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数字经济/ 正文
数字经济时代提高劳动技能的路径探析
  • 时间:2024-03-04
  • 点击:0
  • 来源:工人日报

  当前,数字经济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在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业态、新就业形态出现的同时,也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格局与人才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亟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水平,以尽快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实现劳动力供需匹配。

  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1.5%。与此同时,数字经济领域就业总量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推进器”。数字经济的发展对职工队伍建设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极大挑战,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从理论上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就业既有“创造效应”,也有“挤出效应”。数字经济催生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创造了大量新就业形态,诞生了许多新岗位。但同时,数字经济对就业的“挤出效应”也较为明显,一些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旧职业被淘汰。与以往三次技术革命不同的是,数字技术革命不仅会替代低技术劳动力,还出现了向中等技术劳动力替代蔓延的趋势。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例,有可能被其替代的岗位包括普通程序员、数据录入员等部分具有一定技术要求的职业。正是因为数字技术的这种特点,才形成了劳动力市场的“极化现象”,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向高低技能劳动者聚集,而对中等技能劳动者需求下降,这也是导致部分劳动者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积极作用,就是要使数字经济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挤出效应”,并且在扩大就业的同时推动就业质量的提升。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数字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的积极因素,挖掘其扩大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的潜力,提升劳动者的数字技能水平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数字经济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劳动力市场上拥有数字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将持续旺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净增了158个新职业,其中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为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上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其一,加快劳动者数字技能提升速度,不断完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的技术技能要求进行跟踪,以此作为技术技能培训的目标。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与社会等多方主体协同发力,形成以政府部门为主体,企业和社会全方位支持配合的合作机制。

  首先,政府部门应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的主导作用,积极组织技能培训活动,在线上借助互联网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官方社交媒体发布培训信息,在线下通过广播海报等传统方式引导劳动者积极参与,并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与资金支持,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其次,就技能培训的内容而言,各地政府应结合地方实际,围绕行业企业发展要求与劳动者自身特点,以需求为培训导向,提高劳动者的数字技能,使其尽快适应新技术新岗位的要求,最大程度促进培训效果提升。再次,就培训主体而言,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给予当地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提高企业培训积极性,邀请企业相关责任人来设计技能培训内容,在达到培训结业标准时尽力促使劳动者与企业签约,缓解摩擦性失业。最后,就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而言,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应将实践操作能力纳入考核体系,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同时,建立严格的职业技能资格认证等级,对通过考核的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资格认定,促进更多劳动者主动参与技能培训。

  其二,以优化就业结构为目标,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的技能。数字经济推动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将引发就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不仅表现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仍将进一步上升,还表现在三次产业结构内部也将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将不断扩大。结构性就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部分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新技术的需要。因此,必须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为抓手,优化就业结构,适应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需要。要特别注重对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大学毕业生群体的技能水平,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在普通高校探索“知识+技能”的培养模式,推广以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微课程”,让大学生在获得文凭的同时,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

  其三,加快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劳动者享受到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突破了地域、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使劳动者能够自由灵活地参与就业活动并获取收入,即便是地处偏远地区或是身有残疾的特殊群体,也能够在数字经济中找到就业的机会。因此,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辐射面广、普惠性强的功能,加快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带动就业的范围,尽快消除“数字鸿沟”。

  第四,高度重视技术伦理建设。技术的发展必须符合人类伦理的基本要求。与大多数传统技术不同,数字技术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违反技术伦理的现象,比如利用算法优势将劳动者困在系统里,或设置隐蔽性门槛造成就业歧视。因此,在数字技术应用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还要考虑技术使用的目的、手段及后果的正当性,实现劳动者体面就业。这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理论的根基,也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和实现体面就业的重要基础。

  第五,各级工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做好职工发展和技能提升工作。在数字经济时代,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是做好工会工作、更好促进职工发展的必要手段。2023年底,全总发布了《全国总工会应用人工智能行动纲领》,正式启动应用人工智能行动。要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广泛推动人工智能在全国工会系统中的应用,把人工智能的应用作为满足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的关键工具,大力提升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运用数字技术更加系统和精准地研发适应职工需求的技能提升手段,拓展培训内容和途径,更好促进职工发展。

  李长安(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全总工会理论和劳动关系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