;夜晚可以仰望满天的繁星,享受大自然的宁静。”王会兰介绍,五一和端午假期民宿都是满房,很受兰州游客欢迎。
令人惊喜的是,随着艺术写生基地和美术馆的落户,让这个小山村成为艺术家的灵感源泉。
甘肃罗家磨写生基地。
夏日来临,罗家磨村便热闹起来,前来研学写生采风的师生和避暑旅游的省内外宾客络绎不绝。郁郁葱葱的森林、潺潺而过的溪流、错落有致的院落、独特的民俗风情,在画家笔下定格。
因为看好家乡渭源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从会川镇走出去的大学生姚龙于2017年返乡创业,在当地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先后创办了甘肃罗家磨写生基地、渭河源艺术写生基地。
“每年我们要接待省内外艺术院校研学师生和知名书画家万余人次,在带动家乡农家乐发展的同时,还给村集体分红。”姚龙说,看到家乡的美景助力村里人日子越过越红火,他每天都充满干劲。
文化的魅力,在于它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
或许是首阳山的一缕清风,携带着千年的德源文化;或许是罗家磨村的一抹夕阳,映照出乡村振兴的希望;又或许是李家龙宫的一声晨钟,唤醒了血脉中的文化记忆;亦或是悦心国际书画村的一纸墨香,浸润着艺术的情怀。
如今的陇中大地,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乡村风情与现代艺术熔铸一体,奏响一曲动人心弦的文旅交响诗,以其迷人的风采,吸引着八方来客,共同书写属于这片土地的精彩篇章。(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小枢 李峰 高樯 杨唯伟 曹立萍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梓潼 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