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能源工作
- 时间:2009-03-14
- 点击:0
- 来源:
一、2007年甘肃省能源工作情况
随着全省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能源工作以结构调整为中心,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努力抓好项目建设,在煤炭、天然气、火电、水电、可再生能源、能源行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地保证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能源不断增长的需要。
(一)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确保能源有效供应
能源行业全年完成投资约207亿元,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运和开工建设。海石湾矿井,新窑、新柏、山寨煤矿改扩建,兰州—银川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甘肃段,靖远电厂三期、华亭煤矸石电厂、甘谷电厂“以大代小”工程,县城电网改造工程,2007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和瓜州10万千瓦风电特许权项目等建设工程均已竣工;大柳矿井、东峡煤矿改扩建、红沙岗一号井及选煤厂,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黄河柴家峡、炳灵、乌金峡,白龙江麒麟寺和黑河二龙山水电站,330千伏黑河、瓜州、洛大输变电等在建工程进展顺利;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甘肃段工程试验段,西固热电厂热电联产“上大压小”、兰州热电公司热电联产扩建、永昌电厂热电联产“上大压小”和景泰电厂“上大压小”工程,白龙江苗家坝、水泊峡、立节和黑河大孤山水电站,750千伏兰州—平凉—乾县、兰州-银川输变电工程,330千伏兰州南、武都输变电和九甸峡、炳灵送出工程,瓜州大梁、向阳、玉门三十里井子、景泰兴泉、平川捡财塘等风电特许权试点项目等新建工程都已开工建设。
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046万吨标煤,同比增长6.2%;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900万吨标煤,增长6.5%。其中,原煤产量达到3950万吨,同比增长3.4%;全社会油品消费量达到230万吨,同比增长5%,天然气用量预计达到1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新增发电装机142万千瓦,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328万千瓦,发电量达到6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35%,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5%。全省能源供需基本保持平衡。
(二)加大综合协调力度,深入推进节能减排
1、加大小火电机组关停力度
按照我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署的《关停小火电责任书》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全省共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7.5万千瓦。其中,2007年度计划关停20.3万千瓦。用活用足国家“上大压小”政策,挖潜多关,不仅是新形势下争取项目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全省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全省已完成大唐甘谷发电厂#1-#2机组、永昌康辉公司#1-#5机组、酒钢集团公司#1和#3机组、矿区电力经营公司#03和#04机组、兰州华兴公司#0和#00机组、大唐西固热电公司#1-#4机组及西亚工贸公司小机共19台、总装机容量27.8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关停、拆除工作,关停容量是2007年任务的137%,占“十一五”关停任务的36%。对2008-2010年关停工作,也进行了全面部署,可在2009年提前完成“十一五”关停任务的基础上,使“十一五”关停总容量达到110万千瓦。通过对能耗高、污染大的小火电机组的关停和同时实行的节能差别调度及降低小火电上网电价等措施,可使全省每年节约200万吨标煤左右,实现全社会节能3.2%,对20%节能目标的贡献率为16%。同时,启动了现役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工程,对靖远电厂一期1×22万千瓦、平凉电厂4×30万千瓦、兰州西固热电2×16.5万千瓦燃煤机组实施脱硫改造,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万吨以上。
2、贯彻落实国家差别电价政策,促进产业升级改造
为贯彻落实国家完善差别电价政策的意见,遏制高耗能产业的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为全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企业提供扩能和产业升级的条件,结合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2007年,完成了铁合金等八个高能耗行业企业的甄别和分类工作,确定了全省铁合金等八个高能耗行业执行差别电价374户企业名单,对列入国家限制、淘汰类的铁合金、钢铁、水泥等153户高耗能企业执行了差别电价,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对淘汰类、限制类高耗能企业每千瓦时分别加价0.20元和0.05元,淘汰了耗能高、污染大的落后生产工艺,有力的推动了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三)加快农村电网完善及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户户通电”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工作报告也将“户户通电”工程列为为民办的12件实事之一。我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一、二期工程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村供配电网络供电质量和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开展了农村电网完善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并于当年全面建成投运,解决了大电网延伸范围内8.45万户,35.49万无电人口的通电问题,使户通电率达到99.7%以上,提前一年实现了全省大电网延伸范围内“户户通电”的目标。
(四)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煤炭:积极组织华砚煤矿1000万吨/年、红沙岗二号井、天祝三号井改扩建和2008年煤炭企业产业升级改造、地质勘探和煤矿安全改造以及酒泉肃北县牛圈子4号井煤矿、甘肃中牧山丹马场煤矿改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
石油天然气:抓住国家实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契机,组织开展全省天然气利用规划和需求量测算工作,使国家同意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向我省沿线城市开口供气。协调、推进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甘肃段)和兰州-成都原油管道工程(甘肃段)项目前期工作。
火电:紧紧抓住国家“上大压小”的政策机遇,加大火电项目前期工作力度,2007年火电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开工建设火电项目达到300万千瓦,为历史最好水平。大唐西固热电厂2×30万千瓦热电联产“上大压小”工程已获国家核准开工建设,国电兰州热电公司2×30万千瓦热电联产扩建、永昌电厂2×30万千瓦热电联产“上大压小”和景泰电厂2×60万千瓦“上大压小”工程获准开展前期工作。平凉电厂二期扩建、崇信电厂、靖远电厂一期扩建、酒泉热电厂、武威热电厂、白银热电厂、天水热电厂、酒嘉煤电基地和陇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快,为我省“十一五”能源工业的快速发展及电力外送创造了条件。
核电:按照《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积极推进我省核电工程前期工作,引入了在核电前期及建设方面具有成熟经验的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全省核电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落实核电建设的相关条件,力争在“十一五”末完成全省核电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十二五”得到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
水电:采用优选项目业主的方式加快白龙江、洮河、湟水河、大通河等流域水电站开发进度,全省全年开工水电60万千瓦;完成白龙江干流沙川坝—苗家坝河段水电开发规划的优化调整工作;积极推进黄河黑山峡河段、黄河玛曲河段水电开发规划调整工作。
电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750千伏电网延伸至酒泉、官亭-兰州二回线路工程和±500千伏德阳-宝鸡直流输电线路(甘肃段)等送变电工程建设,为我省参与“西电东送”工程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全省330千伏及以下配网工程,会同省电力公司完成全省电网发展规划和甘肃电网风力发电接入能力研究等工作,积极组织上报2008年农网完善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投资计划,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村电网改造覆盖面。
可再生能源:继续加强全省风能资源测量、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快了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较好地区风电开发规划等前期工作,完成了玉门昌马20万千瓦风电场特许权招标,编制了《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得到了国家充分肯定,已将我省列为千万千瓦级风电示范试点省份,并批复同意我省开展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及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敦煌10兆瓦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完成全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积极开展全省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前期及申报工作。大力推进风电设备产业化工作,与新疆金风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投资集团公司共同签署了建设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基地的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酒泉风电设备整机制造基地和配套30万千瓦风电本地化示范风电场项目的前期工作。
二、2008年能源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
2008年,全省能源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的总方针,大力发展风电、水电、天然气、太阳能以及核电等清洁能源,提高清洁、高效优质能源的比重,减少煤炭终端消费的数量,发挥市场作用,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推进技术进步,加强节能减排措施,进一步加快全省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项目建设步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能源保障。预计2008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将达到4288万吨标煤,同比增长6%。其中,新增原煤生产能力120万吨,原煤产量达到4070万吨;全省新增发电装机260万千瓦,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74.5万千瓦。全年全口径发电量达到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全省天然气用量达到1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原油产量360万吨,同比增长2.4%;全社会油品消费量240万吨,同比增长4.3%;新增风电装机60万千瓦,全省风力发电总装机达到100万千瓦。
三、2008年能源工作的重点与主要措施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我省加快发展的实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动适应新形势,抓住机遇,按照国家能源局“加快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电和可再生能源”的总思路,加快开工建设一批对全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能源项目,确保全省“十一五”能源工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抓住国家“加快发展核电”的方针,积极推进核电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全省核电工程厂址复查,力争在2008年完成甘肃核电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工作,并向国家上报项目建议书。
(二)加快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步伐,力争2015年全面建成。加快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前期工作,抓紧组织开展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十一五”380万千瓦风电场及配套750千伏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落实项目建设用地、环境影响评价、上网接入系统方案等相关建设条件,力争2008年6月底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下半年全面开工建设。同时,抓好平川捡财塘风电场、景泰兴泉风电场建设;抓紧落实相关建设条件,开工建设瓜州30万千瓦风电设备本地化项目和玉门昌马20万千瓦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到“十一五”末,全省建成风电装机516万千瓦。继续开展嘉峪关、张掖、武威、定西、庆阳等全省风能资源详查与评价等前期工作,为全省风电后续开发奠定基础。积极推动甘肃风电设备产业化发展,力争建成酒泉风电设备整机制造基地,带动全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三)加快在建电源项目建设和规划项目的前期工作。抓好大唐西固热电厂“上大压小”工程、柴家峡水电站、乌金峡水电站、麒麟寺水电站、炳灵水电站等在建项目建设,力争大唐西固热电厂“上大压小”工程采暖期实现双投;开工建设苗家坝、代古寺、东水峡、凉风壳等水电站;积极争取国电兰州热电公司热电联产扩建工程、永昌电厂“上大压小”工程等项目尽快得到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继续开展大唐景泰电厂、平凉电厂二期扩建、崇信电厂和靖远电厂一期扩建以及酒泉、白银、武威、天水等重点城市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有部分开展前期的电源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强水电项目管理,规范水电开发秩序,加快白龙江、白水江及洮河等流域水电滚动开发进程,推动电力工业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积极推进电网项目建设。建成330千伏瓜州输变电、桃树村升压改造工程、古浪输变电、金昌双湾输变电和兰州南、武都输变电工程;加快750千伏永登-金昌-酒泉-瓜州输变电工程,330千伏玉门镇、银东、西和、岷县、送出等工程输变电工程,西固热电厂、范家坪电厂和永昌电厂送出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全省城市电网、县城电网、农网完善和2008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使全省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加快煤矿开采步伐。加快大柳矿井、红沙岗一号井、花草滩矿井等在建项目建设步伐,开工建设天祝三号井改扩建、大柳选煤厂、陈家沟洗煤厂,抓紧王家山煤矿改扩建、庆阳正南煤矿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强煤矿安全改造工程和窑街天祝、靖远、阿干矿区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的督促检查及协调工作,促进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正宁南部、赤诚煤田、王家山矿深部补充勘探,为甘肃后续煤炭开发提供保障。继续开展对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以及不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布局不合理、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煤矿的整顿关闭工作,促进甘肃煤炭工业快速发展。
(六)做好天然气管道运输和综合利用工作。协调做好兰—郑—长成品油管道(甘肃段)工程建设和西气东输二线(甘肃段)、兰州—成都原油管道工程(甘肃段)前期各项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抓紧开展天然气利用的调查研究工作,编制完成全省天然气利用规划,提高全省天然气利用水平。
(七)加强节能降耗工作。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增长方式、调解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继续实施差别电价政策,推广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加快现役电厂燃煤机组脱硫工程,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大的小火电机组,强化工业和交通运输节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推进建筑节能和政府节能。
随着全省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能源工作以结构调整为中心,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努力抓好项目建设,在煤炭、天然气、火电、水电、可再生能源、能源行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地保证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能源不断增长的需要。
(一)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确保能源有效供应
能源行业全年完成投资约207亿元,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运和开工建设。海石湾矿井,新窑、新柏、山寨煤矿改扩建,兰州—银川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甘肃段,靖远电厂三期、华亭煤矸石电厂、甘谷电厂“以大代小”工程,县城电网改造工程,2007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和瓜州10万千瓦风电特许权项目等建设工程均已竣工;大柳矿井、东峡煤矿改扩建、红沙岗一号井及选煤厂,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黄河柴家峡、炳灵、乌金峡,白龙江麒麟寺和黑河二龙山水电站,330千伏黑河、瓜州、洛大输变电等在建工程进展顺利;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甘肃段工程试验段,西固热电厂热电联产“上大压小”、兰州热电公司热电联产扩建、永昌电厂热电联产“上大压小”和景泰电厂“上大压小”工程,白龙江苗家坝、水泊峡、立节和黑河大孤山水电站,750千伏兰州—平凉—乾县、兰州-银川输变电工程,330千伏兰州南、武都输变电和九甸峡、炳灵送出工程,瓜州大梁、向阳、玉门三十里井子、景泰兴泉、平川捡财塘等风电特许权试点项目等新建工程都已开工建设。
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046万吨标煤,同比增长6.2%;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900万吨标煤,增长6.5%。其中,原煤产量达到3950万吨,同比增长3.4%;全社会油品消费量达到230万吨,同比增长5%,天然气用量预计达到1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新增发电装机142万千瓦,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328万千瓦,发电量达到6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35%,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5%。全省能源供需基本保持平衡。
(二)加大综合协调力度,深入推进节能减排
1、加大小火电机组关停力度
按照我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署的《关停小火电责任书》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全省共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7.5万千瓦。其中,2007年度计划关停20.3万千瓦。用活用足国家“上大压小”政策,挖潜多关,不仅是新形势下争取项目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全省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全省已完成大唐甘谷发电厂#1-#2机组、永昌康辉公司#1-#5机组、酒钢集团公司#1和#3机组、矿区电力经营公司#03和#04机组、兰州华兴公司#0和#00机组、大唐西固热电公司#1-#4机组及西亚工贸公司小机共19台、总装机容量27.8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关停、拆除工作,关停容量是2007年任务的137%,占“十一五”关停任务的36%。对2008-2010年关停工作,也进行了全面部署,可在2009年提前完成“十一五”关停任务的基础上,使“十一五”关停总容量达到110万千瓦。通过对能耗高、污染大的小火电机组的关停和同时实行的节能差别调度及降低小火电上网电价等措施,可使全省每年节约200万吨标煤左右,实现全社会节能3.2%,对20%节能目标的贡献率为16%。同时,启动了现役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工程,对靖远电厂一期1×22万千瓦、平凉电厂4×30万千瓦、兰州西固热电2×16.5万千瓦燃煤机组实施脱硫改造,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万吨以上。
2、贯彻落实国家差别电价政策,促进产业升级改造
为贯彻落实国家完善差别电价政策的意见,遏制高耗能产业的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为全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企业提供扩能和产业升级的条件,结合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2007年,完成了铁合金等八个高能耗行业企业的甄别和分类工作,确定了全省铁合金等八个高能耗行业执行差别电价374户企业名单,对列入国家限制、淘汰类的铁合金、钢铁、水泥等153户高耗能企业执行了差别电价,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对淘汰类、限制类高耗能企业每千瓦时分别加价0.20元和0.05元,淘汰了耗能高、污染大的落后生产工艺,有力的推动了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三)加快农村电网完善及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户户通电”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工作报告也将“户户通电”工程列为为民办的12件实事之一。我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一、二期工程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村供配电网络供电质量和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开展了农村电网完善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并于当年全面建成投运,解决了大电网延伸范围内8.45万户,35.49万无电人口的通电问题,使户通电率达到99.7%以上,提前一年实现了全省大电网延伸范围内“户户通电”的目标。
(四)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煤炭:积极组织华砚煤矿1000万吨/年、红沙岗二号井、天祝三号井改扩建和2008年煤炭企业产业升级改造、地质勘探和煤矿安全改造以及酒泉肃北县牛圈子4号井煤矿、甘肃中牧山丹马场煤矿改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
石油天然气:抓住国家实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契机,组织开展全省天然气利用规划和需求量测算工作,使国家同意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向我省沿线城市开口供气。协调、推进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甘肃段)和兰州-成都原油管道工程(甘肃段)项目前期工作。
火电:紧紧抓住国家“上大压小”的政策机遇,加大火电项目前期工作力度,2007年火电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开工建设火电项目达到300万千瓦,为历史最好水平。大唐西固热电厂2×30万千瓦热电联产“上大压小”工程已获国家核准开工建设,国电兰州热电公司2×30万千瓦热电联产扩建、永昌电厂2×30万千瓦热电联产“上大压小”和景泰电厂2×60万千瓦“上大压小”工程获准开展前期工作。平凉电厂二期扩建、崇信电厂、靖远电厂一期扩建、酒泉热电厂、武威热电厂、白银热电厂、天水热电厂、酒嘉煤电基地和陇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快,为我省“十一五”能源工业的快速发展及电力外送创造了条件。
核电:按照《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积极推进我省核电工程前期工作,引入了在核电前期及建设方面具有成熟经验的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全省核电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落实核电建设的相关条件,力争在“十一五”末完成全省核电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十二五”得到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
水电:采用优选项目业主的方式加快白龙江、洮河、湟水河、大通河等流域水电站开发进度,全省全年开工水电60万千瓦;完成白龙江干流沙川坝—苗家坝河段水电开发规划的优化调整工作;积极推进黄河黑山峡河段、黄河玛曲河段水电开发规划调整工作。
电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750千伏电网延伸至酒泉、官亭-兰州二回线路工程和±500千伏德阳-宝鸡直流输电线路(甘肃段)等送变电工程建设,为我省参与“西电东送”工程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全省330千伏及以下配网工程,会同省电力公司完成全省电网发展规划和甘肃电网风力发电接入能力研究等工作,积极组织上报2008年农网完善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投资计划,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村电网改造覆盖面。
可再生能源:继续加强全省风能资源测量、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快了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较好地区风电开发规划等前期工作,完成了玉门昌马20万千瓦风电场特许权招标,编制了《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得到了国家充分肯定,已将我省列为千万千瓦级风电示范试点省份,并批复同意我省开展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及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敦煌10兆瓦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完成全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积极开展全省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前期及申报工作。大力推进风电设备产业化工作,与新疆金风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投资集团公司共同签署了建设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基地的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酒泉风电设备整机制造基地和配套30万千瓦风电本地化示范风电场项目的前期工作。
二、2008年能源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
2008年,全省能源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的总方针,大力发展风电、水电、天然气、太阳能以及核电等清洁能源,提高清洁、高效优质能源的比重,减少煤炭终端消费的数量,发挥市场作用,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推进技术进步,加强节能减排措施,进一步加快全省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项目建设步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能源保障。预计2008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将达到4288万吨标煤,同比增长6%。其中,新增原煤生产能力120万吨,原煤产量达到4070万吨;全省新增发电装机260万千瓦,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74.5万千瓦。全年全口径发电量达到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全省天然气用量达到1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原油产量360万吨,同比增长2.4%;全社会油品消费量240万吨,同比增长4.3%;新增风电装机60万千瓦,全省风力发电总装机达到100万千瓦。
三、2008年能源工作的重点与主要措施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我省加快发展的实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动适应新形势,抓住机遇,按照国家能源局“加快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电和可再生能源”的总思路,加快开工建设一批对全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能源项目,确保全省“十一五”能源工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抓住国家“加快发展核电”的方针,积极推进核电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全省核电工程厂址复查,力争在2008年完成甘肃核电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工作,并向国家上报项目建议书。
(二)加快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步伐,力争2015年全面建成。加快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前期工作,抓紧组织开展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十一五”380万千瓦风电场及配套750千伏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落实项目建设用地、环境影响评价、上网接入系统方案等相关建设条件,力争2008年6月底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下半年全面开工建设。同时,抓好平川捡财塘风电场、景泰兴泉风电场建设;抓紧落实相关建设条件,开工建设瓜州30万千瓦风电设备本地化项目和玉门昌马20万千瓦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到“十一五”末,全省建成风电装机516万千瓦。继续开展嘉峪关、张掖、武威、定西、庆阳等全省风能资源详查与评价等前期工作,为全省风电后续开发奠定基础。积极推动甘肃风电设备产业化发展,力争建成酒泉风电设备整机制造基地,带动全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三)加快在建电源项目建设和规划项目的前期工作。抓好大唐西固热电厂“上大压小”工程、柴家峡水电站、乌金峡水电站、麒麟寺水电站、炳灵水电站等在建项目建设,力争大唐西固热电厂“上大压小”工程采暖期实现双投;开工建设苗家坝、代古寺、东水峡、凉风壳等水电站;积极争取国电兰州热电公司热电联产扩建工程、永昌电厂“上大压小”工程等项目尽快得到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继续开展大唐景泰电厂、平凉电厂二期扩建、崇信电厂和靖远电厂一期扩建以及酒泉、白银、武威、天水等重点城市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有部分开展前期的电源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强水电项目管理,规范水电开发秩序,加快白龙江、白水江及洮河等流域水电滚动开发进程,推动电力工业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积极推进电网项目建设。建成330千伏瓜州输变电、桃树村升压改造工程、古浪输变电、金昌双湾输变电和兰州南、武都输变电工程;加快750千伏永登-金昌-酒泉-瓜州输变电工程,330千伏玉门镇、银东、西和、岷县、送出等工程输变电工程,西固热电厂、范家坪电厂和永昌电厂送出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全省城市电网、县城电网、农网完善和2008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使全省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加快煤矿开采步伐。加快大柳矿井、红沙岗一号井、花草滩矿井等在建项目建设步伐,开工建设天祝三号井改扩建、大柳选煤厂、陈家沟洗煤厂,抓紧王家山煤矿改扩建、庆阳正南煤矿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强煤矿安全改造工程和窑街天祝、靖远、阿干矿区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的督促检查及协调工作,促进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正宁南部、赤诚煤田、王家山矿深部补充勘探,为甘肃后续煤炭开发提供保障。继续开展对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以及不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布局不合理、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煤矿的整顿关闭工作,促进甘肃煤炭工业快速发展。
(六)做好天然气管道运输和综合利用工作。协调做好兰—郑—长成品油管道(甘肃段)工程建设和西气东输二线(甘肃段)、兰州—成都原油管道工程(甘肃段)前期各项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抓紧开展天然气利用的调查研究工作,编制完成全省天然气利用规划,提高全省天然气利用水平。
(七)加强节能降耗工作。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增长方式、调解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继续实施差别电价政策,推广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加快现役电厂燃煤机组脱硫工程,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大的小火电机组,强化工业和交通运输节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推进建筑节能和政府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