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23年上半年甘肃省经济形势分析 及三季度预测
  • 时间:2024-04-07
  • 点击:0
  • 来源:甘肃省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室

202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省上下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扎实推进“四强”行动,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有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围绕促增长、求突破,以超常之力抓工业、以恒久之功抓抓农业、以务实之策抓项目、以创新之举抓消费,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势头强劲,超额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上向好,高质量发展进势显著。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主要特征

(一)政策供给全面精准

省委省政府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全力以赴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精准出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提升政策可操作性和“含金量”。出台促进经济稳中有进推动高质量发展47条、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32条、促进“飞地经济”发展12条等系列政策措施,用地用能用电、数据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企业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印发实施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定,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上半年规上工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7.9%,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23.5%。有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深入推进政务、市场、法治、创新、要素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上半年全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90.9亿元,紧盯企业开办、纳税、招投标等20个关键指标进行攻坚克难,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8.89%。各级各部门落实“包抓联”“六必访”“白名单”“企业家日”等制度,实现干部包联企业全覆盖。

(二)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

省委省政府围绕促增长、求突破,全力以赴抓落实、赶进度、提效能,主要指标进步明显、增速居于全国前列。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39.1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排在全国第6位,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增速排在全国第5位,比全国高9.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排在全国第7位,比去年同期高10.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比全国高3个百分点,排在全国第11位。在外部需求走弱、国际环境严峻复杂,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叠加,一些领域风险隐患显现等困难挑战下,取得如此亮眼成绩,实属不易。三次产业增加值实现较快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增速居全国第4位,第二产业增长6.5%、增速居全国第7位,第三产业增长7%、增速居全国第7位。

图1  2016—2023甘肃省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突出成绩

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7%,制造业投资增长3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9.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3.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0%。全省上下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扩投资、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载体,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采取领导包抓项目、部门联合办公等方式,项目建设加速见效,上半年287个省列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03.3亿元、增长16.9%,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增长30.5%,拉动投资增长22.9%。陇电入浙、陇电入川、白龙江引水、平庆铁路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甘肃省“十四五”首个新建能源项目——兰临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建成投运,兰州石化120万吨乙烯改造、酒泉宝丰多晶硅、白银东方钛业磷酸铁锂、庆阳油气产能建设等重大项目取得明显进展,项目建设进度成效良好。

2  月度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四)消费需求持续稳定恢复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强化政策措施支持,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实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场景”。一是城乡消费潜力加速释放。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7.6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位次比上年同期前移14位。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87.7亿元,增长9.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09.9亿元,增长9.8%。二是各领域消费全面恢复。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4%、26.2%、16.6%和13.7%,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2.5%,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6.4%,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40.1%。上半年汽车类零售额199.2亿元,增长5.6%。商品房销售面积804.2万平方米,增长2%。三是文旅消费强劲有力。甘肃旅游火出朋友圈,机场车站人流井喷,景区、博物馆游客爆满,黄河风情线摩肩接踵,鸣沙山驼队再现“丝路盛景”,夜市烟火热闹升腾。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金徽酒文化生态旅游景区、南梁红色大景区、酒泉市博物馆上榜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截至6月底,全省接待游客1.43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1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和124%。

图3  月度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五)“强工业”行动扎实推进

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四强”行动扎实推进,企业骨干支撑作用增强,强工业行动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1%,制造业增长9.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行业大类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8.9%,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0.7%,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5.6%、1.0倍。铅、精炼铜、电解铝、原油等重点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3.3%、29.3%、26.1%和8.3%。强工业行动带动工业投资大幅增长43.3%,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72.2%、28.4%。尤其新能源、新材料、数字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其中上半年新能源装机规模新增200万千瓦,发电量326亿千瓦时、占比提高5.2个百分点,全省新能源装机规模累计达到4000万千瓦、占比居全国第2位。在甘央企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上半年中央在甘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5.7%、拉动全省工业增长2.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42.4%。省属企业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上半年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27.3%。地方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持续增强,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

4月度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六)农业强省建设加力提效

省委省政府铆足干劲,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不断巩固“三农”基本盘。一是夏粮再获丰收。全省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撂荒地整治,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50万亩以上,预计全省夏粮产量达到343.4万吨,比上年增长0.3%。二是主要农特产品产量稳步提升。上半年蔬菜产量519.6万吨,增长6.0%。冬油菜籽产量23.8万吨,增长6.7%。瓜果类作物产量21.2万吨,增长8.2%。园林水果产量10.8万吨,增长7.2%。猪牛羊禽肉产量80.5万吨,同比增长8.5%。禽蛋、牛奶产量分别增长7.6%和23.3%。

(七)招商引资工作实效显著

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举全省之力扩大招商引资为经济发展赋能,聚力打造招商引资“强引擎”,省级领导分区域招商、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在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全省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521个、增长82%,资金总额达8264.9亿元,实施新建续建省外招商引资项目2389个,到位资金2658.4亿元,增长49.6%。今年第29届兰洽会签约项目和金额再创新高,签约合同项目1172个,投资总额5607.7亿元。引大引强加力推进,上半年全省累计接待来甘客商2561批,共引进“三个500强”企业36个,引进10亿元以上大项目60个、签约金额1283.3亿元、增长110.9%。

(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上半年,全省11类民生支出1911.0亿元,增长5.2%,社会民生领域福祉持续增加,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一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23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9.7万人,完成全年32万人目标任务的61.6%。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截至6月底,“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政策性岗位招募有序推进,举办专场招聘活动812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8.3万人,全省各类事业单位完成招聘备案2120人,省属国有企业招聘3158人,7月中旬,全省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76.7%。1-7月,全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22.4万人,完成年度计划500万人的104.5%,超额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共创劳务收入1035.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460亿元的70.9%,比上年同期增长7%。二是居民收入稳中提速。上半年,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0元,同比增长8.0%,高于全国(6.5%)1.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全体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9.4%、4.7%、8.4%和6.5%,也居于全国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70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10元,增长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3.32,比上年同期缩小0.05。

(九)发展基础持续稳固向好

一是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省委省政府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推动形成了比学赶超、大抓落实、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广大干部干劲更加充足,争先进位的精气神明显提振。二县域经济不断壮大。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过百亿的县域达到31个,较2021年增加7个,县域经济规模达到10509.8亿元,较2021年增长9.29%,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县域”基础。2023年上半年,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助推各市州实现平稳增长,嘉峪关、金昌市经济增速高达10.9%,并列全省第一,以传统能源为主的庆阳市经济增速达到9.5%,比去年提高5.1个百分点。以新能源为主的酒泉市经济增速达到8.8%,比去年提高2.7个百分点。白银、陇南、甘南和临夏,经济增速也在7%左右,各地奋勇争先、加压奋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三是财政金融平稳安全运行。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6.2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58.4亿元,同比增长3.2%。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348.1亿元,同比增长8.3%,各项贷款余额27272.7亿元,增长9.2%。银行不良贷款总额和不良贷款率保持双降态势,政府债务和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总体平稳可控,“保交楼”任务和风险项目处置扎实推进,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面临的挑战和制约因素

一是民间投资积极性不高。2021年、2022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均在10%以上,2023年以来,民间投资面临企业效益下滑、市场预期不稳等制约因素,1-5月民间投资总体下降0.7个百分点,创近三年来最低增幅。房地产销售由负转正后大幅回落,1-5月销售面积增长13.5%,上半年增速回落至2%,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降,降幅持续扩大,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房地产销售、投资持续低迷,导致消费端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下降7.7%。二是进出口总值回落。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1.6%。其中进口总值下降18.5%,降幅持续扩大,连续5个月负增长,机电产品、金属及矿砂、镍钴新材料分别下降41.3%、23%和63.1%,主要影响因素是省内大宗商品供需结构调整、国际金属价格下降、芯片外贸订单量走低等。出口增速从1-5月的34.5%放缓至18.6%,1-5月出口总值66.2亿元,上半年达到68.5亿元,6月当月出口仅2.3亿元,全球贸易形势低迷影响我省外贸经济发展。三是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0.7亿元,同比下降31.2%,降幅比一季度扩大3个百分点,成本推动和需求疲软共同导致全省工业企业利润下降,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导致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不畅,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9.6%,叠加我省工业产业结构单一、依赖传统产业等问题,短期内去库存增利润压力较大。四是物流业景气度呈回落态势。4月份开始物流业景气指数由升转降,从3月份的62.1%持续下降到6月份的48.4%,显示出新增需求不足,内生动力不强。分项指数呈“九降一升一平”,其中业务总量、新订单(客户需求)、平均库存量、库存周转次数、设备利用率、物流服务价格、主营业务利润、业务活动预期等分项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另外,全省还面临企业经营信心偏弱、稳岗就业压力大等突出困难问题。

三、三季度经济形势研判

全球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尚未走出困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上调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为3%,比今年4月的预测值上调了0.2个百分点,报告指出,全球经济正在从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中逐步复苏,但尚未走出困境。世界银行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1%,较1月预测上调0.4个百分点,同时指出,在利率上升的背景下,全球增长已大幅放缓,除个别经济体表现亮眼外,今明两年全球经济整体增长依然乏力,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尤其是多重冲击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造成重大挫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加剧。

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围绕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等,及时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恢复和扩大消费等针对性强、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对我国经济复苏充满信心。从长期来看,当前的部分压力和挑战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支撑经济恢复发展的各类积极因素明显增多,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表1  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和世界银行对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长增速预计

机构

预测时间

全球经济增速(%)

中国经济增速(%)

IMF

2023-1-30

2.9

5.2

IMF

2023-4-11

2.8

5.2

IMF

2023-7-25

3

5.2

世界银行

2023-1-11

1.7

4.3

世界银行

2023-4-10

2

5.1

世界银行

2023-6-7

2.1

5.6

甘肃正处在蓄势发力、爬坡过坎、追赶进位的关键阶段。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方位和特征、基础和条件、氛围和态势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战略通道、开放枢纽等既服务于国家大局,又发挥甘肃资源禀赋、工业基础、地理区位优势的项目、产业正在甘肃落地建设,国家对甘肃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省委省政府深入开展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三抓三促”行动,推动形成了比学赶超、大抓落实、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全省上下呈现出全力以赴抓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良好局面。从先行指标看,上半年全省审查审批建设用地增长31%,工业用电量增长9%,铁路货运量增长15.8%,铁路客运量、航空吞吐量分别大幅增长83.5%、90.2%,先行经济指标积极向好,全省经济三季度黄金期定能再创佳绩,下半年潜力可期,实现全年旺具备坚实的基础。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带来的产业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以消费为主的内需不足,进出口回落等因素制约经济快速恢复向好,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

综合分析,预计三季度全省经济呈平稳恢复态势,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在7%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0%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00亿元。

四、主要对策建议

(一)加快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强引擎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有强大的工业体系作为硬支撑,甘肃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近年来,以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要全力破解制约工业经济发展壮大的短板瓶颈。一是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深入调研分析全省工业企业用电高于周边省份的原因,并从根源上解决工业企业用电相对较高的现实问题。结合新能源快速发展契机,争取在新能源直购电政策、零碳产业园建设等方面优先获得支持,发挥绿电优势,提升工业企业就地就近消纳新能源电力资源。对接国内芯片、电子产品需求订单,化解我省电子产业发展困境。加强扶持政策“精准直达”“免申即享”,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及物流、融资成本。二是持续加大工业科技创新。以强科技行动为导向,加大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力度和步伐,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以科技创新赋能新兴产业培育,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型产业集聚发展,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向兰州新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布局,围绕传统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创新链。积极组织开展2023年度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形成推进融通创新工作合力。三是营造高效政务环境。加快完善“甘快办”,推动“人脸识别”功能在政务服务APP和政务服务大厅推广应用,推动“一窗通办”建设,继续对行业协会、中介结构等涉企收费治理,落实服务企业专员、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制度。

(二)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着眼防返贫、促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新的进展。一是坚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研发利用,推进撂荒地整治利用,着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全面摸清全省盐碱地资源分布状况,研究编制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实施方案,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二是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立足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战略竞争优势,以我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支撑,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乡土特征的产品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订单农业,引导线上线下各类平台持续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开设专馆专区专柜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产品顺畅销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是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551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引导鼓励更多人才服务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风景美”向“风尚美”转型,运用现代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进一步增强和释放消费潜力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优化供给和扩大需求更好结合,坚持提质升级和创新发展相结合。一是促进汽车购买和高效使用。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将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从新能源汽车扩大至所有机动车,出台以旧换新、油车换电车具体政策。增加兰州市停车位供给,降低主城区停车位收费标准,将省内主要城市道路两侧停车位免费停车时间由半小时延长至2小时。二是支持刚性和改善住房需求。城市住房供应由总量管理转向结构管理,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群体住房问题,主要城市改变保障性租赁住房普遍远、偏离市中心的供给思路,以城中村改造推进兰州等大城市优质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房地产市场“以旧换新”,带动规模化家装家居消费。建立省市县统一的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政策,取消提取限制政策,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促消费的作用。三是扩大文旅娱乐和餐饮服务消费。抢抓甘肃旅游火热机遇,优化延长景区景点开放时间,制定出台景区门票优惠政策,鼓励重点商圈、市场、餐饮门店尤其具有甘肃标志性的“甘肃博物馆”“甘味馆”“牛肉面馆”等延长营业时间,加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景点运力运输保障力度,在全省打造若干全国知名的“24小时文旅不夜城”。倡导餐饮供应保质保量,严厉打击农特产品短斤少两,优化提升餐饮服务、住宿停车、购物消费整体环境和服务水平,推动甘肃文旅消费长效可持续发展。

(四)积极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

坚持放大区位优势,用好平台载体,拓展合作空间,做实“五通”文章,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努力重塑古丝绸之路“黄金通道”、重现“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一是以更高站位抓外贸。把习近平总书记“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殷殷嘱托铭记于心、践之于行,坚持从“两个大局”和“两个市场”领会把握“最大机遇”,从国家所需和甘肃所能谋划用好“最大机遇”,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融合上做文章,在清洁能源体系一体化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上加力度,在文明交流互鉴和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上下功夫。二是以更宽视野扩外贸。全面做好“东出、西进、南向、北拓”的文章,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对接,更好把握RCEP带来的机遇,稳定运行中欧、中亚、南亚公铁联运、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等国际货运班列,深挖中西亚、中东欧、东南亚市场潜力,持续深化与青岛、天津、连云港等重点陆港海港合作,推动口岸、综保区、指定监管场地等平台串点成线、联动发展,积极开辟国内国际新航线,扩大对外开放纵深空间。三是以更实举措促外贸。加快完善兰州、武威和天水三大国际陆港基础设施,招引一批专业化从事出口贸易和进口加工的企业,争取进入第二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促进外贸产业聚链成群,进一步细化完善促进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循环畅通的对外贸易政策支撑体系,防范和化解贸易领域风险,着力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

(五)切实兜牢青年群体就业底线

充分挖掘就业渠道,做实做细就业服务,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健全就业服务促进机制,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一是落实好《甘肃省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开展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行动,畅通企业吸纳2年内毕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绿色通道”,推动事业单位、省属企业、科研院所等公共部门开展稳岗扩岗行动,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服务支持行动,以及开展“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针对文科专业就业难问题,高频率举办文科类专业专场招聘会。二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去向登记和档案衔接。落实落细中组部等五部门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政策举措,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建立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制度,做好高校毕业生户籍可以迁往就业创业地,也可以迁往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入职流程和完善信息查询渠道。三是健全完善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高校开设从入学到毕业全流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必修课,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合理化考公考研比例,改变青年群体缓就业、慢就业、不愿就业的现象。建立毕业论文、暑期实习、就业指导一体三向“导师制”,指导大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客观实际的就业理念和事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