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09-10-12
- 点击:0
- 来源: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一年来,全省能源工作抓住机遇,克服困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协调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煤为基础、电为中心、多元发展,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为推进全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2008年甘肃省能源工作情况
(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能源供应
1-9月,全省能源行业克服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的影响,能源生产和消费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持续增加,在电煤供应持续紧张的情况下,发电量和全社会用电量仍实现了18.6%和17.15%的高速增长,圆满完成了奥运保电任务。进入10月后,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扩散和放大,国内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冲击,也给我省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能源需求下降,企业效益下滑,能源领域发展受到了新的挑战。为应对金融危机,相继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大了能源、城镇等基础设施及民生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了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实现了投资、生产和消费的较快增长。能源行业全年完成投资约267.05亿元。华亭新窑、新柏、山寨煤矿改扩建工程,兰铝自备电厂、西固热电联产“上大压小”和柴家峡、麒麟寺、朱岔峡、天王沟、铁城水电站以及景泰兴泉、平川捡财塘、瓜州大梁、瓜州北大桥、大唐玉门低窝铺风电场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相继投产;红沙岗一号井及选煤厂、大柳矿井及选煤厂、东峡煤矿改扩建、煤矿安全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兰-郑-长成品油管道甘肃段、玉门和长庆油田产能建设,景泰电厂、永昌电厂“上大压小”、兰州热电公司热电联产扩建,750千伏永-白、兰-白-银、兰-平-乾输变电等在建工程进展顺利;正宁煤田开发施工准备,西气东输二线(西段)、涩宁兰复线试验段、西部管道永登油库管道,花园、河口、沙川坝、凉风壳、东水峡和青羊沟水电站,玉门昌马风电特许权、瓜州北大桥东一期、洁源玉门低窝铺二期和瓜州30万千瓦风电本地化示范项目等新建工程都已开工建设,确保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166万吨标煤,同比增长4.5%;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415万吨标煤,增长6%。其中,新增煤炭生产能力270万吨,原煤产量达到3976.99万吨,同比增长0.7%;全社会油品消费量达到276万吨,同比增长24.7%;天然气消费量受兰州石化公司设备检修影响有所减少,全省天然气消费量基本与去年13亿立方米相当;新增投运发电装机210万千瓦,建成投运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538万千瓦,全省发电量达到690.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2%;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69.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4%。全省能源供需基本保持平衡。
(二)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进能源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全力争取资金支持。2008年,共计争取国家下达了煤矿安全改造、产业升级、地质勘探资金12351万元,全省2008年第一、二批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和第二批农网完善工程投资8.34亿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1.7亿元),并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加快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机遇,积极汇报衔接,争取国家下达了总投资13亿元的全省2008年农网完善第一、二批追加资金工程和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投资计划,共争取到国家补助资金2.6亿元。同时,积极组织上报了2009年农网完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投资计划(总投资7.35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资金1.5亿元)和2009-2011年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总体方案,为我省城、农网工程的加快建设和改造奠定了基础。
积极汇报衔接,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突破。抓住国家加强石油储备和天然气利用的机遇,进一步加快了兰州原油商业储备库、兰州-天水输气管道工程前期工作步伐;用活用足国家电力产业政策,争取国家核准了国电兰州热电公司热电联产扩建工程,景泰电厂、永昌电厂“上大压小”工程也已进入国家核准程序,平凉电厂二期、酒泉热电厂、崇信电厂项目前期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河西和陇东南煤电化走廊规划也进一步加快;依托酒泉风电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750千伏电网延伸瓜州,750千伏永登-金昌-酒泉-瓜州输变电工程已获得国家同意开展前期工作,并开展施工准备,省内330千伏及以下配网工程也进一步加快,为全省能源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抓住国家“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积极推进全省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了厂址踏勘报告,启动了初步可行性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快风电建设步伐,启动了瓜州北大桥东二期、瓜州向阳二期工程前期工作,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十一五”380万千瓦风电场也已上报国家申请核准;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示范工程获得国家同意建设,正在开展特许权招标等前期工作。全省能源项目储备得到了有力加强。
(三)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加快能源行业灾后重建
汶川地震给我省陇南、甘南8个重灾县(区)的电力、煤炭等能源基础设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局部地区受损严重。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全省能源工作精心谋划、统一部署,第一时间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和简报制度,全面详细了解灾区能源设施受损情况,及时向国家上报了我省受灾及抢修恢复进展情况,使国家对我省能源行业受灾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多次与受灾最严重的能源企业,研究灾后抢修恢复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集中调配人力、物力、技术资源,分轻重缓急,使受灾最严重的陇南地区1242个行政村于<?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5月20日恢复供电,地震后仅8天时间,全省电网抗震救灾恢复供电工作就取得阶段性胜利。结合灾区行政、学校、医院、民宅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加固方案,已安排8604万元用于灾区电网建设,保证了灾区抢修恢复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为了做好我省地震灾区能源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按照国务院《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依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精神,在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编制完成了《甘肃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能源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规划总投资11.04亿元,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陇南、甘南地区8个重灾区县电网、水电站、煤矿和加油站等能源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目前,我省能源行业灾后重建项目已被国家全部列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资金筹措方案也已明确采取中央财政性资金、对口支援省市资金、社会捐助、银行贷款、地方和企业自筹等方式解决。
(四)抢机遇谋大事,抓好能源工业重大规划实施
1、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快了酒泉风电基地前期工作,编制完成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十一五”38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申请报告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申请核准,配套750千伏电网工程正在进行项目前期收尾工作。同时,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积极推进风电产业发展,按照依托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积极引进新疆金风、中航惠腾、湖南湘电、四川东方电气等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入驻酒泉工业园区,开展风电设备整机、叶片、轮毂、法兰、塔筒等风电设备制造,并积极支持兰州电机厂加快风电设备研发和制造,带动全省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白银市中科宇能兆瓦级风机叶片已投产下线,酒泉市已建成4家风机塔筒制造厂,并开工建设5家风机制造厂,还有一批国内外风机设备制造企业正在积极开展风电设备制造厂的筹建工作。
2、河西煤电化走廊规划
酒泉及其相邻地区能源资源丰富。酒泉地区风能可开发利用资源约4000万千瓦左右,临近新疆哈密和蒙古国马克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且已大规模开采。按照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开发建设规划,2015年酒泉地区风电装机达到1270万千瓦。依托酒泉风电基地建设,规划围绕蒙古国、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和嘉策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高水平、高标准建设河西能源化工走廊,建成千万千瓦级风电、煤电和大型煤化工基地群。截至2008年底,河西煤电化走廊已建成风电装机56万千瓦,火电装机273.2万千瓦。随着蒙古国那林苏海特煤田开发的进一步加快,新疆煤炭大规模开采以及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工程建设的启动以及河西750千伏电网工程的开工建设,河西煤电化走廊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目前,酒泉热电厂、八○三上大压小、金昌热电厂、酒钢集团公司酒泉电厂、瓜州电厂、张掖电厂扩建等一批高参数、大容量的火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均已完成。
3、陇东南煤电化走廊规划
陇东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石油、煤炭、煤层气、天然气等资源丰富,预测煤炭储量达到1363亿吨,探明储量约150亿吨。目前,已形成2000万吨/年的煤炭生产能力,建成电力装机142万千瓦。依托天平铁路及其南北延伸陇海、兰渝、太中银、西平、宝中等国铁干线形成的南北大连接,按照煤、电、路、化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规划打造以平凉、庆阳为中心,以天水、陇南为外围拓展的陇东南煤电化走廊,形成生产能力1亿吨/年以上的国家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装机千万千瓦级的煤电基地和大型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为了加快陇东南煤电化走廊建设,省政府已引进了华能集团公司投资开发建设正宁南部煤田、火电、庆阳矿区水利工程等项目,并与华能集团先后签订了《关于加强能源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关于正宁南煤田、天平铁路、庆阳矿区水利工程等项目的合作协议》。目前,《甘肃省宁正煤田矿区总体规划》和《环县沙井子煤田矿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了国家组织的审查,待办理批准手续,矿区内的煤矿、火电、铁路、供水等项目前期工作也已全面铺开,部分项目可在2009年开工建设。
4、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鄂尔多斯盆地庆阳、平凉地区能源资源在全省占有重要的位置,科学、合理、尽早开发该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保证能源供应安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积极开展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可再生能源、煤化工(含焦化)、交通运输、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9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已完成。
5、清洁能源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全省清洁能源发展,增加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有关精神和安排部署,已编制完成了《甘肃省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在充分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组织省直相关部门和能源行业有关企业、专家召开了规划审查会,并通过了评审。目前,《甘肃省清洁能源发展规划》修改完善工作已完成,并上报省政府审定。
二、2009年能源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
2009年,全省能源工作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快能源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的发展机遇,按照中央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能源体系的决策部署和“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要求,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保增长与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推进煤电基地建设,加快电网建设步伐,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能源保障。预计2009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将达到4503万吨标煤,同比增长5%。其中,新增原煤生产能力200万吨,原煤产量达到4200万吨;全省新增发电装机363万千瓦,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901万千瓦,全年全口径发电量达到7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全省天然气用量达到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4%;原油产量415万吨,同比增长16.2%;全社会油品消费量295万吨,同比增长6.9%;新增风电装机15万千瓦,全省风力发电总装机达到80万千瓦。
三、2009年能源工作的重点与主要措施
为了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结合当前的政策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2009年,全省能源工作将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我省加快发展的实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动适应新形势,抓住机遇,按照我省能源工作基本思路,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实现节能减排。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抓好能源行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清洁、高效优质能源的比重,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中小水电建设步伐,抓好黑河、白龙江、白水江等流域一批水电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尽早核准酒泉风电基地“十一五”首批380万千瓦风电场工程,进一步加强全省规划风电场和其他风能资源丰富区测风等前期工作,全面开展酒泉风电基地“十二五”规划风电场的风能资源测量等前期工作,为“十二五”末形成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奠定基础,积极支持兰州电机厂等企业加快风电设备研发和制造,带动全省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开工建设敦煌10兆瓦并网型光伏发电示范试点项目,积极推进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进程。同时,积极推进我省核电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全省核电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工作,力争在2009年完成我省核电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工作,并向国家上报项目建议书。
(二)紧密结合国家投资导向,加大能源行业资金争取力度。做好我省棚户区改造、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国家衔接汇报,全力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围绕灾后重建,按照近3年恢复重建的目标,加快完成我省能源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实施计划,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组织实施好地震灾区能源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保证灾区重建能源生产和稳定供应。
(三)储备和启动建设一批新的重大能源项目,增强我省实力和发展后劲。加快景泰电厂、永昌电厂“以大代小”工程和国电兰州热电公司热电联产扩建工程等在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平凉电厂二期、酒泉热电厂、崇信电厂和重点城市热电联产工程尽快得到国家同意开展前期工作;全面启动河西煤电化走廊酒钢公司酒泉电厂、张掖电厂二期和陇东南煤电化走廊环县电厂、正宁电厂、天水电厂、陇南电厂等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有部分开展前期的电源项目开展施工准备;继续推进黄河黑山峡河段、玛曲河段开发规划调整工作。
(四)加快煤矿建设,进一步提高全省煤炭产量。大力推进东峡煤矿改扩建、红沙岗一号井和窑街、靖远及阿干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进度,力争红沙岗一号井建成投产;开工建设红沙岗二号井、23个国有重点煤矿和国有地方煤矿的安全改造工程及窑街、靖远煤层气抽采利用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批复我省宁正煤田矿区总体规划和环县沙井子矿区总体规划,组织开展核桃峪、新庄、刘园子、马福川、天祝三号井选煤厂和地方煤矿改扩建及资源整合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完成项目核准并开工建设;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开展大型煤炭资源地勘查开发规划工作,制定相关办法,加快省内宁县、合水、环县、灵台等井田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为我省后续煤炭开发提供保障,提高我省支柱产业发展后劲。
(五)加快油气管线及城市燃气管网建设。积极配合中石油加快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甘肃段)、“西气东输”二线、涩宁兰复线工程建设,督促业主尽快完成兰州原油商业储备库和兰州-天水天然气管线工程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加快“西气东输”二线沿线城镇燃气管网的建设步伐,确保年内建成通气。
(六)积极推进电网项目建设。全面开工建设750千伏永登-金昌-酒泉-瓜州输变电工程和酒泉风电基地“十一五”风电场升压站工程,为“十一五”末在酒泉地区建成风电装机516万千瓦奠定基础;加快330千伏兰州南、玉门镇、银东、西和、岷县等输变电工程以及西固热电厂、范家坪电厂、永昌电厂、景泰电厂送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建成330千伏桃树村升压改造、平川、多和、武都输变电工程;继续实施全省城市电网、农网完善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使全省城市和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七)做好能源行业节能降耗工作。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增长方式、调解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继续实施差别电价政策,推广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加快现役电厂燃煤机组脱硫工程,提前完成我省与国家签订的“十一五”期间关停77.5万千瓦能耗高、效率低、污染大小火电机组的任务。
(八)抓好监督检查和落实工作。建立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加强督查,在做好项目协调服务工作的同时,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前期工作的管理,切实抓出成效。尤其是煤炭项目,要安排专项检查,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按期保质地完成煤矿安全改造任务。同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敏锐地发现和把握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并积极探索总结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修改和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规范专项资金运作,推动项目有序实施。
(杨天峰 郑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