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发改视点/ 正文
十年协同“探”绿共享美丽成果
  • 时间:2024-02-28
  • 点击:3
  •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十年来,京津冀地区从昔日烟雾弥漫到如今碧空如洗,三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丰硕成果让人欣喜,成为绿色治理的典范。十年来,京津冀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个,逐渐形成“绿林满溢、湿地环抱、碧海相拥”的良好生态格局,为绿色城市群建设探路,为美丽中国树立样板。
  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随着协同发展步伐的加快,三地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三地先后签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和“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框架协议”,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地还共同健全完善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流域联保联治、信息共享、执法联动、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环评会商、信访举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10余项协同工作机制,确保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深入推进。
  三地联合成立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制定实施两批次共44项走深走实措施清单,三地生态环境、水务、园林绿化九部门携手联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大环保”系统治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地还扩展协同领域,实现体制机制新突破。例如天津市,在签订京津冀雄“生态环境监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天津市成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雄安新区工作站,推进跨区域河湖长联动机制,成立“天津河湖长学院”,设立“跨界河湖长”,合作开展“跨界河长”巡河“多走一公里”活动。三地联合成立京津冀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步改善
  “十年踔厉奋发,十年蝶变跨越,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从繁星无影、河水黑臭,到蓝天常在、清水绿岸,蓝天碧水从‘奢侈品’变成了‘常见品’,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处长梁文玥的一番话,形象地展示了三地十年来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是三地协同治理的结果。十年来,三地持续深化合作,大力推进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等结构优化调整。同步出台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为协同治理移动源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制保障。携手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实施空气质量数据共享,津冀交界地区街镇建立露天焚烧火情联动机制,强化区域重污染过程协同应对。
  京津冀区域同属海河流域水系,互为上下游、左右岸。十年间,在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联保联治方面,三地签订实施了官厅水库、密云水库、于桥水库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完成流域内重点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实施洋河、桑干河、永定河山峡段等河道综合治理,强化中亭河、蓟运河流域综合治理与保护。
  三地共同建设美丽京津冀,在天蓝、水清的同时,还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落实京津冀危废转移“白名单”制度,推进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处置合作。推动执法标准衔接统一,规范执法用语,建立执法互认、源头追溯、队伍联建制度。
  推动绿色转型迈出新步伐
  绿色能源的推广应用,成为京津冀地区转型发展的关键,张家口便是其中缩影。十年来,三地追风逐日,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三地分别出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揽子支持政策,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稳定油气生产规模,推进煤炭绿色开发,区域内清洁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北京市作为国家的首都,积极建设城市副中心,以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大力推进各类绿色能源项目。其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项目成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工程。
  与此同时,天津市也在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助力国家绿色发展,南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便是这一领域的重要举措。该项目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还将对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展望未来,在绿色能源领域,三地将积极推动建设京津冀清洁能源、绿色产业及清洁运输示范区,推进涉钢产业集群提升改造,建设通达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零排放重卡货运通道,着力破解结构性、根源性问题。(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白雪)