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08年工业经济
  • 时间:2009-03-12
  • 点击:0
  • 来源:
    一、2007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2007年,全省工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突出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这一主题,以增强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以狠抓节能降耗为着力点,继续支持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石化、有色、冶金等支柱行业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装备制造业及食品工业呈现强势增长。全省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实现了总量和效益的同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6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5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06%。规模以上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1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倍。
    (一)支柱行业增势强劲,支撑作用继续增强。石化、有色、电力、冶金等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9.40%。其中,石化工业完成增加值2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1%;有色工业完成增加值225.88亿元,增长13.84%;电力工业完成增加值124.83亿元,增长20.19%;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92.89亿元,增长30.91%。随着全省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的实施,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3%;实现利润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倍。2007年,原油加工量达到1426.16万吨,比上年增长8.77%;十种有色金属142.76万吨,增长9.01%,其中铝、镍、铜产量为74.27、10.61、31.78万吨,分别增长16.48%、4.84、12.74%;钢材597.89万吨,增长11.81%。2007年生产卷烟74.4万箱,有力支撑了全省工业增长和财政收入提高。
    (二)加强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兰州石化公司丙烯酸及酯、兰铝大型预焙槽电解铝、酒钢不锈钢冷轧、吉利集团兰州5万辆轿车生产线、西北永新5万吨涂料生产线搬迁改造等项目建成投产,金川公司选矿扩能技术改造基本建成、富氧顶吹镍熔炼开始设备安装,蓝星化工20万吨甲醇项目建设进入收尾阶段,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铝箔项目开工建设,同时配套20万吨铝板带箔的原料项目,兰铝10万吨铝扁锭项目已开始设备联动调试,连铝15万吨铝扁锭项目已开工建设。白银公司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项目中,铜冶炼制酸系统污染治理项目已建成投产。兰铝自备电厂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第一台机组将于2008年初投产发电。金川公司富氧顶吹镍熔炼、选矿扩能改造,兰州金川科技园镍板带和线棒材等重点在建项目进展顺利。金川公司20万吨氯碱、新希望集团金昌20万吨PVC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阳山金矿安坝里南段的储量及价款的评估和备案已完成,即将进行招标转让。酒钢集团与哈萨克斯坦欧亚财团合资项目方案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庆阳石化搬迁改造项目,待国家环保总局批复环评后即可开工建设。中核四О四总公司大型乏燃料后处理项目目前已完成厂址查勘报告和项目建议书、初可研报告,项目建议书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待批。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9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2.6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7.42 %。
    围绕企业产品结构调整,通过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内容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不断探索完善产学研联合机制,着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07年底,我省已建立省级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4家,其中6家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建立行业技术中心4个,全省6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
    (三)发挥专项资金导向作用,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按照扶持特色优势产业、扶持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原则,严格项目管理程序,通过地方推荐和专家论证审查,对符合条件的36个化工、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了资金支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的要求,通过资金补助、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积极支持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根据国家国债资金、专项资金安排方向,组织申报了一批农产品加工、稀土深加工、黄金地质勘探等领域的项目争取资金支持。
    (四)国企改制重组进展顺利,产权多元化改革进程加快。经过近几年的攻坚,大范围、大规模的企业政策性破产重组工作进入尾声,截止目前,在列入国家破产计划的142户企业中,已破产终结111户。通过破产重组,多渠道安置职工14.6万人,核销呆坏帐115亿元,争取中央财政托底资金85.35亿元。省属8户困难企业中,兰石总厂、西铁公司、九条岭煤矿、甘铝(华铝)公司、甘光公司、兰轴公司6户企业已破产终结,兰通厂、兰拖厂2户企业的国家破产计划已下达。省属企业已有24户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产权转让收益约27亿元。省属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稳步推进,有8户企业和政策性破产同步完成,酒钢集团、靖煤公司、窑街煤电公司、祁连山工贸公司等4户企业已启动辅业改制工作。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扎实推进,省属9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8户已经完成股改工作。酒钢集团与哈萨克斯坦欧亚财团战略合作有序推进,双方投资组建新企业战略协议已经签署;白银公司重组兰光集团正在组织实施,与中兴国安的战略合作正式启动;金川公司向宝钢、太钢二次股权转让工作已经完成;祁连山建材、长城电工、西北永新增资扩股工作已经启动。
    “十五”以来我省工业积极应对市场形势变化,结合实际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工业快速稳定发展,工业经济总量成倍增长,支柱产业竞争力增强,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实现我省工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大企业向依靠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带动向依靠产业链延伸和特色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资源加工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但我省工业也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主要是国有经济比重大与非公经济发展不足的矛盾,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性与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以资源加工为主的传统产业比重高与节能降耗任务艰巨的矛盾。
    二、2008年工业宏观政策环境、预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8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着力调整和优化原材料工业结构,振兴装备制造业,推进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引导和推动钢铁、水泥、造纸、装备制造业等领域企业的兼并重组;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上扩能项目;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到目前为止,国家发布的工业领域行业准入条件有电石、铁合金、焦化、锰、铜、钨、锡、锑、玻璃、铅、锌、烧碱、聚氯乙烯、汽车等14个行业,其中10个行业需要公告,这些行业基本上都属于原材料或“两高”行业。为了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扩张,国家将适当上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的审批权限。同时,还将有针对性地提高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进节能减排,制定和修订一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从这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判断,2008年国家在工业领域的重点是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加强对“两高”行业发展的限制,淘汰落后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这将对全省以原材料工业为主的工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特别是新建和扩能项目难度加大。但同时也要看到,国家加大对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的支持力度,对我省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又是难得的机遇。
     根据发展形势和甘肃实际,2008年全省工业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继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部署和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把加快结构调整、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有机结合起来,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支柱产业领域,围绕产业链延伸重点实施一批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的下游深加工项目。实施好“甘肃省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继续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进一步加强水泥、铁合金、电解铝、钢铁等行业清理整顿和淘汰落后工作,通过上大压小、等量置换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按照突出重点、择优扶强原则,继续做好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安排使用工作,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一)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我省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少数行业的规模扩张向依靠产业结构的多元化调整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转变,由依靠少数大企业增长向大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共同发展转变。围绕建设石油化工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可再生能源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以下游产品深加工为突破口,着力延伸石化、有色、冶金行业产业链,积极推动下游加工项目的园区化、集中化,加快培育相互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加快庆阳石化搬迁改造、西北铝20万吨铝板带、华煤集团60万吨甲醇、金川公司1.5万吨海绵钛、1万吨羰基镍和5000吨羰基铁、兰州金钢轮胎60万吨全钢重子午胎等项目的建设;开工建设兰州石化碳五综合加工利用、连铝节能改造、金川公司10万吨铜材深加工、新希望集团120万吨硫酸钾、兰州三叶公司甲乙酮扩能改造等项目。加强石油、黄金、钨、钼等优势资源的勘探力度,争取启动阳山金矿开发。积极推进酒钢与哈萨克斯坦欧亚财团的战略合作项目实施,争取尽早获得国家核准,成立合资公司启动相关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酒钢150万吨碳钢冷轧项目建成投产。推进中核四О四大型乏燃料后处理项目,尽快获得国家批复。围绕深入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引进高新技术和装备,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加快培育兰州、天水装备制造业基地。以河西风电基地建设为契机,吸引国内有实力的大企业来我省投资风电设备,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整机生产能力和配套产业,集中规划建设酒泉风电产业园。根据吉利汽车项目生产需要,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加快配套零部件产业发展,引导我省汽车产业链延伸。引导推进硅材料产业链的延伸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工业硅、有机硅、多晶硅和光伏电池等系列硅材料产品。
    (二)做好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推行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突出抓好冶金、有色、石化、化工和建材等7个重点行业和年耗能万吨标煤以上的160户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实现降耗增效。按照国家“一抓三促”的要求,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结合起来,把新建、改造与淘汰落后相结合,促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采取“上大压小”、“等量置换”等措施,加快淘汰小水泥、小造纸、小淀粉、以及铁合金、电石等行业的落后产能。积极抓好电解铝小预焙装置的等量置换淘汰落后工作。积极推行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支持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中水回用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抓好重点行业“三废”治理和烟气脱硫,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完成白银公司三冶炼厂ISP系统“三废”治理、兰州石化公司化肥厂锅炉烟气脱硫、兰州新西部维尼纶公司水环境隐患综合整治等重点环保工程,抓紧实施银光公司酸雾污染治理项目。加强节能减排的制度约束和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严格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管理制度,依法开展强制性的节能减排审核。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步伐。
    (三)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继续发挥好专项资金的导向促进作用
    根据国家专项资金安排方向,在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黄金地质勘探、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等领域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继续支持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选择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给予技改资金支持,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
    (四)加快国有企业资本扩张和产权多元化改革进程,进一步激发国企竞争活力
    积极支持金川公司、华煤股份、甘肃稀土等企业完成增资扩股,实现境内外上市;重点推进酒钢集团与哈萨克斯坦欧亚财团的战略合作;加快白银公司与中兴国安的投资合作,稳步推进白银公司对兰光集团的资产重组,白银公司实现借壳上市;推动祁连山建材与安徽海螺的战略合作,在保证控股的前提下提高开发和控制西北市场的能力;积极协调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兰石集团、兰州电机破产重组后的二次重组,谋求新的更大发展。抓住国家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政策延续到2008年的有利机遇,完成酒钢集团等4户省属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任务,积极推动其他3户有辅业改制任务的省属企业加快这项工作,争取在国家政策有效期内完成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工作,重点做好兰通、兰拖、兰电、长控、兰炭5户省属企业的破产重组,积极争取长风集团、长通电缆集团2户规划外个案企业国家政策破产计划的下达,确保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我省最后一批国有企业破产重组工作。
    (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加快发展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适时进行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行现代企业制度。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引导企业通过资本运营扩大规模、壮大实力。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上的有关规定和措施,做好企业治乱减负工作。修改完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实施意见》和《中小企业出口工程的实施意见》,引导扶持市场占有率较高、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着力推进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加大新技术、新工艺装备的投入力度,降低能耗,减少排污,积极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稳步推进融资及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研究出台《甘肃省开展小额贷款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创业版上市、产权交易、租赁、保理等非银行融资业务的开展,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进一步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按照企业为主、政府引导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协调建设省级再担保平台,创造条件尽快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引导担保体系向县域经济延伸。继续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快创业辅导和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并提供创业服务。加强同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指导上的优势,建立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行业服务平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人才、管理和项目等方面的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