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09年金融形势
  • 时间:2009-10-12
  • 点击:0
  • 来源:

 一、2008年全省金融运行情况<?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008年,全省金融机构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灵活有效调节资金供求,金融发展形势良好,全年存、贷款增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及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全省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人民币各项贷款稳定增加,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31.8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9.28%,比上年末提高5.48个百分点,达近8年来的新高。在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后,各项贷款增速年末上升较快;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462.36亿元,比上年多增170.81亿元。

短期类贷款增长迅速,中长期贷款持续稳定增长。企业短期资金需求加大, 2008年,全省新增流动性贷款(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245.27亿元,同比多增157.76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53.05%,同比上升23.03个百分点。短期类贷款的合理有效投放,满足了社会经济生产的周转及应急资金需求,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04.8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7.68%。随着各项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强省”战略,进一步增加了对农业、工业、灾后重建等领域的信贷投入,全年新增中长期贷款220.66亿元,同比多增16.58亿元。

支农信贷明显增加,金融支农力度加大。全省金融机构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金融支持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2008年以来,全省新增支农、涉农贷款的总量和比例均明显高于上年水平,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888.82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32.11%,比上年提高4.65个百分点。全年金融机构短期农业贷款余额增长38.96%,新增79.42亿元,占全部短期贷款增量的比重达到34.73%

房地产开发贷款结构性调整,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增长趋缓。受宏观调控政策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市场低迷,全省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回落,个人购房贷款增速减缓。截至12月末,全省房地产贷款余额168.82亿元,增长13.12%,增幅同比回落24.15个百分点。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余额90.87亿元,增长11.68%,增幅同比回落2.87个百分点。

(二)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势迅猛,年增存款创历史新高

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728.82亿元,同比增长26.29%,增幅比上年末提高13.32个百分点。全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各项存款984.36亿元,是上年同期增量的2.29倍,存款增量接近千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储蓄存款大幅增加。受证券、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影响,资金大量回流银行。 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2461.90亿元,增长28.60%,同比提高23.6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储蓄存款547.58亿元,是上年增量的6.10倍。

企业存款保持良好增势。 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企业存款余额为1366.17亿元,同比增长21.57%,增幅比上年末上升5.79个百分点。全年新增企业存款242.35亿元,同比多增88.98亿元。

(三)金融机构备付状况良好,银行效益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省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总体状况趋于宽松,备付能力正常。12月末,全省国有商业银行备付金率为0.88%。交行、招行和浦发银行备付金率分别为1.62%2.59%1.92%兰州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准备金率分别为18.02%21.95%29.06%。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比年初增加1136亿元,增长24.87%,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28.82亿元,不良率比年初下降6.27个百分点,实现本外币账面利润57.45亿元,比上年增加14.16亿元,盈利水平继续提高。

(四)全省金融市场运行保持平稳

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全年债券市场成员累计成交金额736.41亿元,同比增长154.85%,成交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质押式回购共成交611.56亿元,增长146.84%,现券交易124.85亿元,增长203.03%。黄金市场交易大幅上扬。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和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增强,黄金的投资、保值功能再次得到重视,全年累计成交黄金20654.3公斤,同比增长2.03倍。商业银行积极拓展纸黄金业务,交易量迅速增长,全年累计成交17949.72公斤,增长10.7倍。证券市场持续低迷。2008年全省共有3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募集资金净额合计13.24亿元。证券交易量明显萎缩,券商收益大幅下滑。截至200812月末,辖区证券交易额达到2981.64亿元,同比减少31.77%。保险市场快速增长。2008年全省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7.45亿元,同比增长38.51%。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3.55亿元,同比增长20.19%;寿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73.9亿元,同比增长45.58%。全年累计赔付支出31.25亿元,同比增长8.80%

二、2009年全省金融工作要点

2008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性金融危机,目前这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逐步显现。从我省看,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国内经济增长减速影响,加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明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全省金融机构从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大局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支持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2009年全省银行信贷增长的预期目标是:本外币各项存、贷款均增长22%左右。2009年全省金融工作的要点如下:

(一)认真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力支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认真落实金融支持扩大内需措施。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主基调,准确把握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内涵,引导金融机构有效增加信贷投入,努力提升银行信贷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二是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积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探索建立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合力。三是切实提高监测分析水平。充分发挥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作用,加强对全省经济走势的监测分析,密切关注全省价格水平、工业经济运行、企业经营变化情况,深入分析全省金融运行情况,准确把握全省货币信贷运行特点和经济运行态势。四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帮助金融机构解决临时性资金短缺问题,保持流动性充足。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强利率监测管理,指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和水平。五是积极推动金融创新产品运用。充分发挥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采取举办金融市场创新产品推介会等形式,积极向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宣传新型债务融资工具,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债券融资工具的认识。

(二)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全省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一是进一步提高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水平。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发展动态,跟踪评估金融危机对全省经济金融的影响,及时揭示市场风险,提出应对措施。二是认真做好金融风险处置工作。继续做好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和处置工作,加强金融稳定再贷款管理。积极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及时跟踪已改制商业银行最新改革动态,重点掌握农业银行县域“三农”事业部试点情况。指导农业发展银行完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做好改革准备工作。关注国家开发银行股改成效以及商业化转型情况。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的监测分析,及时反馈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做好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兑付考核工作,指导已改制农村信用社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鼓励其推动产品、业务和服务创新。推进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长效机制建设,积极开展金融生态县和金融安全区建设试点工作,不断夯实区域金融稳定基础。

(三)继续加强跨境资金流出入均衡管理,充分发挥支持对外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是全面落实各项外汇改革政策,切实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改进贸易收结汇与贸易活动真实性、一致性审核,积极支持企业扩大进出口。配合扩大内需政策,在支持引资招商、项目开发、营销、并购、债务重组等方面创新外汇管理方式,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支持全省重点企业抓住当前国际市场资源类产品价格回落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境外投资,开拓境外市场。二是强化外汇管理措施,完善跨境资金流出入均衡管理。进一步完善直接投资外汇业务信息系统功能,实现对直接投资项下外汇资金流动的实时监测。加强外债管理,在做好外债风险防范的同时,为企业贸易融资提供便利。进一步规范个人外币现钞及结售汇管理,强化个人外汇收支真实性监管。三是改进外汇监测手段,加强国际收支统计分析预警。认真做好外汇金宏工程试点及推广工作,进一步夯实国际收支统计工作基础。有序推进外汇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建立外汇收支数据全口径采集平台,完善外汇资金流动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对外汇收支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外汇形势分析预测能力,密切关注跨境外汇收支变化等情况对全省外汇收支的影响。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和信息反馈。

(四)不断加强征信工作,有效促进社会信用环境的优化

加强征信市场培育和管理。结合开展征信数据核对、异议处理工作,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检查力度。推动信用评级机构与商业银行协作联合,全面开展借款企业和信用担保机构资信评级。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扩大贷款卡发放和年审范围为载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信息征集和更新的长效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利用已建立的信用档案挖掘优质客户,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依托深化农村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组织农村信用社做好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工作,督促省农村信用联社加快建立全省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和农户信用评价体系。继续加强与工商、税务、质检、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扩大征信系统信息采集范围,力争年内在采集个人工商注册登记信息、企业和个人欠税信息、法院诉讼信息等方面有新突破。

(五)积极创新反洗钱工作手段,努力维护金融秩序的良好局面

进一步完善反洗钱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政府反洗钱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加强与成员单位的协调沟通,实现反洗钱信息共享和工作互动。创新监管理念,提高反洗钱监管水平。督促金融机构提高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数据报送质量,开展对金融机构的差异化管理。加强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送管理,降低“防御性”可疑交易报告数量。以反洗钱现场检查精品工程建设为抓手,提高反洗钱监管工作的政策效应。坚持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理念。进一步改进反洗钱现场检查手段,加强对金融机构高风险领域的检查。加强与侦查机关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合作。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反洗钱调查和案件协查工作优势,建立涉嫌洗钱案件线索上报和督办制度。积极配合安全等部门预防和打击恐怖融资活动。深入开展反洗钱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反洗钱工作的认知度。

(六)继续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切实加强支付系统运行管理。按期完成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任务。加大公用事业收费、支票影像截留等各类小额支付业务推广力度,提高公用事业收费服务水平。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进一步扩大银行卡特约商户覆盖范围。加快现代化支付系统和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的推广应用。以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全面开通为契机,督促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支付设备的投入,不断改善用卡环境,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支付结算体系。二是大力推进国库服务创新。加快地税系统联网和银行卡缴税业务试点进程。拓宽国库服务领域,扩大国库直接办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和灾后重建资金直拨范围。力争将社保基金、国有土地出让金统一纳入国库核算。建立出口退税“快速通道”,提高出口退税效率。强化国库监督检查,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继续做好国债管理,选择部分乡村开展“送国债进乡村”试点工作。三是认真做好货币金银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现金投放、回笼预测的准确性,合理配置发行基金,优化流通中券别结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现金的合理需求。以应对“HD版”假币事件为重点,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打击假币犯罪专项“09行动”。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