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09年旅游产业
  • 时间:2009-10-12
  • 点击:0
  • 来源: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省旅游事业发展遭受了冰雪灾害、“<?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3.14”暴力事件、“5.12”汶川大地震以及金融危机等冲击,使我省旅游事业受到了严峻考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省顽强拼搏、积极应对、共克时艰。全省旅游事业基本完成年初制定工作目标,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490.6万人次,比上年增加67.55万人次,增长2.8%,其中:入境旅游市场大幅下滑,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8.3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74.9%;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48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6%。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37.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了21.6亿元,增长18.6%。其中:实现外汇收入1603.4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7%;国内旅游收入136.4亿元,比上年增长23%。较好的实现了旅游事业灾后恢复和协调发展。<?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2008年旅游事业发展情况

(一)沉着应对、妥善处理,积极恢复灾后旅游形象

2008年我省突发事件频发,灾情严重,严重影响了我省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为6.55亿元。旅游市场全年损失超过20亿元。面对特殊情况,我省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一是收集掌握全省旅游业受灾情况,统计旅游事景区损失,编写《汶川地震甘肃省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规划》,认真开展旅游行业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努力减少灾害对旅游产业发展造成的损失。二是“3·14”暴力事件发生后,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了恢复甘肃旅游市场的10大措施,宣布除甘南州入境游之外,我省其他市州的旅游市场全面对外开放。此后逐步发布我省灾区旅游市场恢复正常运行的信息。三是贯彻扩大内需战略部署,转变思路,推陈出新,积极开发各种适合甘肃旅游市场的短线产品,通过激活省内区域旅游市场,弥补入境旅游市场大幅下滑。四是争取国家旅游局旅游救灾资金,对在灾害中受损的设施进行修缮、加固。

(二)科学指导、夯实基础,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编制出版了《甘肃省旅游业发展规划》、《甘肃省旅游厕所建设规划》、《甘肃省旅游业灾后恢复发展规划纲要》和《甘肃省旅游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及后期发展规划纲要》等。全年共完成16项专项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设计方案。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力度,全年共实施旅游项目近百个,通过招商引资、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等方式吸纳涉及旅游事业投资74亿元。争取国家旅游发展投资计划910万元,涉及全省 12个发展项目。冰雪灾害和抗震救灾资金500万元,“12301”旅游信息平台建设费用120万元。落实世行贷款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项目开发顺利进入实施阶段,敦煌阳关景区、张掖丹霞、大地湾遗址、周祖陵景区等6个景区基础设施项目上报国家争取支持。完成主要景区、公路休息站、加油站和主要城市城区的156个旅游厕所建设。完成会宁县红军会师旧址景区和崇信县龙泉寺景区申报4A级旅游景区,平凉柳湖公园和通渭温泉度假区申报3A级旅游景区的初评和现场评定工作。通过将2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权下放给市州,加快了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步伐。

(三)加大宣传、整合资源,全方位展示甘肃旅游资源

按照国家旅游局“加大入境旅游,加快基础建设,加速国内旅游,加强形象宣传”的要求,围绕全省各地丰富旅游资源,整合优势资源,开辟各类主题鲜明的旅游线路,吸引游客。一是利用奥运会期间国内外游客集中的有利时机,在北京召开了“甘肃特色旅游产业”新闻发布会,全面推介我省以“丝绸之路”为主的特色旅游产品。二是集中有限财力,通过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香港《大公报》等主流媒体进行多角度的宣传,全年共发布专版、专栏、专题片92个,新闻稿件2074篇。三是以参展促销的方式开拓海内外市场,先后8次赴中国内旅交会、深圳文博会等参展;6次赴德国、日本、台湾等参展。四是分析甘肃旅游客源特点,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专题促销推广活动。邀请台湾、广东等地区旅行商和新闻媒体来我省参观。同时组团赴山西、陕西等地开展促销。五是联合多家网站开发旅游信息的网络宣传,并在北京、上海火车站等重要平面媒体刊登广告,拓宽推广我省旅游事业的渠道。

(四)强化制度、优化管理,加速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一是联手开展了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对投诉率高、游客满意度低的旅游景点以及各种无证照经营行为、旅行社超范围经营行为等突出问题进行了治理。二是适时推出《甘肃省国内旅游合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合同》示范文本,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和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三是认真落实旅游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履行综合协调和安全监管职责,强化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和日常监管措施。重点加强重要场所和特殊活动期间的安全防范检查。四是继续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在岗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开展现场培训800余人次,组织3870名考生参加2008年导游资格考试,其中1546人获得全国导游资格证书。

二、2009年全省旅游事业主要任务

 (一)抓资源整合,开发特色旅游品牌

  2009年我省将全面启动实施“221品牌带动战略”(即:打造两大比较成熟的品牌,培育两大成长型产品,发展兰州1小时休闲旅游观光圈,开发有竞争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在做好规划的同时,大力推广品牌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成长型产品品牌。一是以开发和完善丝绸之路、黄河风情、草原民俗风情、红色旅游四条旅游线路为重点,分西、中、东三大片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以此带动周边城市和景区的发展。二是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冬春季旅游产品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品,策划自驾车、登山探险等专项旅游活动,支持旅游新业态的健康发展。三是积极参与西北五省旅游协作、黄河旅游协作等区域性旅游协作会议,加强跨省区旅游资源的整合,编排多种跨区域产品,争取资源共享、客源共享。

(二)抓项目建设,夯实旅游基础设施

2009年是国家拉动内需,加大项目投资力度的重要节点,旅游事业应紧抓战略机遇,准确掌握国家项目资金投向,积极争取旅游的相关项目支持,改造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一是抓紧红色旅游项目的建设,争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抓紧世行贷款项目的高质量建设,开展二期世行贷款项目准备工作。二是完善甘肃省旅游规划专家库和甘肃省旅游规划咨询评审专家库建设,确保《甘肃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三是认真做好旅游产业试点县建设工作,带动县域旅游事业;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完成今年350座旅游厕所的建设任务。

(三)抓招商引资,探索市场经营模式

一是完善全省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筛选具有潜力的旅游开发项目,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以成熟的旅游项目吸引投资。二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和旅游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三权分离的模式,探索组建旅游集团公司和融资平台。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甘南、天水等市州进行试点,鼓励和引导国内外投资者以特许、转让、承包、租赁等方式,依法参与我省旅游景区的开发经营,加快旅游景区发展步伐。

(四)抓创新宣传,拓展多维旅游市场

一是集中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宣传促销周活动,在全国4个重点区域开展宣传周活动,并组织境外宣传促销活动。二是重点选择中央、省内、省外主流媒体,以丝绸之路、黄河风情等为重点,集中开展6个月的系列新闻报道和广告宣传活动。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市场各开展宣传促销活动。三是以公路广告牌和网络媒体作为载体,联合投放广告。加强旅游专版专栏合作,开展深度报道。

 

                             (宋琦  梁则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