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数字经济/ 正文
在建设高素质数字化劳动大军中发挥工会作用
  • 时间:2024-01-29
  • 点击:3
  • 来源:工人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会肩负着引领工人阶级跟党走、使之成为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的使命,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数字时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时代背景,数字产业将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数字人才培养亦是中国式现代化人力资源的基础支撑。工会组织肩负着团结引导工人阶级的政治责任,要顺应数字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在努力建设高素质数字化劳动大军中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面向数字时代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

  数字时代不仅在技术层面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通过数字化覆盖,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工会要做优做强数字化宣传引导,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到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

  一是注重职工数字价值引领。数字技术扩展了信息来源渠道、传播途径和应用场景,要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趋势规律,认真研究数字伦理、数字规范、数字安全教育,突出职工数字价值塑造,引导广大职工在数字化环境下保持对国家的热爱、对法律的敬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科学的崇尚,主动维护国家安全,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违法行为,维护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秩序和生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注重工会数字作品开发。以有利于广泛组织动员职工群众为标准,进一步强化工会宣传和教育的数字产品开发、应用和推广,根据不同职工群体特点,采取职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和对路管用的方法,推出具有工会自身特点的数字产品,以职工能听得懂的语言、可接触到的渠道、能主动参与的方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模式,提高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强化工会数字阵地建设。要建立全覆盖的工会数字阵地体系,加大工会数据、信息、知识的网络化、数字化进程,守牢新兴数字阵地;强化互联网思维,把网上工作作为工会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重要平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在网上亮出工会旗帜、发出工会声音,做好正面引导,坚守舆论阵地,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增强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通过数字平台提升职工技能素质

  据统计,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从2005年的2.6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50.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41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在加速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新赛道快速成长。工会要主动发挥各类数据平台的功能作用,不断加强职工数字技能提升,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深入,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国家战略人才支撑。

  一是强化数字技能培训,丰富数字资源供给。面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需要,要创新技能培训形式、更新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覆盖,围绕职工数字生活、工作、学习、创新等需求,运用视频、直播等载体形式,为广大职工和产业工人提供数字技能教学案例、“数字工匠”讲坛等数字技能培训。发挥各级工会院校和工匠学院的作用,构建职工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长效机制。与数字产业企业共建联合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数字产业职工素养与能力提升活动。

  二是强化数字技能竞赛,搭建数字素养提升平台。劳动和技能竞赛是工会的传统优势、工作品牌,新时代要注入新内涵。要在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产业中开展数字化劳动竞赛。在职工劳动与技能竞赛中,增加包括大数据技术、数据安全演练、数字化转型应用等数字素养与技能项目。在竞赛方式上,广泛采用“互联网+”的新方式和新载体,最大程度扩大职工参与,让广大职工在比赛中学到新技能。

  三是突出“数字工匠”培育,促进“数实融合”快速发展。要以智慧生产、工业互联网、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企业一线产业工人为重点,开展“数字工匠”培育和评选活动。发挥数字经济领域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创新工作室为开展职工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提供平台场所。推动数字技能类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称的有效衔接,培育既具备本领域专业素质、又掌握数字技能的复合型“数字工匠”。

  借助数字技术改进职工服务

  数字时代,数据既是生产要素也是分配要素。作为生产要素,数据正在推动产业范式再造、企业战略重塑,用数据进行设计、生产、营销、管理成为常态;作为投入要素,数据成为全球治理的工具;作为分配要素,数据将改变分配方式和分配关系,对劳动关系也产生影响。数字化让人们的生产生活空间在发生变化,工会服务要因应变化推进改革创新。

  一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引导更多劳动者在数字产业就业。随着数字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数字经济领域越来越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数字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不断提升。工会作为职工群众的“大学校”,具有独特优势,为此,要立足职能定位,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资源共享,努力引导劳动者面向数字产业就业,积极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让广大职工成为具有数字意识、计算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劳动大军。

  二是深化工会改革创新,更好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会组织要针对当前劳动者流动频繁、分布不断变化的特点,及时做出调整,既要巩固已有的组织基础,也要加快在新领域新群体中的组织建设。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工会维权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服务面的有效覆盖;聚焦职工培训、就业、劳动关系、法律援助、困难帮扶和救助等重点领域,推动工会服务数字化普惠应用,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深度融合,提供智慧便捷的工会服务。

  三是升级智慧工会建设,提升工会服务能力。当前,智慧工会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需要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集成和升级。要加强开放共享的工会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工会自身各类资源数字化,健全工会数据资源目录和责任清单,推进工会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汇聚融合和深度利用,推动工会大数据与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实现对接,深化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要加大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统筹和系统整合力度,推进工会工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建立数字技术辅助决策机制,推动工会工作业务信息化共建共用,加强数字技术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的运用,更加主动地做好预警和处置工作。

  傅德印(作者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