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07年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时间:2009-03-15
  • 点击:0
  • 来源:
    一、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全市经济发展呈现速度较快、效益较好、后劲较足的势头,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8.66亿元,同比增长15%。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6.96亿元,增长1.33%;市级财政收入完成4.56亿元,增长12.8%。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53亿元,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15元,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5315元,增长11.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9%。
    (二)工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完成工业增加值77.8亿元,同比增长24.4%。酒钢铁、钢、材“三个600万吨”、销售收入200亿元、利润10亿元的目标全面实现,200万吨热轧薄板连铸连轧工程投产,宏晟30万千瓦电力机组试运营,不锈钢冷轧板带工程进行设备安装。紫轩葡萄酒业、民用核技术应用、金属加工等接续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不锈钢产业园区正式启动。完善了嘉东、嘉北园区基础设施,入园企业达到91家。
    (三)旅游、消费快速增长。全社会旅游人数、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达到74万人和3.12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4亿元,增长15.1%。外贸进出口总额7.69亿美元,增长76%。
    (四)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出台了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和五年发展规划,财政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达到3700万元。农民增收渠道拓宽,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72%。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龙头企业健康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试点成效明显。农村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591人,三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达4021人。
    (五)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果。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8.7公里,城市交通主干线实现了互联互通。建成了供电、供热、供排水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四○四、八○三生活基地建成搬迁。新增绿化面积78.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2.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环境和交通面貌得进一步改进。开发建设住宅34.5万平方米。城市房地产增值,经营城市条件趋于成熟。
    (六)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实施建设项目195个,建成130个,在建65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4亿元。飞机场改造及国际备降场、武嘉铁路电气化改造、清嘉高速公路等区域性项目建成。新一代气象雷达项目开工,新文路桥工程、嘉东工业园区道路、旅游基础设施世行贷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七)改革开放成效显著。企业改制面达92%。对17户改制企业进行了“回头看”,解决了部分遗留问题。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制,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备案制全面推行。农村综合改革及社会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7万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2亿元,增长35.8%。
    (八)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力度加大。酒钢中板工序、线棒工序清洁生产试点、宏达公司、聚鑫达公司循环经济项目启动实施,祁源公司13万吨铬渣无害化处理项目取得国家支持。对嘉北园区铁合金、电石企业进行了污染治理。
    (九)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四○四中小学校建成并移交地方管理,酒钢职大改建为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酒钢中小学正式移交,“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城镇新增就业4479人,188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至少1人就业。享受城市低保人数达到2887人,保障标准达到157元;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特困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敬老院、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及紧急救援中心建成,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及峪泉镇、新城镇卫生院主体建成,社会福利院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率达到73%。建成了体育综合馆和网球馆,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全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三大盛会。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验收。
    二、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落实省委‘四抓’工作方针;紧紧依托酒钢快速发展的带动,把培育和发展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放在首位;促进城市建设与园区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协调发展;突出发展地方工业、产业园区、非公有制经济;深入推进‘五城三高’、‘两个率先’伟大实践,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嘉峪关而努力奋斗”的指导思想,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118亿元,现价增长20%;市级财政收入5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4亿元,其中,地方13.4亿元,增长15.5%;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00元,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5900元,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76‰以内。
    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注民生问题,引导投资加强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做好铁合金、电石企业进入国家公告的申报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入开展形势调研,分析工业、投资、旅游、商贸、农业、节能减排、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和突出矛盾,采取措施进行调控。在做好经济形势季度分析的同时,建立社会发展、改革形势相互衔接配套的“三大分析”制度,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出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抓好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接续产业。继续全力支持酒钢、四○四厂、八○三电厂、铁路等企业在嘉峪关多上项目,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的项目,做好项目报批工作,争取国家对项目建设投资不低于去年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筛选推介、洽谈签约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力争招商引资突破8亿元。利用好城投公司融资平台,谋划一批银行贷款项目,项目信贷融资超过1亿元。以医疗、消防设备引进和节水灌溉等项目为重点,推进一批利用外资项目,争取利用外资1亿元。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启动一批民间投资项目, 力争启动民间投资1.5亿元。按照国家对新开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市场准入标准、投资管理程序、用地审批、信贷政策、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和安全生产等要求,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项目,落实投资目标责任制。
    (三)突出发展地方工业、产业园区和非公有制经济。以产业延伸配套为重点,继续发展壮大钢铁产业。加大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力度。实施不锈钢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嘉东工业园区道路路基及绿化工程,构建产业聚集平台。突出发展不锈钢、民用核技术、食品、循环经济等接续产业。继续围绕酒钢上游搞配套,争取新开工建设10万吨6×25000KVA矿热炉、50万吨回转窑、30万吨矿产品等精加工项目。加快现有企业改造,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大力培植地方骨干企业。突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经济增长20%,非公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
    (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继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改良洋葱、特色制种、精细蔬菜品种,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积极扶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工作,培训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600人,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达到4500人。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实施新文路桥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峪泉镇至新城镇公路、峪泉镇新镇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利用好镇村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解决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问题。引导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五)提高旅游商贸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扩大消费。促进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提升旅游产业水平。创建长城文化旅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整合旅游资源,培育精品线路,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增加旅游收入;举办旅游节会,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城市知名度;抓好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商贸服务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抓好商贸项目建设,引导发展现代物流、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引导消费,努力扩大住房、汽车、通信等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六)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成新一代气象雷达塔项目,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实施城市供水扩容工程、污水处理管网配套工程,新建和诚西路延伸段、玉泉路等城市道路,改造街区巷道,方便居民出行,推进嘉酒快速通道前期工作进程,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建成北市区生态园、北干渠景观带、312国道景观带等工程,抓好城市立体图案绿化美化工程。加大住宅建设力度,规范发展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规模20万平方米。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对公用设施管理,搞好园林、环卫、市容市貌的整治工作。加大城市经营力度,落实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政策,污水、公厕等设施公开招标,出让经营权,达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目的。
    (七)改革抓创新,加快建立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保障。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妥善解决遗留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进旅游、建筑等国有企业改革和供销系统集体企业改革。做好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利用好城投公司信用平台,运作好开行贷款项目。推动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向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适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等社会领域的改革。
    (八)做好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强化目标责任。把节能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作为考核企业的硬指标,逐级负责,强化考核。严把源头关口。把能耗作为项目审核的强制性门槛,组织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新项目必须符合节能环保标准。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治理。按照国家市场准入管理的要求,督促重点能耗企业编制节能减排规划,突出抓好嘉北园区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继续开展工业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工作,以控制二氧化硫排放为重点,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
    (九)更加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城镇新增就业4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8%以内。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开工建设朝晖小学,建设职教中心实习实训楼,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公共卫生建设,配套完善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妇幼保健院,提高医疗装备水平,引导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廉价病床,方便社区居民防病治病。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对贫困家庭的扶助和救济工作,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保证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建成社会福利院。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建成26个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推进各类文化活动广泛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