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0-05-17
- 点击:0
- 来源:
一、2009年全省价格运行情况
2009年,我国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影响,在国家积极宏观经济政策带动下,国民经济总体呈现了回升向好的大趋势。全省CPI涨幅呈先走低后略有回升的运行态势,与全国CPI运行趋势趋同。1-9月CPI呈震荡回落态势,9月份达最低点,上涨0.3%。此后,随着宏观调控效果的逐步显现,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开始逐月回升。12月份CPI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月上升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7%。2009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1.3%,涨幅比11月上升了0.2个百分点。
在构成CPI八大类商品价格中呈现“六升二降”的格局。上涨的六类是:食品类价格累计上涨3.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累计上涨2.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累计上涨1.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累计上涨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累计上涨0.2%;居住类价格累计上涨1.3%。下降的两类是:衣着价格累计下降0.2%;交通及通讯类价格累计下降2.5%。
2009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全国相比:全国全年CPI下降0.7%,而我省上涨1.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2009年我省CPI同比指数与全国相比差距逐步缩小,在6月份达峰值,比全国高3.4个百分点。
2009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合理区间运行。CPI累计涨幅不大,为1.3%,去年全省的GDP增长10%,高于CPI涨幅8.7个百分点。去年我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都远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我省市场价格呈上涨态势,特别是工业品出厂价格和部分基础产品、房地产价格回升,表明市场回暖、需求升温,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调控措施在我省显现出了成效。
二、2009年价格工作情况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国内经济跌宕起伏的复杂局面,全省价格工作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揽子计划和省委、省政府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大价格监测调控力度,营造了平稳宽松的价格环境。一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对粮油肉蛋、金属材料、化肥、煤炭等20种重要商品价格及8种灾后重建物资价格以日报或周报形式持续进行监测和预警。针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相关商品价格实行每日巡视制度。全年编发各类价格信息刊物50余期,在媒体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32期,向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报送价格监测数据4万余条。加强了价格形势月度分析,多次向省委、省政府上报了加强价格总水平调控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定西市坚持物价干部进驻市场制度。张掖市整合了价格监测网点。根据国家要求,制定了《甘肃省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实施细则(暂行)》,对全省生猪出厂价、玉米销售价实行了周报制度,实时开展了猪粮比价的监测和预警工作。6月初,在猪粮比价跌破6:1的预警线时,及时启动了调控预案,促使生猪和猪肉价格合理回升。天水市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平抑肉价,效果明显。进一步完善了化肥价格形成机制,适时取消了我省化肥生产、流通环节的价格干预措施。继续对灾后重建物资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陇南市还适时召开了建材价格监管告诫会,稳定了建材市场价格。1-12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实现了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的预期调控目标。
(二)强化民生价格监管,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制定了我省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配套改革方案。制定了新增医疗服务项目试行收费标准,对部分医疗服务项目进行了修订,启动了单病种限价试点改革。对全省药品集中招标前的最高零售价格进行了审核备案。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加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服务性收费、代收费监管。从今年春季开学起,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借读费,停止收取住宿费,规范了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和幼儿园收费政策,取消了中专考试费,积极推动高校学分制收费改革。公布了600多种中小学教材价格,降低了豪华版教材价格。制定了多品种小包装食盐价格。调整了部分县(镇)基准地价。兰州等部分市、县还调整了供热价格。整顿了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对全省50多个景区实行免费开放。调整了部分货运延伸服务收费标准和地方铁路货物运价。对20项电信资费进行了审批和备案。适时启动了油运价格联动机制,及时疏导客运价格矛盾。制定了律师、税务和股权登记托管、产权交易等服务收费标准。降低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防伪税控系统技术维护服务价格。降低了数字有线电视副机收费标准,落实了对特殊群体的优惠政策。制定了《甘肃省殡葬服务价格管理试行办法》。
(三)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促进了发展方式转变。经国家批准,启动了电力企业与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提高了全省平均销售电价、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和燃煤发电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理顺了小水电上网电价。出台了“一户一表”改造投资还本付息电价和电能交易价格管理措施。重新核定了74个趸售单位的综合趸售电价。继续落实了差别电价、脱硫加价和农业排灌电量基数管理政策。出台了丰枯电价政策,年可减少重点工业企业电费支出约9.9亿元。对受灾严重的8个县免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年可减免资金约550万元。经过积极向国家争取,全年兑现可再生能源附加补贴2.8亿元。在认真履行了成本监审、定价听证程序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调整了部分城市供水价格。适度调整了部分灌区高扬程农业用水价格。会同有关部门提高了石油生产用水水资源费标准。按照国家部署,先后5升3降共8次调整了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全面推进了燃油税费改革,取消了清净剂加价政策。制定了白银、临夏、平凉等市的天然气销售价格。截至目前,全省污水处理费标准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0.80元/ m3的目标要求。清理取消了104项涉企收费,经省政府研究将再取消一批涉企收费项目。会同有关部门落实了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免收道路通行费政策,实施了车辆通行费计重收费办法,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管理,调整了平凉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标准,纠正了个别地方越权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行为。
(四)加强价格监管服务,提升了价格工作水平。省政府颁布实施了《甘肃省价格监督检查试行办法》,为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治理行政事业单位乱收费,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武器。先后开展了涉农收费和化肥价格、电力价格、成品油价格、涉企收费、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教育收费等专项检查,不间断地开展了市场价格检查和节日市场价格巡查,集中开展了明码标价、价格诚信和价费公示督导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价格举报工作制度,认真查处价格举报案件。1-12月,全省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878件,查处价格违法金额3150.314万元,实施经济制裁金额2267.459万元。完成了农产品成本调查任务。加强了垄断行业成本监审工作,仅省价格主管部门在完成的28个定调价项目成本监审中,就核减掉定价成本中的不合理费用约3.88亿元。《甘肃省涉案财物价格鉴定条例》全面实施,全面落实了价费政策网络公示工作。印发了全省现行价格和收费管理目录。“价格服务进万家”等公共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价格法制建设稳步推进,价格调查、价格研究、价格培训和价格信息咨询等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三、2010年的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和工作重点
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和去年以来各项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今年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坚实基础,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工作目标虽然面临潜在的通胀压力,但不存在诱发通货膨胀的可能。一是在一系列刺激政策作用下,世界经济复苏态势明显,但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是有限的,特别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会对明年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水平走势造成较大影响。二是明年我国外贸出口仍呈现恢复性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减弱,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难度增大,因而经济出现过热拉动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三是目前我国产能过剩、库存充裕的供给结构,将继续制约市场消费品价格过快上涨。因此, 2010年预期价格涨幅在3.5%左右。
为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强化民生保障,2010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价格工作:
一是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健全市场价格应急监测机制,加强价格形势分析预测,及时提出调控的政策建议。准确把握价格调控方向,慎重出台政府调价项目,把握好调价的时机、幅度和节奏,减轻社会震动和影响。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加大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价格调控机制。
二是着力解决涉及民生的价格问题。认真整顿规范教育收费。深化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革。出台《甘肃省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目录》,整顿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修订和完善《甘肃省汽车运价规则实施细则》,适时启动公路客运运价与燃油价格联动机制,加强城市公交和出租车运价管理。继续整顿收费秩序,坚决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费,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
三是稳步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逐步实现同网同价,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政策,继续落实农业排灌用电超基数加价政策,深入推进趸售电价改革。合理制定和调整水资源征收标准,解决突出水价矛盾。加快环保收费改革。完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制度,规范污水处理收费行为。开展垃圾处理收费改革试点,完善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政策,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制度。
四是切实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强化市场价格的日常巡查,规范市场明码标价行为,密切防范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加大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推进价格诚信建设。积极开展反垄断执法工作。
五是继续夯实价格基础工作。进一步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修订《甘肃省价格管理条例》和政府定价目录,争取出台价格调节基金、价格监测、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等方面的政府规章,规范价格管理权限。做好成本调查、监审和价格行政许可工作。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是通胀预期管理,二是结构性物价上涨压力,三是虚拟市场价格变动,四是低收入居民生活保障问题,需要在2010年的价格调控工作中予以高度关注。(孙瑞民 褚中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