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08年旅游产业
  • 时间:2009-03-14
  • 点击:1
  • 来源:
    一、2007年甘肃省旅游业发展情况
    2007年,全省旅游行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加强了行业监管,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使全省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省旅游接待人数2423.0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818.62万人次,增长51.02%;完成旅游业总收入115.9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35.71亿元,增长44.5%。
    (一)加强和规范行业监管,强化旅游安全工作,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推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合同》范本,对“零负团费”、恶性削价竞争等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继续开展诚信和文明旅游活动,深化诚信旅游建设。严格年检工作,完善旅行社退出机制。全年有43家旅行社暂缓通过年检,13家旅行社注销许可证。制定了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工作规范,完成了酒泉宾馆申报五星级饭店的推荐评定、15家旅游饭店的星级评定及33家旅游星级饭店的复核工作。争创国家5A级精品景区,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和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被授予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完成了31家景区申报4A、3A、2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旅游安全工作的意见》,促进了旅游安全工作。
    (二)整合宣传促销力量,进一步提升甘肃旅游整体形象
    按照国家旅游局“加大入境旅游,加快基础建设,加速国内旅游,加强形象宣传”的要求,突出了加强资源整合和区域联合,强化了甘肃旅游整体形象和重点旅游景区的宣传推介工作。参加了新加坡、日本、德国等地旅游宣传促销,以及第十届“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2007香港国际旅游博览会、2007中国(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和海峡两岸台北旅展等活动,强化了入境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积极参加2007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广交会、第八届西部国际博览会、新丝绸之路—2007黄河经济协作区旅游经济合作峰会、2007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和兰洽会等展会,加大了国内宣传促销力度。重点宣传推介了天水伏羲公祭大典、拉卜楞寺大法会、康县阳坝采茶节等活动,以及永靖县“中国西部休闲水乡黄河三峡旅游宣传推介会和全国傩舞大赛”、平凉“魅力崆峒”旅游推介电视晚会,组织和指导省内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三)以规划为总纲,项目为载体,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
    配合国家旅游局“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组完成对丝绸之路甘肃段的考察工作;完成了全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修订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批转<省旅游局 省农牧厅关于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认真开展乡村旅游资源调研,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性意见,努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加强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国债资金1300万元,支持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景区、腊子口战役遗址景区和高台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和省财政安排的旅游发展资金,加大了对《甘肃省旅游业发展规划》和《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所列重点项目的支持。
    (四)加强旅游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继续加强对从业人员在岗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全年共培训旅行社员工、宾馆职工及导游资格考生1890人。积极推进导游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了资格考试和等级考核工作。推荐了我省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人选,带动了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虽然2007年全省旅游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我省旅游产业仍处于夯实基础、逐步培育的阶段,旅游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旅游法律法规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滞后;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市场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水平不高;旅游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旅游产品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功能欠缺,满足不了游客需要;旅游市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任务艰巨。
    二、2008年全省旅游业发展主要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和重要产业为目标,坚持“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各方支持”的发展原则,抓好宣传促销、行业管理和旅游安全等重点工作,全面实施“四年倍增计划”,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好中求快发展。
    (一)规划先行,加快资源整合和开发步伐
    实施好《甘肃省旅游发展规划》。按照总体旅游发展规划,做好重点旅游城市、重点区域、重点景区和重点线路的专项规划和开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大力推进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抓好全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合理开发。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丝绸之路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和“丝绸之路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把甘肃整体纳入国家开发的丝绸之路旅游范畴,加强区域联合,促进共同发展。
    (二)提升素质,构筑大旅游发展格局
    积极协调,省市共同努力,力争把兰州打造成西北区域旅游依托中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行区域联动战略。以敦煌-嘉峪关区域为龙头,带动河西五市的联动开发;以天水-平凉为依托,带动东南部四市的联动开发;以甘南-陇南为核心,带动临夏-甘南-陇南-大九寨旅游区和省内旅游大环线的联动开发。加大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行政部门对旅游教育培训的引导、组织和管理作用,不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强协会建设,进一步发挥协会的社会中介和行业组织作用。
    (三)加大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
    认真实施“旅游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年”活动,坚持联合协作、整体推进的方针,大力加强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公路、铁路、机场建设,努力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高速交通网络。促进省内主要旅游城市和主要旅游景区(点)之间的公路改造以及旅游景区(点)与国(省)道的连接道路建设。结合旅游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合理确定项目布局与建设标准,完善配套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力争解决重要景区的厕所问题。严格执行《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加大A级景区评定力度,重点申报3A级以上旅游景区,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推进4A级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工作。
    (四)创新宣传促销方式,提升旅游整体形象
    积极邀请境外旅行商、旅行团、媒体到我省观光旅游、考察踩线,强化入境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积极参加旅交会和广交会等国内大型旅游节庆和展会,利用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举办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协作与配合,联合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努力打造“精品丝路、多彩甘肃”旅游形象,加大国内宣传促销力度。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大力整合资源和产品,形成省市县既明确分工,又相互协作的宣传促销模式,创新省内宣传促销工作机制。
    (五)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强协调配合,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在甘肃旅游政务网上设立旅游质量案件处理平台,做好旅游质量投诉受理工作。认真贯彻即将修订出台的《旅行社条例》,依法扩展旅行社经营的市场范围。建立旅游专家咨询和公共信息服务机制、健全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完善紧急救援和旅游保险体系,进一步加强旅游服务机制建设。推动天水、嘉峪关和敦煌市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促进陇南市、合作市、白银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进一步加大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工作。继续加强旅游安全,做好旅游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