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1-03-18
- 点击:47
- 来源:
2010年是“十一五”时期的最后一年,也是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的一年。《201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历数了过去的一年里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全面生动地展示了一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克服重重困难,战胜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1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水平。一是2003年以来甘肃经济连续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11.7%的增速是在连续多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全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二是11.7%的增速是“十一五”时期的第二高增速,仅低于2007年的12.3%。国民经济在2009年回升向好的基础上继续巩固。三是战胜了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克服了其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二、农业经济形势良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2010年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推广旱作农业、节水农业和循环农业,进一步加快牛羊产业大县建设步伐,努力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全省农业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958.3万吨,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我省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7年保持在800万吨以上水平,连续两年保持在900万吨以上水平。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来之不易,上半年的严重干旱使全省夏粮播种面积下降,导致夏粮减产3.1%。但由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旱作农业区的进一步推广,全省秋粮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76.93万亩,增幅达7.24%,秋粮总产627.5万吨,增产11.1%,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2009-2010年,省上整合省级专项资金重点扶持39个牛羊产业大县,推动全省草食畜牧业生产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实现利润较快增长
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6%,增速比上年加快6.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40.13%。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点行业对全省工业拉动明显。以上四个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5.86%,同比平均增长30.84%,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4.24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增长9.75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72%。
风光电及风光电装备制造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亮点。随着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战略的实施,全省风光电及相关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全年风光电及风光电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6.16亿元,占全省总量的6.99%,比重比上年提高4.4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5.0%,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8.4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3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48%。
四、内需增势强劲,进出口总值高速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位运行。2010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36.24%,这一增速是在上年42.85%高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房市调控成效显现,竣工和销售面积增速明显回落。房屋竣工面积增长9.81%,较年内最高点(1-4月)回落45.2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8.65%,较年内最高点(1-4月)回落30.16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8.3%,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主要热点商品销售增势明显。一是受节日气氛影响,食品消费呈明显增长之势,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1.5%,其中粮油类增长29.2%;二是个人享受及婚庆带动的商品销售较快增长,家具类零售额增长99.4%,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41.4%,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30.8%,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30.7%;三是受需求增长和消费政策刺激,汽车销售持续看好,其零售额增长36.2%,石油及其制品零售额增长27.7%。
进出口总值高速增长,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并创历史新高。2010年我省对外贸易已基本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困境,显露出高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共实现进出口总值73.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9.67%,增速居全国第二。进出口总值比2008年增长20.2%,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省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3.39%,增幅连续4年保持在20%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3.37%。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5.13%,增幅分别高于大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1.74和1.76个百分点。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国内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累计完成16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6.3%,这表明主要税种的稳定增长为地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
支出结构继续优化。全省一般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21.36%。一是强农惠农投入大幅增加。全省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3.29%。围绕农民增收的“六大工程”集资6.52亿元支持农业的发展。二是改善民生投入保障有力。全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比上年增长25.9%。安排资金41亿元,确保了省委省政府承诺的“14件23项”为民办实事,促进了全省和谐社会建设。
六、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
全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188.55元,比上年增长10.55%,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势强劲,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全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424.7元,比上年增长14.9%,增幅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出售农牧产品的收入提高,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7.2%;就业机会增多、工资水平提高带动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20.6%。
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42.4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01%;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98.57万人,增长4.69%;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64.46万人,增长0.23%;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30.09万人,增长9.11%;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82.00万人,增长15.10%;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311.31万人,增长5.50倍。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人数为1910.32万人,参合率为95.92%。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27.94亿元,比上年增长48.7%;累计受益1945.3万人次,增长60.68%。全省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88.1万人,比上年增长5.13%;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335.9万人,比上年增长14.56%。
七、食品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带动物价总水平不断攀升
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1个百分点。
2010年以来,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呈持续走高的态势,从1月份的2.1%上升到11月份的7.3%,创25个月以来新高。面对这种情况,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开通“绿色通道”等13条措施,强有力地保障供应,平抑物价。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0%,比11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0%,涨幅比11月份回落4.2个百分点。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