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2-05-28
- 点击:0
- 来源:
一、2010年全省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情况<?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消费品市场活跃,社会消费品总额快速增长。2010年,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和物价上涨双重作用推动下,全省消费品市场呈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9.40亿元,同比增长18.3%,增幅与2009年基本持平。全省12个月中,月度零售额均保持在80亿元以上,增幅均保持在16%以上。
(二)城乡市场同步增长,城市市场快于农村。2010年我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商业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已开始由城镇向农村地区推广和转移,给城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2010年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8.17亿元,同比增长1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80.2%,城镇市场仍占主导地位;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23亿元,同比增长17.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19.8%。城镇增速仅快于乡村增速0.7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和乡村市场增幅差距逐步缩小。
(三)零售市场占主导地位,餐饮市场活跃。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生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省从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的个体商户迅速增加,提高了流通领域的经营能力,促进了消费档次的提高。2010年批发业实现零售总额154.24亿元,同比增长20.2%;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986.97亿元,同比增长18.4%;零售业依旧是消费品市场的重头行业。近几年来,人们对餐饮市场的需求持续旺盛,加之节假日效应、价格上涨的拉动,有力带动和刺激了餐饮市场的快速发展。2010年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210.90亿元,同比增长17.3%;住宿业实现零售总额17.29亿元,同比增长16.3%。
(四)生活热点商品销售保持稳定增长,奢侈品销售火爆。一是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呈大幅增长趋势,全年增幅达到21.5%、26.9%和26.4%。尤其受物价上涨的拉动,食品类消费增长更加明显,其中,粮油类增长29.2%。二是受国际黄金价格不断走高及人们对通胀预期压力的影响,金银珠宝类销售持续走俏,购买金银珠宝成为一种时尚和投资方式,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0.7%。三是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0.8%,家用电器和影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5.4%,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增长99.4%,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1.4%。此外,数码、动漫、游戏、智能通信手机等电子产品成为消费新亮点。
(五)政策刺激作用明显,家电、汽车等持续旺销。在“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汽车下乡”和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政策推动下,我省家电、汽车以及电子产品等持续旺销,为拉动我省经济,促进消费和流通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2010年底,全省销售家电下乡产品达到95万台(部),实现销售金额18亿元。各项购车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也让我省车辆销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车市迎来了井喷行情。2010年我省汽车销售同比增长36.2%,车辆保有量的迅速增多以及油价的上涨,带动了汽油等消费品的快速增长,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27.7%。
二、2010年全省对外贸易运行情况
(一)进出口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增幅居全国前茅。2010年全省实现外贸进口总值73.4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长89.7%,高出全国增速55个百分点,增幅前11个月保持全国第一(12月增速居全国第二)。我省进出口总值全国排名27位,西部十二省区居第8位。西部省区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四川、广西和新疆。12月当月,西藏增幅以107.9%居首位,甘肃以89.7%居第二位。
(二)资源性产品进口大幅增长,呈现量价齐升态势。2010年,我省矿产品进口总值36亿美元,比上年净增14.66亿美元,增长65.2%,占全省进出口值的49.2%,其中: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21.7亿美元,总值增长68.50%,总量增加11.64%;镍矿砂及其精矿5.9亿美元,总值增长41.01%,总量增加29.39%;已烧结的铁矿砂及其精矿4.1亿美元,总值增长165.14%,总量增加70.40%,以上三种主要进口矿产金额31.7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额的43.2%。“十一五”期间,我省累计进口矿产品119.3亿美元,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进口总值环比下降外,基本是呈逐年递增的态势。
(三)工业总体规模扩大、实力增强,推动国有外贸企业快速增长。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1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37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国有企业完成进出口贸易总值为59.4亿美元,同比增长83.10%,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81%,其中完成出口总额5.1亿美元,同比增长73.21%;进口总额54.3亿美元,同比增长84.1%。进出口排名前十名的企业全部为国有外贸企业。进出口值超亿美元的企业由上年的三家增加到五家: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以44.88亿美元,同比增长95.30%,名列首位。依次为甘肃酒钢宏兴钢铁5.55亿美元,增长953.76%;白银有色集团有限公司3.77亿美元,增长19.59%;酒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2亿美元,负增长42.67%;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5亿美元,增长82.39%。以上五企业进出口值57.47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8.47%。
(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大幅增长。2010年全省机电产品实现出口2.93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占全省外贸出口值的17.88%。天水华天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元器件出口0.7亿美元,同比增长130.22%;天水海林进出口有限公司轴承出口0.55亿美元,同比增长82.99%;兰州兰石国民油井钻机及备件出口0.46亿美元,同比增长58.53%。总体看2010年我省机电产品出口无论从出口途径,还是出口增长幅度都有着强劲发展势头,这将对我省2011年外贸出口的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五)农产品出口表现良性发展、稳步增长的态势。2010年,我省农产品出口总值2.7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占全省出口总值的16.9%,苹果汁出口0.45亿美元,同比增长19.85%;未列名食用植物产品出口0.25亿美元,同比增长7.73%;鲜苹果出口0.18亿美元,同比增长8.69%;酪蛋白出口0.18亿美元,同比增长253.44%。农产品的出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今后我省农产品的出口将是继资源型产品和机电产品后的又一重要出口商品。
(六)市场多元化成效明显,与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发展。2010年,澳大利亚继续保持着我省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进口市场的地位。2010年我省与澳大利亚的贸易额达12.36亿美元,同比增长76.1%,占甘肃省进出口总值16.9%;其中进口总值12.2亿美元,同比增长75.5%。主要商品镍锍进口总值7.03亿美元,同比增长1.9倍,镍矿砂进口总值3.48亿美元,同比增长46.7%。美国为我省最大的出口市场,2010年我省对美国进出口总额3.88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其中出口总额为2.5亿美元,同比增长52.5%,占我省出口总额的15.3%。主要商品钴及其制品出口额0.78亿美元,同比增长15.5%,苹果汁出口0.23亿美元,同比增长2.98%。我省在鼓励企业扩大传统市场进出口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进出口市场,取得成效。新开拓的哈萨克斯坦市场贸易口额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占全省进出口总值15.3%;其中进口总值1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主要商品已烧结铁矿砂进口4.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铜矿砂进口3.3亿美元,同比增长15%。
(七)金昌、兰州和嘉峪关继续保持优势地位。2010年,我省进出口总值排名格局未发生变化,前三位依次是金昌、兰州和嘉峪关。金昌市进出口总值位居榜首,兰州市出口总值保持第一,进出口总值位列第二。金昌市进出口总值44.93亿美元,同比增长95.4%,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1.3%,主要以进口矿产资源为主,进口总值42.72亿美元,同比增长93.7%,占全省进口总值75.1%,主要进口商品为铜矿砂、镍锍和镍矿砂,三项商品进口总值占金昌市进出口总值的70.7%。兰州市进出口总值1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倍,占全省进出口总值15.8%;出口总值9.13亿美元,同比增长2倍,占全省出口总值55.7%。兰州市大项进口商品为5-7号燃料油和钴湿法冶炼中间品,两项商品占兰州进出口总值的8.1%。大项出口商品为硅铁、石油及天然气钻机和柠檬酸,三项商品占兰州进出口总值的5.4%。嘉峪关进出口总值7.64亿美元,同比增长86.8%,占我省进出口总值的10.4%;嘉峪关进口主要商品铁矿砂,占进出口总值的93.5%。
三、重要商品市场调控成效显著。
(一)粮食。2010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达4195万亩,同比增加80.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58.3万吨,比上年增产5.8%。创历史新高,成为连续第7个增收年。其中,夏粮产量330.8万吨,减产3.1%;秋粮产量627.5万吨,增产11.1%。2010年,全省收购粮食216.2万吨,同比减少14.4万吨,减幅6.2%;其中:国有粮食企业67.8万吨,非国有粮食企业148.4万吨。全省销售粮食294.7万吨,同比减少8.43万吨,减幅2.8%;其中:国有粮食企业100.6万吨,非国有粮食企业194.1万吨。截止2010年年底,粮食周转库存86.8万吨,全省有省级储备粮食50万吨,市县级储备粮48万吨。
(二)食用植物油。2010年油料种植面积34.57万公顷,减少0.62万公顷;油料产量64.05万吨,增产9.41%。截止2010年年底,全省收购食油4.6万吨,同比增加0.89万吨,增幅23.9%;全省销售食油6万吨,同比增加1.3万吨,增幅27.5%;全省食油周转库存2.8万吨;全省有省级储备食用植物油1万吨,市县级储备食用植物油0.3万吨。
(三)棉花。2010年棉花生产受市场因素和天气的影响,面积、产量都呈下降趋势,棉花种植面积4.79万公顷,减少0.78万公顷;棉花产量7.56万吨,比上年减产20.80%。2010年是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最后一年,国家给我省安排了2个棉花加工企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项目,争取国债贴息资金50万元,使我省棉花加工企业设备更新改造的达到57家,目前这些棉花加工企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50家的规划任务,改造总投资达4亿元以上,享受国债贴息资金1425万元。
(四)食盐。2010年国家给我省下达了食盐分配调拨计划13.6万吨,其中:省内收购11.25万吨,省外调入1.75万吨,调出0.6万吨。其中:下达武阳盐化有限公司收购计划8.25万吨,高台盐化公司3.0万吨。2010年全省食盐需求总量为13万吨,市场运行平稳。
(五)成品油。2010年全省销售成品油360万吨。下半年以来全国成品油市场资源缺口较大,特别是柴油供求比较突出。为保证全省成品油市场的供应,我们协调中石油甘肃销售公司认真分析市场形势,制定特殊时期的保供方案,最大限度地争取资源,增加市场投放量,保证资源配送、有序调入,极大地缓解了成品油市场供需矛盾。
(六)烤烟。2010年,全省烤烟产量1.01万吨,比去年同期减产0.23%;需求总量0.726万吨,出口0.1万吨;卷烟资源总量83万箱,全省烤烟市场运行平稳。
(七)农产品进口配额。根据《2011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请条件和分配原则》(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10年第27号)的具体要求,积极争取重要农产品进口配额。对我省申请进口小麦、玉米、棉花的企业进行了认真的审核,共上报了15家企业申请2011年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的申请材料,拟申请小麦配额90万吨,玉米1万吨,棉花配额1.55万吨。另外,完成了2010年粮食、棉花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和第二批、第三批关税配额外优惠关税税率进口棉花配额的领取发放以及2010年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中期调整退回工作。
(八)葡萄酒产业。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通过认真调研,完成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2010年6月,按照省政府的部署,组织召开全省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全面分析了我省发展葡萄酒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提出了我省葡萄酒发展的重点工作。使全省上下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全面贯彻落实葡萄酒发展规划坚定了信心。2010年9月,我们会同省外专局等部门联合举办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参会人员包括来自7个国家11名外国专家、6名国内专家业内人士等近百人。会议认真征求和听取了专家们对我省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11月初,我们会同省贸促会组织葡萄酒生产企业、产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参加了第三届香港国际美酒展。通过这次参展访问,我省葡萄酒产地优势和产品质量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葡萄酒产业扶持政策的前期工作,安排的省预算内资金300万元、支持甘肃农业大学建立葡萄酒研发中心,配合省商务厅筹建葡萄酒行业协会完成了挂牌工作。协助省质检局组建葡萄酒质检中心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前期工作。
四、经贸流通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粮油仓储设施建设项目。为了改善省级和市县一级储备粮食仓储条件,2010年我们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500万元,安排省粮食局张掖王家墩粮油储备库、兰州市花庄粮食储备库和定西西源粮食储备库等粮食仓储建设项目,三个项目设计新增仓容9.5万吨,总投资4800万元。同时,利用地方政府债券1000万元,安排省级粮食仓储改建项目3个,市县粮食仓储改建项目4个,新增仓容5万吨,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效的改善我省粮食仓储条件,提高全省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同时我们还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500万元,安排省粮食局武威南粮油储备库、山丹粮油储备库、长城粮油储备库和平凉十里铺粮库4个植物油储备项目。其中,武威南和平凉十里铺粮库植物油储备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基本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见效。
(二)粮食现代物流项目。为加快我省粮食物流建设,经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600万元,支持省粮食局陈官营、定西景家店两个粮食现代物流中心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增加仓容8万吨,基本实现了粮食储藏流程机械化作业,极大的降低仓储费用和提高工作效率。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加快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项目。一是完成了天水清水、酒泉特尔鲜和平凉市果品蔬菜等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土建、电子信息系统和检验检测系统的设备招标等工作,三个项目全部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上半年即可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200万元,安排景泰县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临夏粮油物流市场、甘谷县冀城果蔬批发市场、永靖县刘家峡等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改扩建项目,项目可带动社会投资2亿多。同时,安排省预算内资金400万元,配套支持国家扶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相关设施。三是利用甘肃经济信息网管理和技术优势,开发完成全省农产品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目前,该系统已经覆盖了全省近20家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使主要农产品价格行情采集实现了省内联网。通过试运行,基本实现了对主要市场和主要品种价格的收集和监测。
(四)现代物流、冷链物流项目。2010年,经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我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项目17个,是我省历年来争取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项目数量和投资最多的一年。项目涉及冷链物流、物流信息平台、城市配送、农村配送等多个领域,共争取中央投资39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近6亿元。
五、2011年工作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密切关注国家和省上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加大对全省经贸形势的研究分析。“控物价、启规划、稳复苏”是2011年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在“十二五”规划的初始年,针对全省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热点突出问题,完善重要商品供需信息采集和调研力度,及时掌握重要商品的购、销、存信息,密切跟踪监测外贸出口和国内、省内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以及重要工业品、农产品进出口动态,及时关注和掌握全省经贸运行情况和物价走势,坚持做好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和外贸运行分析的编制和报送工作。
(二)抓住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机遇,继续抓好项目争取和建设管理。2011年国家将对粮油仓储设施和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建设、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等方面继续进行扶持,我们要认真研究国家的政策导向,加大项目储备力度,调整工作思路,按照振兴产业、改善现状、带动投资、刺激消费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项目申报质量,争取国家更多资金支持。同时,切实抓好项目后续管理,积极协调落实配套资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认真做好省预算内投资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继续抓好省级储备粮库的改造建设和重点城市放心食品工程。
(三)继续抓好葡萄酒产业协调工作。2011年是全面落实全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实现“两年实现突破、五年明显见效、十年形成规模”目标任务关键年。尽快启动葡萄酒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的调查研究机制制定工作。继续支持葡萄酒研发中心建设,确保完成葡萄酒文化陈列室、葡萄栽培技术研发室、葡萄酿造技术研发室、葡萄与葡萄酒分析检测室、品酒实验室等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加大葡萄酒整体推介力度,通过录制和撰写介绍我省葡萄酒文化、葡萄酒产业的系列专题片和文章,重点宣传我省葡萄酒在绿色、有机、安全、营养、健康方面的优势,突出文化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方面的推介。继续推进葡萄酒“请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
(四)继续做好重要商品总量平衡。继续做好粮食、棉花、食盐、烤烟、成品油、化肥、农药、农膜、羊毛等商品的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做好粮食、棉花进口配额的争取工作。做好棉花质检体制改革过渡期的收尾工作。(刘怀印 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