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天水探索生态环境监测自动化智能化新实践
  • 时间:2024-04-25
  • 来源:甘肃省生态环境厅

天水市地处甘肃东南,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境内以丘陵地貌为主,受工业基础、能源结构、气候气象等客观因素影响,环境空气污染呈现出内源性和输入性叠加、颗粒物占比较高等特点,另外由于天水处于污染传输路径末端,还存在外源性污染团不易扩散等特征。作为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生态环境保护是我省黄河流域高质量保护的重要内容,渭河天水段水质受到降水量、农业面源、城镇污水排放等影响,呈现出环境容量较低、水质波动较大等特点,对其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是开展环境管理的基础性保障。近年来,天水辖区在自动化监测方面持续发力,在例行监测和重点监测中,自动监测均展示出新特点、新优势,为生态敏感地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

自动监测体系日臻完善。自2007年建立首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站以来,天水辖区按照国家和省上部署,结合地区实际,经过17年努力发展,截至目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方面,已建成国控空气站2个,省控空气站7个,空气监测微型站30余个,覆盖城市建成区和主要街道、重点乡镇。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方面,建成国控地表水自动站2个,省控地表水自动站3个,渭河干流预警站1个,拟建渭河控制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1个,做到了重点河流、主要断面全覆盖。各监测站点定位不同、功能各异——国控与省控、日常与预警、综合站与微型站,都是天水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站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共同织成了一张覆盖城乡、要素齐全的水陆一体自动化“监测网”,全年获得各要素监测数据累计上百万个,这些海量的数据为摸清天水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底数、掌握污染发展变化规律,提供了坚实支撑,随着自动化监测网络的不断完善,天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化监测的基础更加牢固。

自动监测能力明显提升。近年来,天水监测中心多措并举,从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等方面综合施策,持续加强自动监测能力。一是配强配齐人员,选派政治强、业务精的骨干力量充实自动监测岗位。二是重视人员素质提升,常态化开展内部学习培训,加强和上级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组织参加总站、省站举办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技术培训。三是做好人才储备,注重经验积累、知识沉淀的同时,积极培养后备力量,采取以老带新、以干促学等方式,理论和实践结合,打造阶梯化自动监测人才队伍。四是建立健全制度,落实岗位职责,专职人员紧盯数据变化,全年无休开展监测数据监控与审核,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处置。五是严管数据质量,认真开展自动监测手工比对和运维质量检查,购置臭氧传递、现场便携式分析仪等设备,加强监督手段和能力。六是做好后勤保障,加强与上级和属地的衔接,按照职责分工,共同保障驻地自动监测站点安全有效运行。经过不懈努力,天水监测中心自动监测能力提升明显,队伍结构更加合理、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开展多测站联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等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自动监测成效不断显现。天水监测中心主动担当作为,用实际行动助力天水深入好打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和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针对渭河流域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依托流域各水质自动监测站,发挥水质自动监测快速、连续监测的优势,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形成了一些适合当地、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切实发挥事前预警、事中支持、事后整改等全过程服务支撑保障作用,全年为驻地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快报简报40余期。根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全年编制沙尘报告17期,让环境质量数据与群众感受更为契合,同时为考核管理提供更多科学依据。近年已建或正在筹建的噪声自动监测、VOC自动监测、碳排放自动监测、组分站、激光雷达、无人机、无人自动采样船等设备设施,更是大幅提升了生态环境监测精细化水平,为天水环境监测增添了更多智能底色。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经过十几年的持续跟踪探索,天水监测中心对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的理解更加深刻,面对河床宽、水量小、易改道等问题,从仪器选型、采水方案、泵型选择等方面不断优化,获取自动监测最优解,为驻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但与现代化监测体系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其它优秀站点比,在新污染物监测、监测网络密度、智能化分析、数据综合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坚持发展方向、尽快补齐短板、突破发展瓶颈,在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生动实践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