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06年经济贸易
  • 时间:2009-03-12
  • 点击:0
  • 来源:
    一、 2005年全省经济贸易总体情况
    (一)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2005年,全省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2.80亿元,同比增长12.87%。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市场需求稳中见旺,消费品市场商品销售继续较快增长。从销售地区看,市级消费品零售额413.35亿元,增长13.03%;县的消费品零售额99.66亿元,增长12.85%;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119.78亿元,增长12.34%。从零售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12.12亿元,同比增长12.92%;餐饮业零售额99.75亿元,增长15.76%;其他行业零售额20.93亿元,下降0.10%。消费结构得到优化,汽车、通讯类产品销售增长较快,其中,汽车类零售额达到32.07亿元,较去年增长15.04%;通讯器材类零售额达到2.56亿元,增长25.23%。
    (二)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进出口继续大幅攀升。2005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6.33亿美元,同比增长49.36%,其中出口10.91亿美元,进口15.42亿美元,分别增长9.5%和101.2%。机电产品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完成出口1.4亿美元,增长67.2%。加工贸易增幅居各类贸易方式之首,完成出口3.3亿美元,增长40.4%。2005年全省主要进口商品为矿产品,其中铜矿砂,镍、锍分别进口4.2亿美元和3.3亿美元,分别增长20%和665.2%。澳大利亚成为我省最大贸易伙伴,韩国取代日本成为我省最大的贸易出口国,金昌市成为我省进出口总额第一个突破10亿美元的地区。非国有企业进出口持续大幅攀升,进出口达到2.6亿美元,增长13.1%,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0%。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进出口2.3亿美元,增长38.6%。国有企业仍是进出口中的主力军,进出口20.9亿美元,增长60.6%,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9.3%。
    (三)重要商品的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得到加强和完善
    1、粮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粮食生产继续稳定增长,粮食市场保持基本稳定。2005年,全省总产再次突破800万吨,达到836.89万吨,比上年增长3.86%。随着粮食供求形势的好转,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价格均有所回落,通过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市场监测,把握调控节奏,采取按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储备轮换收购、控制新粮上市期间集中出库等措施,稳定了市场,促进了粮价回升,保护了农民利益。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粮库建设,国家储备粮库的后期扫尾工作和省级储备粮库建设进展顺利。2005年国家安排的2个国储库填平补齐项目,目前已通过竣工验收;第一批安排的定西、白银、天水3个省级储备粮库已通过正式竣工验收;第二批安排的山丹、打柴沟、陈官营3个省级储备粮库扩建,已通过预验收,正在进行装粮压仓试验;2005年新安排的武南和皋兰粮库的建安工程已基本完成,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完成。
    2、棉花。针对棉花需求增长较快,产需缺口加大的现状,进一步加强调控措施,继续收储新棉,积极调控市场。认真组织实施了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和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资格认定工作。按照国家对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要求编制了《甘肃省2004—2009年棉花加工企业设备更新改革计划》和《甘肃省棉花公证检验承检机构布局建设规划》,对各产棉市上报的发展规划进行了批复。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棉花加工企业设备更新改造的支持,国家新安排我省13个棉花加工企业改造项目,安排国债贴息325万元,2005年底前已全部建成。承检机构的中心实验室的建设进展顺利,国家安排设备(HVI)投资140万元,目前实验室已全部完工,设备已通过调试运转正常,待加工企业改造完成后即可投入正常检验。新棉收购开始后,按照国家五部委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全省棉花加工企业的资格认证复查和流通秩序治理整顿,有效净化了棉花市场流通秩序。
    3、成品油。在认真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成品油管理制度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甘肃省加油(气)站2005—2010年建设发展规划》已批转各地执行。全省审批了26个加油站,组织相关部门完成了3个加油站的验收工作。同时,积极推进汽车加气站的建设,组织了全省“油改气”的调研和考察工作,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规定。目前,全省已建成了一批液化石油气加气站(LPG),改装LPG汽车2000辆;在建和已建成压缩天然气加气站(CNG)11座,改装CNG汽车2451辆。
    (四)现代物流和流通业结构调整项目有了新的突破   
    2005年完成了指导全省“十一五”物流发展的《甘肃省现代物流规划》。明确提出把兰州建设成为全省现代物流总枢纽,规划建设天水物流园区和酒嘉物流园区,形成三大物流中心,即武威物流中心、张掖物流中心和平凉物流中心,并加速物流配送中心网络建设的发展思路。2005年向国家上报了酒钢物流中心,兰州方鑫粮店连锁经营和众友药业连锁经营三个流通业结构调整项目之后,又上报了陇西物流中心和平凉新世纪商贸中心项目,经积极争取,酒钢物流中心项目国家已批准立项,下达国债贴息资金88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之中。
    (五)认真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国债项目,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抓住国家实施农产品市场建设的大好契机,加大了全省农产品市场建设工作力度,认真组织了甘肃康家崖土豆专业批发市场、兰州金百合农产品市场、甘肃靖远蔬菜批发市场三个市场建设项目的后期扫尾工作,积极协调项目单位完善信息系统和检验系统并组织通过了竣工验收。同时组织协调了在建项目的建设施工,省粮油批发市场,武山洛门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内容已基本完成,陇南农特产品批发市场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3个项目在2006年上半年可正式竣工验收。今年国家批准建设的酒泉春光市场、庆阳农产品批发市场、高台蔬菜批发市场三个项目(国债投资950万元)已顺利开工建设。
    2005年的经贸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商品供求结构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商品总体供大于求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二是商品市场秩序尚未根本好转,城乡消费品市场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外贸出口增速受到一定影响;四是流通业整体竞争力不足,规模偏小,现代化程度不高,流通效率较低;五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有所滞后,县级政府配套困难;六是成品油管理出现集中上报、违规审批现象,申报节奏出现混乱。加气站建设由于土地、规划等因素出现滞后,压缩天然气汽车发展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二、 2006年经贸工作任务和主要措施
    2006年全省经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做好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深化重要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现代流通业发展,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一)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开拓农村市场。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开拓农村市场作为重点,加快农村商业流通体系建设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大农村市场规划和建设的力度,支持城市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鼓励大中型流通企业向小城镇延伸经营网络,为工业品下乡,农民增加消费提供便利。
    (二)继续做好粮、棉等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确定的加强农业,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综合运用储备和进出口调节等手段,做好粮食,棉花,食糖等重要商品的总量平衡和市场调控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加一”改革的总体改革方案,积极参与粮食企业、流通领域等方面的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重点是在加强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健全储备体系,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机制,实施粮食应急预案,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等方面开展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出台粮改配套政策,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牵头组织好棉花质检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力争2006年全省改造棉花加工企业18家,敦煌棉花检验中心实验室开工建设。
    (三)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跟踪研究外贸进出口形式,做好外贸形式分析工作。协调组织好所需国内紧缺的能源,原材料等重要工业品的进口。研究制定措施,加强产品进出口的宏观调控。完善相关进出口政策措施。
    (四)继续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继续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做好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工作。认真抓好国家已批准的市场项目建设工作。2004年的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要确保2006年上半年竣工,两大系统投入使用。2005年3个项目要力争2006年1季度完成设备招标,确保年底竣工。在此基础上,积极向国家申报2006年农产品市场建设项目。
    (五)继续抓好省级储备粮库建设工作。配合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组织实施好省级储备粮库的改造建设,以确保全省粮食安全。要做好已开工项目的实施,2004年开工的3个项目要确保2006年上半年竣工,2005年开工的项目确保2006年底竣工。同时要做好2006年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
    (六)促进流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积极争取国家流通业结构调整项目。在2005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争取国家支持,力争陇西物流中心和平凉新世纪商贸中心项目早日通过国家立项。
    (七)认真落实《甘肃省2005—2010加油(气)站发展规划》。按照“总量控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规范我省加油站行业的有序发展,建立加油站布局建设重大事项会商制度,推进加油站布局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积极鼓励和发展清洁能源。科学规划全省加气站布局,结合国家发展燃气汽车的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我省“油改气”的相关政策,制定系统的,可操作的实施燃气汽车系统工程的措施和办法。
    (八)继续做好粮食、棉花、食盐、烤烟、成品油、化肥、农药、农膜、羊毛等商品的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加大综合协调力度,促进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流通及
    (九)加强重大问题调查研究。重点是粮食安全及预警研究,棉花储备管理研究,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特别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的研究及粮食“四散化”现代物流的研究,压缩天然气汽车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等。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